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与防范在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风险评估与防范在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阴晓婷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导管室450016

【摘要】目的:对风险管理在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与分析。方法:分析和总结护理风险评估的方法。从患者、护士、管理、医生等几方面对护理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与防范,在工作中有效地规避风险,保证护理安全。结论:护理风险评估与防范,值得在介入护理工作中推广,具有很大的价值。

【关键词】风险评估;风险防范;介入护理

医疗风险是指可能会给病人安全造成威胁,或者可能会给医院带来额外资源消耗的事件。医疗风险防范不当,造成医疗差错和纠纷事件,给病人增添了不应有的痛苦和伤害,给医院带来了经济、人力、时间、感情方面的额外消耗,不利于病人的整体安全改善,影响医院的声誉。介入手术室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临床学科。涉及人体消化、呼吸、心血管、神经、泌尿、骨骼等几乎所有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风险种类多、环节多、质控点多的特点。在实际的护理管理过程之中,护理风险普遍地存在于护理操作、处理、抢救与配合过程之中,很多时候某些非常简单的临床活动均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如何规避和防范护理工作过程显在的或是潜在的风险,成为医院护理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1介入手术室医疗风险评估

介入手术室有其独特性,其医疗风险可分为人为因素、设备因素、患者因素、社会因素等。

1.1人为因素

1.1.1工作方法护理人员没有按照护理程序去工作,工作缺乏计划性,对患者病情不了解,缺乏对患者的观察、判断。

1.1.2工作态度(1)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明知存在问题而不汇报,不处理。(2)存在偷懒、侥幸、畏难心理,工作能少干就少干,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细致,甚至对患者的倾诉漠不关心,忽略重要病史,延误患者治疗或抢救。

1.1.3工作经验低年资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及正确判断能力,面对病情复杂的患者,产生工作失误。

1.1.4心理因素护理人员因承受家庭与工作的多重压力,造成护士身体疲劳、精神紧张或思想涣散,出现身心损害和护理工作质量滑坡。

1.2设备因素

由于介入手术室必须借助医疗设备才能完成,大部分临床诊断依赖于医疗设备给出的数据和信息,如医疗设备出现错误和故障,必会影响诊疗。如医疗设备老化或维护不当,图像模糊,治疗操作中突然停电,导致治疗操作失败等。

1.3患者因素

危重患者病情变化快、合并症多、损伤重、或病变复杂,手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的患者存在着高护理风险。患者个体差异,如高度过敏体质患者,有应用其他药物时发生过敏反应的危险。患者在出现健康问题后很容易出现认知与情感的心理危机,出现心理危机后如没有及时得到护理人员的有效心理支持,即可产生护患矛盾,甚至演变成纠纷。

1.4社会因素

由于介入手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病人对介入手术的医疗服务要求和期望值较高,对正确的诊疗程序缺乏了解,一旦未到达理想的效果,就认为医院存在过失,干涉医务人员的工作,甚至极少数病人及家属为达到其个人目的,以弱者身份进行无理取闹。有的医务人员言语不慎,信口开河或者受经济利益驱使,故意夸大治疗效果;一些媒体对发生在医患之间有些不可避免的纠纷和矛盾大肆进行炒作和渲染,进行偏离事实、不客观的报道,对医疗纠纷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风险防范

2.1组织强化学习,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护理风险可控制的一面就是人为主观因素,所以护理人员应努力从这方面减少风险几率。组织护士系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执业护士法》《医疗技术操作常规》。加强对介入风险的学习,定期分析存在的问题,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2.2科学制定流程制度,完善风险管理体制

制订建立各项检查和考核制度,加强科室的风险观念。对医疗风险管理工作中所有的医疗差错、医疗纠纷、病人投诉信息进行研究、分析,分析工作的效果和效率,重点解决医疗质量方面存在的最高发的、最容易引起不良后果的风险,。科学制定导管室常见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各项规章制度、各项岗位职责等,集中组织学习并进行定期考评。科学合理的制定导管室各项护理操作统一路径,所有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都按照统一的路径进行,减少相互询问时间和出差错的几率,科学减轻工作量。科室成立风险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层层抓落实,预防为主,变被动为主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3注重人文护理开展,完善细节服务质量

加强与病人及家属的沟通,对待病人一视同仁,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在科室日常工作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一切从细微之处为病人提供方便,使病人在介入室检查和治疗中有一种温馨的感觉,从心理上解除医患双方的隔阂。对于病人不能满足的要求,要耐心解释,说明原因,以取得病人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减少纠纷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纠纷,双方应及时沟通,积极疏导,尽快解决,使病人的不满心理得到平衡和安慰。

2.4加强专业分层训练,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

2.4.1分层次,有重点的进行专业理论和技术规范性培训。按老中青不同层次有侧重点的进行不同专科领域的学习.组织业务学习和业务培训,对术前、术中、术后的规范操作及相关业务知识熟练掌握。

2.4.2强化急救技能,使人人都能熟练掌握导管室急救仪器的规范使用、维护和检测。介入科护士要求具备严格的无菌观念外,对心电监护也应该非常熟悉,了解常用导管的功能和性能特点,配合医师和技师的各项工作。

2.5科学评估病人情况,降低风险指数

术前利用病人等候时间对病人及家属的行为进行简单的评估,有重点的进行预防,特别是危重患者,短时间内很难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一定要提高风险意识,认真履行操作前告知义务,完善各项签字记录。医护人员有告知病人实情和尊重病人意愿的义务,病人和家属有了解各项操作内容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承担风险的权利。高风险的操作一定要签字确认,降低风险因素。一旦发生纠纷,也有法律依据可查。

由于护理职业的特殊性,使得护理工的风险性无处不在。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控制风险的发生,减少护理风险带来的损失。护理风险管理重在预防。风险评估与防范在介入护理工作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陈玉清.再论介入治疗技术规范化问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2(11):1.

[2]李庚粦荪.认真对待介入治疗并发症[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16):217218.

[3]邵长倩,田美欣,刘南萍.护理风险常见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8):81-82.

作者简介:阴晓婷护士长河南郑州1978年出生郑州大学本科籍贯:河南省新密市

标签:;  ;  ;  

风险评估与防范在介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