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元杂剧是中国古典戏曲成熟的标志,剧作家以其奇思妙笔,不但生动描绘了元代社会的多个方面,而且成功地塑造出一大批具有浓郁时代文化气息与审美价值的人物形象,其中的男主角类型多样,蕴涵丰富,非常值得我们注意。这些形形色色的男性主人公是剧作家精心塑造和寄托遥深的处于核心地位的男性形象,具备双重文化品格,既是元剧家对现实社会观照的产物,更是读者乃至观众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在中国文学史和戏曲史上具有相对独立的地位。本文在广泛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现存比较完整的162本元杂剧中的男主角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归纳,并尝试从文学和文化两个层面对其进行解读和阐释,以挖掘出这些异质男性形象背后丰富的思想意蕴和审美价值。论文整体除了引言和结语以外,正文部分主要由六章构成。引言部分对元杂剧男性形象的研究状况进行简要梳理,并确定本文所论男性形象的范畴以及课题研究的要意所在,同时指出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旨在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出研究主体。第一章是帝王形象研究。共分两节:第一节分析帝王形象群体,具体包括开国帝王,祸国帝王和救国帝王三类。第二节探讨帝王形象的文化意蕴,从剖析儒家传统帝王观念入手,指斥蒙元统治者昏庸、愚昧甚至野蛮、残酷的暴政给中原民众所带来的种种苦难,进而揭示出这些帝王形象既是剧作家对历史兴衰感慨的符号,更是广大汉民爱国复国意识的载体,传达出中原民众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以及对汉民族明帝仁君、汉民族统治国家的怀念与向往。第二章是官吏形象研究。共分两节:第一节分析官吏形象群体,具体包括清官形象和良吏形象两大类,其中的良吏形象又分为三类:廉正智慧、为民请命的清吏;精明干练、世故圆滑的能吏和热诚仗义、身遭迫害的俗吏。第二节从分析清官信仰入手,结合元代社会官浊吏弊的严酷现实,挖掘出清官良吏形象的文化意蕴:这些清官儒吏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既从反面鞭挞了元代现实社会中的贪官污吏,也传达出元代民众向往以“汉法”治国的思想和对吏治清明的要求。第三章是英雄形象研究。共分两节:第一节分析英雄形象群体,具体包括贵族英雄和绿林英雄两类,其中的贵族英雄又分为三类:护国佑民、鞠躬尽瘁型;忍辱负重、誓报冤仇型和忠直豪侠、视死如归型。第二节探讨英雄形象的文化意蕴,通过追溯华夏民族的英雄崇拜情结,指出这些历史英雄形象是一种民族精神和力量的象征,一方面反映出元代民众迫切需要那些护国安民、行侠仗义、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出现,为他们谋福造利、消除灾患,使他们过上安宁的生活,另一方面,英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也成为他们在艰难痛苦中求生存的精神支柱。第四章是文人形象研究。共分三节:第一节对文人形象进行界定,通过对“文人”一词内涵的溯源,指出本文所要研究的文人形象既包括受过一定儒学教育、尚未迈入仕途的普通书生形象,也包括虽有官位,但其言行举止处处表现出传统文人精神风骨、才子性情的官身文士形象。第二节分析文人形象群体,具体包括矢志于仕、怀才不遇的寒儒;不屑仕进、风流疏狂的浪子和愤世疾俗、清高自守的隐士三类,其中的寒儒形象和浪子形象又有细分。第三节探讨文人形象的文化意蕴,通过对传统文人民族文化心理的回溯,指出剧中的文人形象在价值取向上均未超越传统,而是为适应异化了的现实环境,重新调整自我,为追求独立个性而作出的对于异质时代的应战,其外俗内雅、复杂而真实的内在精神风貌与外在行为方式既展示出元代文人阶层的现实状态,也传达出他们理想中独特的政治观、爱情观与隐逸观。第五章是商人形象研究,共分两节:第一节分析商人形象群体,具体包括良贾形象和豪猾奸商两类,其中的良贾形象又分为四类:乐善好施,扶危济贫型;诚实笃信,忠厚正直型;洁身自好,贤孝至情型和善良勤恳,软弱糊涂型。第二节探讨商人形象的文化意蕴,通过对传统抑商社会中的商人地位和元代重商社会中的商人地位进行比较,认为在元代高度繁荣的商业文化背景下,商人形象身上确曾出现了一些崭新的异质因素,独立性和崇高感成为他们区别于以往同类形象的显著美学特征,但他们在本质上却并未构成对传统道德观念的反叛,尤其是良贾形象带有明显的儒家文化印记,渗透着剧作家浓厚的儒家道德理想,对此类新型商人形象的肯定,也是对元代社会孜孜以求功名的传统文士提出的善意规劝。第六章是鬼神形象研究,共分两节:第一节分析鬼神形象群体,具体包括鬼魂形象和仙道神佛形象两类,其中的鬼魂形象又分为三类:冤魂、忠魂和债魂;仙道神佛形象分为两类:传法示道的导引者和弃世为仙的皈依者。