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旅游者到乡村旅游是对大自然的追求,对融入自然并与之和谐共存的人文环境和人类活动的追求。他们把这种追求视为人类对自然的一种回归。因此乡村旅游具有两大特性,即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与生态特性。目前乡村旅游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对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发展乡村旅游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消费需求相适应。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不能照搬照套外地的现成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稳步推进,走“区域、有特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子。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许多农村由于没有突出自己的特色资源优势,没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科学规划,虽然投入了不少资金,但是长期“开”而不“发”,“启”而不“动”,分散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整合、盘活,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更是长期得不到完善,丰富的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本研究以作者亲身参与的北京平谷区大华山镇挂甲峪村以及刘家店镇的行宫村旅游规划为例,两者地理位置接近,同样是新农村示范点,但是由于资源类型的不同,制定适合其发展的旅游规划显得至关重要。两个村子的特有资源特征正好体现了乡村旅游所具有两个主要特性:生态特性和文化特性。作者试图通过总体规划,问卷调查(分别对村民和游客),取得了第一手的资料,并结合数学模型,试探讨出这两种特性占主导的乡村旅游规划的异同之处以及现行的乡村旅游中所存在的共性问题,为今后相似的乡村旅游规划提供借鉴。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乡村旅游的概念1.2 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1.2.1 对乡村旅游相关内涵的研究1.2.2 对乡村旅游发展策略的研究1.2.3 对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经济关系的研究1.2.4 对乡村旅游与环境关系的研究1.2.5 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的研究1.3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1.3.1 总结概念类1.3.2 规划与开发类1.3.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类1.3.4 城乡发展与西部城镇化类1.3.5 其他1.4 我国乡村旅游现状及问题1.5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的机遇1.5.1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1.5.2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1.5.3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1.5.4 新农村建设提高了乡村旅游的接待能力1.5.5 新农村建设丰富了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层次2. 乡村旅游规划原则及趋势2.1 乡村旅游规划的原则2.1.1 做好乡村旅游规划和项目论证2.1.2 选择独特的吸引点2.1.3 因地制宜,保持原汁原味2.1.4 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并使村民从中获益2.1.5 加强乡村旅游管理2.2 乡村旅游规划的发展趋势2.2.1 突出旅游目的地资源和项目特色2.2.2 保护自然生态环境2.2.3 充分结合新农村政策2.2.4 乡村旅游规划要多学科相互协作2.2.5 重视开发新型、可持续型的旅游产品3. 挂甲峪村、行宫村旅游规划实例分析3.1 规划编制的背景3.2 挂甲峪村规划概况3.2.1 挂甲峪 SWOT分析3.2.1.1 优势3.2.1.2 劣势3.2.1.3 机会3.2.1.4 威胁3.2.2 规划主题定位3.2.3 具体策划项目与景点3.2.3.1 五甲品牌项目策划3.2.3.2 挂甲山庄十景策划3.3 行宫村规划概况3.3.1 区域概况3.3.2 自然环境3.3.3 历史沿革3.3.4 经济概况3.3.5 规划主题定位3.3.6 行宫村整体搬迁中应注意的问题3.3.7 清帝行宫恢复建设方案3.4 两个村子规划方向比较分析3.4.1 挂甲峪村、行宫村优势对比分析3.4.2 两个村子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方向分析4. 总结与讨论4.1 总结4.2 讨论4.2.1 关于行宫的恢复4.2.2 关于数据分析5. 结语参考文献附录附图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乡村旅游论文; 规划论文; 特性论文; 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