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AM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在自然界分布极其广泛,能在许多类型的土壤中存活,80%的陆生植物可以和AM真菌共生。土壤的肥力、水分、pH、环境的光照条件、温度等因素都会影响菌根真菌与植物的共生效应。不同的因素会影响AM真菌的侵染率、产孢量以及菌根效应。本论文以AM真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pH下(4.3、5.1、5.8、6.8),两种VA菌根真菌Glomus mosseae,Gigaspora margarita单接种及混合接种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Trouvelot等(1986)的方法进行曲利苯蓝(Trypan blue)染色,根据染色结果侵染点和侵染结构的多少,将AM真菌的侵染率分为0、1、2、3、4、5六个等级,侵染强度分为A0、A1、A2、A3四个等级,用“MYCOCALC”软件计算了宿主根系菌根侵染强度,记为M%。同时参考Zhao et al.(1997)的组织染色法,检测在不同pH条件下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通过对紫云英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测定,结果表明紫云英的生长效应与VA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及两种酶活成明显相关性。土壤pH升高,单接种Glomus mosseae和混合接种时的侵染率和酶活随之升高;而单接种Gigaspora margarita的侵染率和酶活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pH5.8时达到最大值。同时根据根外菌丝长度的测量(Miller,Jastrow et al.2000),揭示了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与根外菌丝密度的关系。通过对AM真菌核糖体基因25SrDNA的D1-D2高度可变区的序列分析,设计了特异性扩增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的引物gm1和gig1,能够从AM真菌混合侵染的植物根系中特异性检测出相应的真菌。在混合接种实验中,利用所设计的特异性引物进行nested PCR,扩增结果显示:在低pH水平下(4.3-5.1),大多数根段为Gigaspora margarita所侵染,在高pH水平下(5.8-6.8),Glomus mosseae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并没有检测到两种VA真菌存在于同一条侵染根段;对比单接种实验,在低pH水平下,Glomus mosseae显著抑制了Gigaspora margarita的侵染,而在高pH水平下Gigaspora margarita明显促进Glomus mosseae的侵染。分子探针及嵌套PCR技术的使用,揭示了AM真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正确评价高效菌株的应用潜力建立了科学、实用的技术平台,为深入研究AM真菌的分子生态学提供了技术条件。
论文目录
目录摘要Abstract缩略词表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丛枝菌根简介及其生理生化研究概况1.1.1 丛枝菌根(AM)真菌简介1.1.2 丛枝菌根研究进程1.1.3 AM真菌与宿主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1.1.4 丛枝菌根(AM)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1.2 生态因素对AM真菌的影响1.2.1 土壤pH对AM真菌的影响1.2.2 土壤水份和氧气对AM真菌的影响1.2.3 土壤肥力对AM真菌的影响1.2.4 光照条件对AM真菌的影响1.2.5 温度条件对AM真菌的影响1.2.6 农业生产活动对AM真菌的影响1.3 AM真菌的代谢酶活性的研究1.3.1 琥珀酸脱氢酶(SDH)1.3.2 碱性磷酸酶(ALP)1.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丛枝菌根研究中的应用1.4.1 PCR技术的应用1.4.2 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技术1.4.3 RFLP(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1.4.4 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1.4.5 同功酶技术的应用1.4.6 生物信息学1.4.7 其它相关技术的应用1.5 小结第二章 土壤pH水平对AM真菌与紫云英共生关系的影响2.1 材料与方法2.1.1 土壤2.1.2 宿主及菌种2.1.3 盆栽实验设计2.1.4 AM真菌侵染率的测定侵染率测定2.1.5 AM真菌菌丝SDH活性的测定2.1.6 AM真菌菌丝ALP活性的测定2.1.7 根外菌丝长度的测定2.1.8 统计分析2.2 结果与分析2.2.1 不同pH水平下VA菌根真菌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2.2.2 不同pH水平下VA菌根真菌对紫云英侵染的影响2.2.3 根外菌丝的长度的测量2.3 小结第三章 设计两种AM真菌种特异性引物检测不同pH水平下混合接种时两者的相互作用3.1 引言3.2 材料与方法3.2.1 供试生物材料及试剂3.2.2 引物3.2.3 DNA模板的制备3.2.4 种特异性引物设计流程(图4)3.2.5 Glomus mosseae和Gigaspora margarita孢子的nested PCR扩增3.2.6 pBS-T载体及试剂盒组分介绍3.2.7 AT克隆及测序3.2.8 种特异性引物gm1,gig1的设计3.2.9 种特异性引物gm1,gig1的验证3.2.10 混合接种每种真菌侵染率M’的测定3.3 结果与分析3.3.1 菌落PCR及回收片段的验证3.3.2 引物的设计3.3.3 引物特异性验证3.3.4 小结3.4 不同pH水平下两种AM真菌的相互作用讨论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丛枝菌根论文; 酶活染色论文; 特异性引物论文;
不同pH水平下两种菌根真菌对紫云英生长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