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高强度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骨材料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物医学工程
作者: 林晓艳
导师: 张兴栋
关键词: 高强度,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骨材料,特性
文献来源: 四川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现代交通、体育事业发展带来的中青年创伤以及人口老龄化造成的骨质疏松症的增加,对骨修复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综观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现状不难发现,现有的骨修复材料:自体骨或异体骨、医用金属或合金、陶瓷及高分子材料等存在许多不足,没有一种材料能完全满足当前临床治疗的需求。虽然自体骨移植临床效果令人满意,但骨源数量有限,且需进行两次手术。异体骨移植容易带来疾病并存在免疫反应等问题。金属植入材料因与周围的骨弹性模量不匹配,可能引起应力遮挡和骨吸收。高分子材料的低弹性模量限制了它们在骨修复中的广泛应用。尽管生物活性的陶瓷材料如羟基磷灰石与骨形成骨性结合,但其易碎性和难降解性使其不适宜用于承重骨的修复。因此,单一的材料难以满足骨修复的需要,应用现代高新技术研制新的骨替代复合材料刻不容缓。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因其组成结构类似于自然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吸收性、生物活性等特点,而倍受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报道的各种方法所制备出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都存在力学强度低、溶胀度高、降解快等缺点,限制了材料的临床应用。上述材料的不足之处主要归咎于胶原纤维热稳定性差、易降解,纳米羟基磷灰石团聚、难于在胶原基质中均匀分布,无机相的含量难于提高,相对含量低,与胶原的界面结合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从胶原的提取及其特性表征、胶原纤维形成特性、灭菌条件改进、复合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工艺条件优化、干燥方式、交联方法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出低温酸溶-胃蛋白酶消化、盐析、胶原纤维重建形成水凝胶的提取方法和25kGy60Co低温辐照的灭菌方法。根据胶原受热易降解的特性和胶原纤维形成特性研究出低温原位合成、自然干燥、戊二醛原位交联
论文目录:
中文文摘
英文文摘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骨组织的组成与结构
1.1.1 骨组织的组成
1.1.2 骨组织结构
1.2 骨修复材料研究的必要性
1.3 人工骨修复材料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1.3.1 金属材料
1.3.2 高分子材料
1.3.3 生物陶瓷
1.3.4 复合材料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1.4.1 课题的提出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骨修复用胶原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2.1 胶原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讨论
2.2 体外胶原纤维形成特性研究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讨论
2.3 胶原材料的(60)~Co低温辐照灭菌
2.3.1 材料与方法
2.3.2 结果与讨论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骨材料的制备
3.1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合成方法的比较研究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讨论
3.1.3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差异的机理探讨
3.1.4 小结
3.2 干燥方式对原位合成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讨论
3.2.3 小结
3.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原位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骨材料工艺条件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复合材料的制备
4.1.2 正交实验设计
4.1.3 复合材料组成分析
4.1.4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复合材料组成的热重分析
4.2.2 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仿骨材料的交联和表征
5.1 两种交联方法比较研究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讨论
5.1.3 两种交联方法处理的复合材料特性比较
5.2 交联机理探讨
5.3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材料生物活性及生物学性能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复合材料的合成
6.1.2 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评价
6.1.3 复合材料生物学性能评价
6.2 结果与讨论
6.2.1 复合材料生物活性
6.2.2 复合材料的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研究
6.2.3 复合材料的致敏作用评价
6.2.4 复合材料的细胞毒性评价
6.2.5 骨内植入组织学观察
6.2.6 皮下植入组织学观察
6.2.7 讨论
6.3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本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待发表论文
声明
发布时间: 2005-10-08
参考文献
- [1].海藻酸/肽基纤维/纳米羟基磷灰石可注射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任凯.安徽医科大学2017
- [2].纳米羟基磷灰石生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陈菲.厦门大学2004
- [3].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的生物学性能及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孟纯阳.重庆医科大学2005
- [4].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聚焦超声切除组织效率的影响研究[D]. 刘丽萍.重庆医科大学2005
- [5].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壳聚糖复合硬组织修复材料研究[D]. 张利.四川大学2005
- [6].纳米羟基磷灰石增强聚酰胺66骨修复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D]. 张翔.四川大学2006
- [7].可注射式硫酸钙/纳米羟基磷灰石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生物学性能的初步研究[D]. 葛亮.第二军医大学2007
- [8].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壳聚糖复合骨修复材料研究[D]. 向鸿照.四川大学2007
- [9].铽掺杂纳米羟基磷灰石标记人脂肪来源干细胞及其体内示踪研究[D]. 刘岱.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
- [10].可注射性缺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基酸/硫酸钙复合骨植入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祁小桐.重庆医科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骨诱导磷酸钙陶瓷和体内骨组织工程研究[D]. 张聪.四川大学2001
- [2].Ca-P生物陶瓷表面/界面的形成、表征及其对材料骨诱导性的影响[D]. 范红松.四川大学2002
- [3].磷酸钙涂层植入体表面稳定性、生物活性及界面结合强度的研究[D]. 曹阳.四川大学2005
- [4].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聚乳酸材料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实验研究[D]. 陈鹏.第四军医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