论文摘要
我国有丰富的低渗透油层资源,但由于受理论与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采收率只能达到20%左右,远低于中、高渗透层水驱—化学驱后采收率可达到60%的指标。造成低渗透油层采收率低的原因很多,根据采收率的定义,波及效率和微观驱油效率决定着采收率的高低。低渗透油层微观驱油效率受孔隙结构、驱替流体性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研究不同性质流体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动规律及其制约低渗透油层微观驱油效率的因素是改善低渗透油层开发效果的关键。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复杂、喉道细小、孔喉比大,非达西现象是低渗透油层主要特点。液体在细小流道中流动时受岩石壁面的作用,流动特征、微观作用力及其主导因素发生明显变化。本论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关于微流体流动、非达西渗流规律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水驱油微观机理、多孔介质内微观作用力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微孔道内固液相互作用条件下的流体黏性系数表达式、二维流动控制方程及数值方程;研究了收缩-扩张、扩张-收缩两种流道模型的流场分布,分析了不同模型参数条件下的流体流动特征,给出了考虑固液作用、不考虑固液作用两种情况下流体的流动规律;利用应力法确定了孔隙内有效波及效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通过研究多孔介质内油滴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油藏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流体间作用力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特别是考虑了浮力在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对油滴的作用,并应用达西定律研究了流体浮力对垂向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水井中间区域的压力梯度远小于近井区域的压力梯度,而浮力与重力差在油水井间却没有明显变化,导致油滴所受合力的方向同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大,油滴向上漂移的趋势增强,容易在油层顶部形成剩余油。为了同固液相互作用条件下流体流动规律进行对比,建立了牛顿流体二维流动控制方程及有限差分数值方程,通过对收缩-扩张、扩张-收缩两种典型流道、不同模型参数的数值计算,研究了相应流道模型的速度、应力及流线分布。结果表明,在相同入口压力梯度的条件下,流道模型参数决定着流道内速度场、应力场、流函数场的分布,分析扩张-收缩流道在相同孔隙半径、不同喉道半径和孔隙长度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发现孔喉比和喉道半径是影响流场分布的主要因素,而孔隙长度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对于收缩-扩张流道模型,在模型入口压力梯度、孔隙半径不变的情况下,孔喉比、喉道半径、喉道长度对流道内流场分布的影响并不明显。研究了固体与液体分子间的微观作用力,认为固液间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微孔道边界层的主要因素。流体在半径极其细小的流道中流动时,流体成为边界层流体,其黏度同常规液体的黏度不同,宏观上表现为流体黏度的增加,其值等于流体体相黏度与由固液作用引起的附加黏度之和。通过对微孔道内流体分子的受力分析,给出了微流体的黏性系数表达式,其值为离固体界面距离和固液表面性质的函数。利用所给出的边界层流体黏性系数表达式,建立了二维边界层流体的控制方程及其简化方程,得到了圆形截面毛管和平行窄缝中径向速度分布的近似解。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二维边界层流体的控制方程进行了离散化,建立了二维边界层方程的数值方程。利用编制的计算机程序,求出了圆形截面毛管中考虑固液作用下流体速度分布的数值解,与前述得到的近似解相比,二者速度分布规律相吻合,证明了考虑固液作用的边界层数值方程及所给边界条件完全正确;利用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对流体在收缩-扩张、扩张-收缩两种流道类型内的速度场、应力场、流线场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模型参数的流场分布图,与非边界层流体的流动特征相比,考虑固液作用时,流体流速呈数量级减少,孔隙内流体有效波及面积减少,喉道半径越小,固液作用越明显。依据大庆油田真实油藏条件,确定了孔隙模型的几何和流体动力学参数的关系,进而确定了微孔道中原油屈服应力的下限值。根据扩张-收缩流道模型内应力场的计算结果,结合该屈服应力界限值,计算了有效驱油效率,结果表明,孔喉比越大,驱油效率越低。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油田中低渗透油层污染及保护措施[J]. 当代化工研究 2017(02)
- [2].低渗透油层开发措施与效果分析[J]. 石化技术 2016(07)
- [3].低渗透油层增效压裂技术探讨[J]. 石化技术 2016(06)
- [4].低渗透油层孔隙结构和渗透率相关性研究[J]. 当代化工 2020(08)
- [5].魏岗油田中低渗透油层污染及保护措施[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08(02)
- [6].特低渗透油层不同开发方式效果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04)
- [7].低渗透油层对物理采油技术的应用分析[J]. 化工管理 2014(32)
- [8].缝网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层开发中的应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9(07)
- [9].新型功能聚合物在低渗透油层中流动性能[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34)
- [10].特低渗透油层提高单井产能压裂技术探讨[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8(09)
- [11].低渗透油层酸化实践与认识[J]. 江汉石油科技 2010(02)
- [12].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研究[J]. 云南化工 2018(08)
- [13].特低渗透油层CO_2与N_2驱替方式[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4)
- [14].低渗透油层自生CO_2吞吐技术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6(05)
- [15].低渗透油层非达西渗流单井产能计算[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8(03)
- [16].特低渗透油层含油污水处理工艺新技术[J]. 环境工程 2011(06)
- [17].试论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的采油技术[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17(04)
- [18].低渗透油层的伤害与防治[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19)
- [19].中低渗透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21)
- [20].强水敏低渗透油层油水井增产增注方法与实践[J]. 采油工程 2013(02)
- [21].大庆油田特低渗透油层CO_2驱油筛选方法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9(04)
- [22].葡西油田低渗透油层污染因素及保护措施[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12(11)
- [23].浅析腰英台油田低渗透油层的改造技术[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2(10)
- [24].一种判别低渗非达西渗流的新方法[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4)
- [25].低渗透油层低黏度聚驱微观剩余油动用机理[J]. 断块油气田 2018(06)
- [26].纳米乳液在低渗透油层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8)
- [27].低渗透油层水驱油实验录井资料响应特征分析[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8(01)
- [28].低渗透油藏保护技术[J]. 科技致富向导 2013(30)
- [29].低渗透油层压裂五点井网两相流动理论分析[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009(12)
- [30].低渗透油层物理化学采油技术的探讨[J]. 化工管理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