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本中诗歌研究

吕本中诗歌研究

论文摘要

北宋末年,黄庭坚在文学界有着最重要的影响,吕本中总结诗坛状况,提出了“江西诗派”之说。江西诗派统治诗坛数十年,在形成宋调特色的同时,也产生了弊端。吕本中知此弊而提出“活法”、“悟入”诗论,以“活”来扭转诗坛上只入“法”而不能出,不能自成一家的弊病。“活法”,首先是思想活,其次是诗法活。思想欲活,需要养气;诗活要活,需要熟练,二者皆需悟入。“悟入”的途径有:阅历、读书与勤奋工夫。阅历、读书皆利于聚诗歌素材,养气学问;悟入需勤奋工夫。由“悟入”而知“活法”,由此达到的境界就是“流转圆美”。吕本中凭其诗论,并在诗歌创作中应用之,在诗坛上兴起了清新之风,渐革时代之弊。吕本中的诗歌创作是对“活法”诗论的实践。其诗歌创作充分体现了“活”,有着圆活流动的独特诗风,显示了“江西诗派”内部的新变。具体表现在内容上:诗歌创作早期,无论是针贬社会现实、记载个人生活还是表现自然景色均突破了当时诗人局限于内心、书斋的题材,体现了对北宋末诗坛的一种新变;靖康事变期,爱国的豪气与沉痛的心情使其抛开了江西派诗法,承接了建安诗风、老杜风格,将纪事与感事穿插在一起,直接反映史实,突破了江西末流仅学杜形式的局限;南渡后,吕本中对中原故土的思念,对现实国事的关注,赏景中的复杂心情显示了他向唐诗回归的趋向,感情丰沛真挚,语句流畅圆转;落职奉祠后,诗人的关心国事,写物咏怀以及平淡超脱,也体现了其“活”乃得之于入乎其内,却又能出乎其外的心态。吕本中在诗艺上也实践了自己的“活法”。一方面,诗法灵活,体现为:章法,起承转合自然变化,情感结构流环曲折;句法,精炼劲健,流动不滞;字法,炼字有力,动词活用;另一方面,表现手法灵活。体现为:巧用对比,善于用典,活用比喻。另外,诗风上也很灵活。表现为:清丽的风格,清新雅致,疏丽清奥;豪壮的气势,豪劲有力,壮阔悲慨;圆熟的境界,化生为熟,圆美流转。吕本中广泛地学习前人,突破当时诗坛之弊,在一定程度上了走出了“江西诗派”。吕本中以其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影响了南宋诗人。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吕本中的诗学思想
  • 第一节 诗学思想产生的原因
  • 一、“不名一师”的家学传统
  • 二、“不循陈言”的治学精神
  • 第二节 活法的本质
  • 一、思想之活
  • (一) 气先于作诗文
  • (二) 气应自然流溢
  • 二、诗法之活
  • (一) 句法、章法之活
  • (二) 艺术技巧的活用
  • 第三节 悟入的内涵
  • 一、阅历与读书
  • (一) 阅历聚诗歌素材
  • (二) 读书利养气学问
  • 二、勤奋工夫
  • (一) “悟入”需勤奋工夫
  • (二) “工夫”贵在自然成
  • 第二章 吕本中的诗歌内容
  • 第一节 诗歌创作前期〔崇宁四年(1103)-宣和七年(1125)〕
  • 一、针砭社会现实
  • 二、描写个人生活
  • 三、表现自然景色
  • 第二节 靖康事变期〔靖康元年(1126年)-建炎元年(1127年)〕
  • 一、围城期,充满爱国情怀
  • 二、城破后,抒发沉痛心情
  • 第三节 城破南渡后〔建炎元年(1127年)-绍兴八年(1138年)〕
  • 一、怀念中原故土
  • 二、关注现实国事
  • 三、赏景复杂情怀
  • 第四节 落职奉祠后〔绍兴九年(1139年)-绍兴十五年(1145年)〕
  • 一、关心国事,情感洋溢
  • 二、写物咏怀,情理交融
  • 三、老衰多病,平淡超脱
  • 第三章 吕本中诗歌的艺术风格
  • 第一节 诗法之活
  • 一、章法之活
  • (一) 起承转合自然变化
  • (二) 情感结构流环曲折
  • 二、句法之活
  • (一) 精炼劲健
  • (二) 流动不滞
  • 三、字法之活
  • (一) 炼字有力
  • (二) 活用动词
  • 第二节 表现手法之活
  • 一、巧用对比
  • 二、善于用典
  • 三、活用比喻
  • 第三节 诗风之活
  • 一、清丽的风格
  • (一) 清新雅致
  • (二) 疏丽清奥
  • 二、豪壮的气势
  • (一) 豪劲有力
  • (二) 壮阔悲慨
  • 三、圆熟的境界
  • (一) 化生为熟
  • (二) 圆美流转
  • 第四章 吕本中诗歌的影响
  • 第一节 诗学思想的影响
  • 第二节 诗歌创作的影响
