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省桐乡314500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居住小区改造水平是海绵城市建设的迫切需求。老旧住宅小区是城市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进行海绵城市改造,可改善其配套基础设施和绿化景观,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同时还能增加城市“海绵体”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水体污染。本文介绍海绵城市内涵,分析老旧住宅小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要点。
关键词:老旧;住宅小区;海绵城市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内涝与缺水已成为城市建设与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矛盾加剧的突出体现,由于气候变化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的弱化,城市储水能力降低,导致“逢雨必涝,雨后即旱”。我国多个城市频繁出现内涝、地下水枯竭、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受灾城市的数量、规模、严重程度呈上升的趋势。在极端气候环境下,引发严重洪流、内涝、滑坡、干旱、非点源污染以及热岛效应,城市变成灾难引爆核心。
一、海绵城市内涵
海绵城市由低影响开发理念发展而来,低影响开发是基于模拟自然水文条件原理,采用源头控制理念实现雨水控制与利用的一种雨水管理方法。其核心是从源头控制和消减雨水径流,通过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工程措施,最大限度的实现雨水收集、净化和利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广泛应用于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随着水资源短缺和城市内涝问题的加剧,海绵城市理念在我国迅速兴起,住建部赋予海绵城市更高的要求,指出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4]。建设海绵城市,首先应遵循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等原则。即将自然环境和人工设施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的渗透、滞留、集蓄、净化、利用和排放,促进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优化保护;其次,扭转传统城市建设理念。传统城市建设主要以硬化路面为主,依靠管道等灰色设施将雨水快速排出,造成逢雨必涝、旱涝转急的境况,根据指南的要求,海绵城市的建设将更注重建立雨水花园、植草沟等绿色设施排水,以雨水自然渗透为主要理念;最后,与传统排水系统相结合。建设海绵城市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与其相结合,最大程度的发挥城市自身的作用,统筹考虑雨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水源的系统性,协调各个水循环利用的环节,考虑其长远性。
二、老旧小区改造的意义
对老旧小区进行宜居改造,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和服务业成长,是利在当前、惠及长远、一举多得的重要民生举措。
1、提升房屋安全性,奠定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基础。老旧小区更新改造,采取楼房加固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可以提高房屋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通过加装电梯和底层加坡道等宜居改造,能让老人尽可能地自主行动,减轻子女负担,给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奠定基础。
2、形成经济新增长点,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比如,对“未老先衰”的楼房全面加固,可直接增加节能环保建材生产、加工、施工等投资需求。对老旧小区公共设施配套改造,能够推动供水供暖供气和地下管道等诸多行业的投资需求、消费需求方面,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能带动室内装修、家电、家具等居民消费,带动相关产业增长。
三、老旧住宅小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
1、建设年代早,配套设施标准低。城市现存的老旧住宅小区大多修建于20世纪90年代,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无论是建筑物本身,还是配套设施的建设标准都比较低。如果对其进行绿色屋顶改造,建筑基底与建筑本身的承载力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加之缺乏系统保养和维修,目前老旧住宅小区普遍存在屋顶层防渗漏功能退化,部分屋顶遇到大雨就会渗水;现有排水系统多采用传统排水系统,雨污合流,年久失修,管网系统堵塞严重,夏天暴雨时就会排水不畅,污水外溢,径流污染严重;硬化率高、可利用空间少,且用地功能混杂、缺乏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难以提供充足的地上空间布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等一系列问题。
2、操作空间小,施工难度大。老旧住宅小区配套的公共绿地、居民活动场地、停车场等配置低,甚至缺失。对其进行透水铺装或雨水花园改造时,施工作业面有限,部分机械设备无法进场;建筑基础整体性差,开挖深度大容易造成建筑物开裂或倾塌;地下管线复杂混乱、标识不清,且各种管线老化严重,施工过程中挖断供水、供电、燃气、通讯等管线的事件时有发生。
四、老旧住宅小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改造要点
1、雨污分流改造,提升灰色基础设施排水能力。一是,根据改造小区现有管道现状是否保留旧管,对于破损堵塞严重或者管网布置过于混乱的应废除原有管道,新建雨污分流制管网;对于既有管网运行正常的,可保留旧管为污水管,新建雨水管网系统。二是,对屋面实施雨水断接。雨水断接是指切断径流排放通道,辅助雨水径流生态化控制、资源化利用,使雨水尽可能遵循自然水循环的规律。老旧住宅小区因其建筑物老化严重,屋面防渗能力低,不宜进行绿色屋顶改造,因此可利用雨水断接技术对建筑雨落管进行改造,将建筑屋面雨水引入周边绿地中设置的分散式雨水控制利用设施进行下渗、净化。
2、合理选择低影响开发设施,构建绿色基础设施
1)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是指人工铺筑的具有将雨水直接渗入地下并还原成地下水的地面。一是,通过对小区现有道路及硬化地面进行透水铺装改造,增加雨水下渗,补充城市地下水并减少地表径流;二是,选用嵌草砖将现有绿地改造成生态停车位,增加机动车停车空间,以期同时满足停车和绿化要求。
2)雨水花园。雨水花园是指在地势较低区域种有各种灌木花草以及树木等植物的专类的工程设施,通过土壤和植物的过滤作用净化雨水,减小径流污染,同时消纳小面积汇流的初期雨水。雨水花园主要由覆盖层、植被及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和砾石层组成。由于老旧住宅小区可用绿化面积有限,建造雨水花园的主要是为了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因此雨水花园的土质和植物要求较高,如选择耐水性强并具有一定吸附污染能力的植物;选择既保水又能防止雨水径流对种植土形成冲刷的覆土层。
3)下沉式绿地。对于有条件的小区,可优先选择下沉式绿地。通过降低绿地高度,将周边的地表水尽可能引入绿地,雨水经绿地蓄渗后,多余的水再从改建在绿地中的雨水口溢出,达到对雨水的有效利用,减少绿化灌溉次数,节约水资源。
3、优化施工方案,加强监测。老旧住宅小区室外公共空间有限、小区人口密度大,施工会影响居民正常出行。因此对其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时必须对建筑物周边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明确基础土层结构、各土层土体性质、地下水水位、地下管线情况,综合考虑房屋状况、结构基础形式、地质条件、居住人口结构等因素,优化施工方案,尽可能选择对土层扰动小的,工期短的施工方案,以确保房屋安全和最大程度降低对居民出行的影响。
老旧居住小区改造是保障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棚户区改造等民心工程,老旧小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改善,但总体状况仍不容乐观。关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街区制住区、海绵城市、中水及垃圾减量化处理等新要求。对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和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的安定团结,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1]曹承进,陈振楼.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政策沿革与地方实践[J].宏观视野,2015,(10).
[2]王俊松,杨逢乐,贺彬.利用QuickBird影响提取城市不透水率的研究[J].遥感应用,2016,(3).
[3]张进军,潘车伍,雨水断接技术在旧城改造领域的应用分析[J],建筑科学,2015,(2)
[4]吴晓刚.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公园雨水管理策略初探[J].榆林学院学报,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