第二节从回顾中国传统鬼神观念入手,结合元代社会独特的宗教信仰文化和时代风貌,深入挖掘鬼神形象的文化意蕴:如果说胜利的鬼魂是民众幻化出的强烈抗争精神的载体,那么度人的神仙则是他们想象出的拯救万民的福星,二者在本质上都反映了民众借助异己力量获得人生拯救的心理,既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起到消奸警邪的作用,也传达出剧作家对元代现实社会的彻底否定,以及对蒙元政治的不合作态度。结语部分是对整篇论文的概括总结,重在阐释元杂剧男主角形象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并指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后附有元杂剧男主角类型统计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品牌、修辞、媒介、话语:地区形象研究的四种进路[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中国形象研究的新维度:语料库批评翻译学[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3].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0(03)
- [4].基于CNKI数据库的国内广州形象研究知识图谱分析[J]. 现代城市 2020(02)
- [5].网络媒体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视听 2020(09)
- [6].国家形象研究的学术谱系与历史困境[J]. 社会科学文摘 2019(02)
- [7].旅游形象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J]. 旅游导刊 2019(05)
- [8].面向新时代的国家形象研究:现状、不足与展望[J]. 中国出版 2017(22)
- [9].女大学生网络媒介形象研究[J]. 新闻战线 2016(20)
- [10].互联网传播视角的重庆旅游形象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7(08)
- [11].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研究概述[J]. 北极光 2018(12)
- [12].滕肖澜笔下的上海外来媳妇形象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02)
- [13].中国古代文学狐神形象研究[J]. 剑南文学(下半月) 2016(10)
- [14].塑造现代南昌城市形象研究[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6(09)
- [15].日剧中“魔女”的形象研究[J]. 知音励志 2017(03)
- [16].做提升“软实力”的智库 首家中国形象研究中心落户上海交大[J]. 上海教育 2016(36)
- [17].美国文学中二元对立的中国形象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46)
- [18].可口可乐品牌的“大树式”品牌形象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12)
- [19].《马丁·伊登》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考试周刊 2017(37)
- [20].90年代小说中的工人形象研究[J]. 青年文学家 2017(11)
- [21].“一带一路”背景下日本媒体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36)
- [22].《人民日报》(2001-2015)话语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 新闻界 2017(03)
- [23].基于文本分析的中国邮轮旅游感知形象研究[J]. 智能计算机与应用 2020(01)
- [24].大数据视角下江苏大运河文化带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16)
- [25].他者的景观:抗战时期域外视阀中的重庆形象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 [26].从中世纪至今的西方成吉思汗形象研究[J]. 新西部 2019(24)
- [27].人文科学视野中的中国形象研究及启示[J]. 对外传播 2016(12)
- [28].基于语料库的翻译与中国形象研究:内涵与意义[J]. 外语研究 2017(04)
- [29].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7(22)
- [30].我国政府形象研究进展(2002-2012)文献计量分析[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