  • 第三节 爱国思想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方回之前的陈与义“江西诗派化”进程——从胡穉《增广笺注简斋诗集》的语典诠释谈起[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江西诗派的桎梏与功名[J]. 山海经 2019(10)
    • [3].江西诗派的形成及对后世的影响[J]. 山西青年 2017(03)
    • [4].南宋人看江西诗派[J]. 文史知识 2008(11)
    • [5].明代人对江西诗派的评价[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12)
    • [6].冯咏《江西诗派论》及其对江西诗派内涵的解读[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5)
    • [7].解读宋代江西诗派诗学精神的传承[J]. 艺术品鉴 2019(36)
    • [8].李之仪诗学思想在东坡与江西诗派之间的桥梁意义[J]. 文艺评论 2015(02)
    • [9].远追李杜与翱翔,亦作江西社里人——从陆游示子诗谈陆游与江西诗派关系[J]. 牡丹 2018(03)
    • [10].临川二谢(谢逸、谢薖)词比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3(03)
    • [11].20世纪80年代以来陈与义研究综述[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12].洪刍在豫章诗社及江西诗派的地位新论[J]. 韶关学院学报 2010(07)
    • [13].江西诗派的形式美论[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14].试述赵鼎与江西诗派诗人韩驹、吕本中的交往[J]. 青年文学家 2011(07)
    • [15].论陈与义写景诗对江西诗派的新变[J]. 青年文学家 2014(09)
    • [16].论“江西诗派”对南宋高宗朝贬谪诗人的影响[J]. 克拉玛依学刊 2017(06)
    • [17].黄龙宗禅理对江西诗派禅诗创作影响初探[J]. 北方文学 2018(32)
    • [18].论谢逸唱和诗的三大基本类型[J]. 文学教育(上) 2014(08)
    • [19].尤袤诗歌艺术特色浅析[J]. 电影评介 2008(05)
    • [20].黄庭坚在蜀期间创作补说[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7)
    • [21].汪藻诗中的“老坡气”[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22].“满城风雨”一词的由来[J]. 文史月刊 2011(10)
    • [23].“活法”和“法度”——论杨万里对杜诗之接受[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14(04)
    • [24].惠洪《冷斋夜话》中的“意趣”[J].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2)
    • [25].试论黄庭坚诗歌创作中对禅学的吸纳[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02)
    • [26].论中国江西诗派对朝鲜海东江西诗派的影响[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10(03)
    • [27].编者按[J]. 创作评谭 2018(01)
    • [28].李士金古代文学课堂教学改革生态述论——第二次上台讲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J]. 人生十六七 2018(12)
    • [29].从《观澜文集》看林之奇诗学观的新异性[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3(05)
    • [30].试论杨万里诗的“活法”[J]. 青年文学家 2016(08)

    标签:;  ;  ;  ;  ;  

    吕本中诗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