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历史地理学
作者: 王加华
导师: 葛剑雄
关键词: 近代,江南,农事周期,劳动力,农具与耕牛,盗匪,乡村娱乐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作为传统时代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深刻影响着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节奏。受自然节律的影响,一年之中,农作物从播种、收获再到加工,各工作环节依次顺时展开,对此我们可称之为农事节律。与之相适应,乡村生活的各个方面也会在一年之中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特点。基于此,本文就予以农事节律为纲,把农事节奏与乡村生活节奏结合起来进行论述,以求对近代江南农村社会实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在具体论述过程中,则从三个层面展开进行:第一个层面称之为节律层面,包括自然节律及在此基础之上的农事节律两个方面。基于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巨大影响力,所以先对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进行论述,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分区探讨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作制度,最后再对各作物的具体种植程序及与此相关的一些问题展开论述。第二个层面称之为经济行为层面,以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投入情况为例进行分析。首先是劳动力问题。与农事季节相对应,劳动力投入也就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点。而在农忙时自家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雇工等便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此外,男女劳动力在一年之中的投入情况也是不同的:农忙大田生产以男子为主,而农闲副业生产则以女子为主。劳动力外,农具与耕牛等的投入情况也与农事节奏紧密相关,一是表现在购买或保养上,二则是农忙期间的贷借与共用上。第三个层面称之为社会活动层面,以盗匪活动与乡村娱乐活动为例,具体探讨农事节奏与社会生活节律的关系。首先看近代时期江南地区勃发的盗匪活动,我们可以发现其具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即农闲期多而农忙期少。与此相同的是,农村中的各种娱乐活动,如节庆、戏剧、赌博、社交等也都在农闲时进入发生高峰期。总之,传统时代的乡村生活基本都是围绕农事节律而展开的,只是在不同的经济区稍有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一种自然节律与社会节奏间的关系,其实质在于把乡村社会节奏纳入到自然节律中去。只是,近代以来在各种因素的冲击之下,这种模式开始逐渐发生变化,许多活动开始逐渐偏离农事节律的影响力。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一、农业史方面
二、农村经济方面
三、农村社会生活方面
第三节 相关问题的界定与说明
第四节 论文结构及基本思路
第五节 基本资料的运用
一、地方志
二、古农书
三、解放前报纸、期刊及著述
四、调查资料
第二章 近代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与农作制度
第一节 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作制度
一、微观环境与作物布局
二、轮作复种与间作套种制度的地区差异及阶层差异
三、土壤耕作环节与耕作体系
四、小结
第三章 农事的运行、破坏与修复
第一节 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
一、水稻种植程序
二、棉花种植程序(附大豆)
三、春花作物种植程序
四、桑树种植程序
五、小结
第二节 节气、物候、农谚与老农:农事活动的运行机制
一、节气:主要的准则
二、物候:节气的补充
三、农谚与老农:农时知识的载体
四、小结
第三节 农事节奏的破坏与修复:以水旱灾为例
一、戽水与补种:水灾与农事
二、灌溉、补种与改种:旱灾与农事
三、小结
第四章 劳动力的投入与搭配
第一节 劳动力投入周期
一、桑区:吴兴
二、稻区:松江
三、棉区:太仓
第二节 劳动力雇佣与农户间协作互助
一、农忙高峰与劳动力雇佣
二、小农户间的伴工与换工
三、小结
第三节 男女劳动力的季节性分工与协作
一、农忙大田劳作:男为主女为辅
二、农闲副业生产:女为主男为辅
三、男女劳动力各月投入
四、社会冲击:传统分工模式的变迁
五、小结
第五章 农具与耕牛
第一节 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与农具
一、近代江南地区农具概况
二、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农具搭配与运用
三、农具的购买与修理
四、农具的共有与借用
五、小结
第二节 环境、农事与耕牛:耕牛的饲养与役用
一、环境限制:近代江南地区耕牛的饲养
二、农事节律与耕牛:近代江南地区耕牛的役用
三、小结
第六章 农事节律与社会生活节奏:以盗匪与乡村娱乐为例
第一节 季节性行为: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的盗匪活动
一、民国时期江南地区盗匪实况
二、季节性特征:农闲多、农忙少
三、农闲冬防:政府的预防措施
四、经济衰败:盗匪现象的诱因
五、小结
第二节 农闲狂欢:近代江南地区的乡村娱乐
一、节庆庆祝
二、戏剧演出
三、社交来往
四、乡间赌博
五、余论
第七章 农事节律:乡村生活的基轴
附录
一、农事节律与食物消费、乡村借贷及其他活动
二、近代江南地区的农事节律与乡村生活周期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06-28
相关论文
- [1].环境与人:江南传染病史研究(1820-1953)[D]. 李玉偿.复旦大学2004
- [2].河南回族社会历史变迁研究[D]. 胡云生.复旦大学2005
- [3].近代苏州地区市镇经济研究[D]. 游欢孙.复旦大学2005
- [4].近代江南典当业研究[D]. 杨勇.复旦大学2005
- [5].地理环境与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三论[D]. 高凯.复旦大学2006
- [6].十八世纪以降江南居民的消费[D]. 黄敬斌.复旦大学2006
- [7].明清江南海塘的建设与环境[D]. 王大学.复旦大学2007
- [8].蚌埠城市历史地理研究[D]. 张晓芳.复旦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