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对水体/红壤中Cu(Ⅱ)的去除和固定作用

生物质炭对水体/红壤中Cu(Ⅱ)的去除和固定作用

论文摘要

我国农业生产中每年都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虽然其中有部分已经通过直接还田、牲畜饲养或作为工业原料、燃料等方式得到处置,但仍有超过2亿吨的秸秆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焚烧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铜矿的开发、冶炼以及含铜电镀废水的超标排放,含铜农药的喷洒,污水灌溉等,水体中、土壤中的铜逐渐累积,造成严重污染。重金属铜在水体、土壤中不能被微生物分解利用,而是通过富集作用存在于水体和土壤中,并通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生物质炭是生物质在厌氧或者绝氧的条件下进行热解,生成的一种含碳丰富的固体物质。生物质炭表面含有大量可变负电荷、活性含氧官能团,能有效吸附水体、土壤中重金属,但目前对生物质炭吸附重金属能力、机制还不清楚。为此,本文选择花生秸秆、大豆秸秆、油菜秸秆和稻草等四种农作物秸秆,采用厌氧热解的方法制备了相应的生物质炭,研究了这些生物质炭对水体中Cu(Ⅱ)的吸附和去除及对土壤固定、吸附Cu(11)的影响,实验结果可为废水中重金属铜的去除、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参考。本研究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选择三种农作物秸秆(花生秸秆、大豆秸秆、油菜秸秆)于400℃热解温度下制备了三种相应的生物质炭用于Cu(Ⅱ)的吸附、解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3.5-6.0的范围内,生物炭对Cu(Ⅱ)的吸附量随着溶液pH的升高而升高。三种生物炭吸附Cu(Ⅱ)能力大小顺序为:花生秸秆炭>大豆秸秆炭>油菜秸秆炭,生物炭吸附Cu(Ⅱ)离子能力越强,吸附的Cu(Ⅱ)被中性盐的解吸越弱。生物炭表面有丰富的-COOH和-OH等含氧官能团,Cu(Ⅱ)在生物炭炭表面形成有机络合物使-COOH吸附峰位移。Cu(Ⅱ)吸附还使生物炭炭颗粒的Zeta电位向正值方向位移,说明发生了专性吸附。生物质炭对铜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R2>0.99),三种生物质炭在pH为4.5,5.0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在0.48-0.79mol·kg-1和0.58-1.40mol·kg-1范围内。商品活性炭在pH5.0时,最大吸附量为0.18mol·kg-1。因此,三种生物炭对铜离子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商品活性炭,是廉价高效吸附剂。(2)选用花生秸秆、大豆秸秆、油菜秸秆和稻草秸秆四种农作物秸秆,采用厌氧加热的方法将花生秸秆、油菜秸秆制备成300℃、400℃、500℃的生物质炭,大豆秸秆和稻草秸秆热解温度不变(400℃)。研究了物料来源、热解温度、生物质炭用量、混合反应时间和废水初始pH值对生物质炭去除酸性电镀废水中Cu(Ⅱ)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为400℃的花生秸秆生物炭,混合反应时间为8h下,按每升废水中加入生物炭20g进行处理,Cu(Ⅱ)去除率可达98%以上。生物质炭不仅适用于一般浓度含Cu(Ⅱ)废水,也适用于高浓度含Cu(Ⅱ)酸性电镀废水的处理。(3)选择四种农作物秸秆(花生秸秆、大豆秸秆、油菜秸秆、稻草秸秆)于400℃热解温度下制备了四种相应的生物质炭,研究了生物质炭对采自江西进贤和广西柳州两种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由农作物秸秆制备的生物质炭提高了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生物质炭对Cu(Ⅱ)吸附的促进作用随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低pH下促进作用更加明显。pH4.0和2%生物质炭添加水平下,油菜秸秆炭、花生秸秆炭、大豆秸秆炭和稻草炭使江西红壤对Cu(Ⅱ)的吸附量相对对照分别增加97%、79%、51%和54%;花生秸秆炭和大豆秸秆炭使广西红壤对Cu(Ⅱ)吸附量较对照分别增加61%和44%,当生物质炭添加水平达4%时,Cu(Ⅱ)吸附量的增幅达97%和165%。生物质炭表面带负电荷,可以同时增加红壤对Cu(Ⅱ)的静电吸附量和专性吸附量,但以增加专性吸附为主。因此,添加秸秆生物质炭可以有效降低Cu(Ⅱ)在酸性红壤中的活动性和生物有效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铜污染
  • 1.1 铜污染的危害
  • 1.2 国内外常见水体、土壤中重金属铜的去除方法
  • 2 生物质能
  • 3 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
  • 4 国内外生物质炭研究现状
  • 4.1 生物质炭概念
  • 4.2 生物质炭的性质
  • 4.3 生物质炭国内外研究进展
  • 5 本论文研究目标、意义及内容
  • 5.1 研究目标
  • 5.2 研究意义
  • 5.3 研究内容
  • 5.4 研究技术路线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三种农作物秸秆制备的生物质炭对模拟废水中Cu(Ⅱ)的吸附机理
  • 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的制备
  • 2.1.1 生物质炭的制备
  • 2.1.2 溶液的配制
  • 2.1.3 农作物秸秆化学成分测定
  • 2.2 实验方法
  • 2.2.1 吸附解吸实验
  • 2.2.2 Zeta电位测定
  • 2.2.3 外光声光谱分析
  • 3 结果与讨论
  • 3.1 pH对生物质炭吸附、解吸Cu(Ⅱ)的影响
  • 3.2 Cu(Ⅱ)吸附对生物质炭的zeta电位和红外光谱的影响
  • 3.3 不同生物质炭吸附Cu(Ⅱ)的吸附等温线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农作物秸秆制备的生物质炭对酸性电镀废水中Cu(Ⅱ)的去除
  • 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生物质炭的制备
  • 2.1.2 电镀废水的预处理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不调pH的实验
  • 2.2.2 调pH的实验
  • 2.2.3 生物质炭含碱量
  • 3 结果与讨论
  • 3.1 混合反应时间对Cu(Ⅱ)去除率及溶液pH的影响
  • 3.2 不同温度制备的花生秸秆生物炭对Cu(Ⅱ)去除率及溶液pH的影响
  • 3.3 生物质炭用量对Cu(Ⅱ)去除率及溶液pH的影响
  • 3.4 废水初始pH对Cu(Ⅱ)去除率和平衡pH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添加农作物秸秆炭对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
  • 摘要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土壤与生物质炭
  • 2.2 实验方法
  • 3 结果与讨论
  • 3.1 两种红壤对Cu(Ⅱ)的吸附等温线
  • 3.2 油菜秸秆炭和稻草炭对江西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
  • 3.3 花生秸秆炭和大豆秸秆炭对两种红壤吸附Cu(Ⅱ)的影响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1 主要结论
  • 2 创新之处
  • 3 不足之处
  • 4 研究展望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面向多服务的美国生物质炭科技[J]. 国际学术动态 2019(02)
    • [2].磷石膏和生物质炭联合改良云南红壤的试验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19(12)
    • [3].制备方法对生物质炭外源磷吸附解吸的影响[J]. 土壤通报 2019(05)
    • [4].基于乡镇环境下家用生物质取暖炉人性化设计研究[J]. 居舍 2020(01)
    • [5].生物质灰的特性及综合利用[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02)
    • [6].四乙烯五胺改性生物质炭对水中锌(Ⅱ)的吸附性能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2)
    • [7].紫球藻生物质的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 2020(02)
    • [8].生物质灰理化特性及其应用于土壤改良的研究进展[J]. 能源环境保护 2020(01)
    • [9].生物质油精制中催化剂的应用分析[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9(22)
    • [10].生物质炭的土壤效应研究综述[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9)
    • [11].生物质炭对土壤改良及农业生态效应响应的研究进展[J]. 贵州农业科学 2020(02)
    • [12].农业废弃物生物质炭化技术及其应用进展[J].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9(04)
    • [13].图说欧洲生物质精炼行业[J]. 中华纸业 2020(05)
    • [14].生物质精炼:欧洲造纸行业发展生物经济的试金石——欧洲制浆造纸行业生物质精炼领域应用专题[J]. 中华纸业 2020(05)
    • [15].欧洲造纸行业向生物质精炼领域转型的影响因素及未来潜力[J]. 中华纸业 2020(05)
    • [16].芬兰和瑞典造纸行业生物质精炼发展情况[J]. 中华纸业 2020(05)
    • [17].德国发展生物质精炼,促进浆纸等传统行业转型:优势、不足与政策选择[J]. 中华纸业 2020(05)
    • [18].生物质复合烧结燃料制备机理分析[J]. 烧结球团 2020(02)
    • [19].炭化工艺对生物质煤焦性能的影响[J]. 煤炭转化 2020(03)
    • [20].生物质炭的固碳减排与合理施用[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1].不同用量生物质炭对小白菜和大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13)
    • [22].生物质炭的特性和应用研究进展[J]. 广州化工 2020(09)
    • [23].生物质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在农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0(06)
    • [24].生物质炭施用量对旱地酸性红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土壤 2020(03)
    • [25].生物质炭改善土壤矿质营养吸收的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10)
    • [26].生物质基材料的制备和循环利用[J]. 绿色包装 2020(07)
    • [27].生物质炭的制备和应用研究[J]. 应用化工 2020(07)
    • [28].典型农业生物质化学特性的比较与分析[J]. 广东蚕业 2020(04)
    • [29].生物质炭化还田作为土壤改良与循环农业的技术途径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14)
    • [30].黑龙江农村深入推进生物质清洁取暖任重道远[J]. 统计与咨询 2020(02)

    标签:;  ;  ;  ;  ;  

    生物质炭对水体/红壤中Cu(Ⅱ)的去除和固定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