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PLS的分级故障恢复机制

基于MPLS的分级故障恢复机制

一、基于MPLS的分级故障恢复机制(论文文献综述)

包水灵[1](2015)在《多层多域业务疏导光网络中恢复策略及算法设计与仿真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多层多域业务疏导网络中,一旦出现突发故障会导致大量业务中断,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针对生存性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生存性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恢复机制,而业务量疏导技术的实质是利用已建光路的可用资源将多个低速的业务连接请求汇聚到一个高速的光路上进行传输。由于恢复技术与业务量疏导技术在本质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将两者进行结合具有可行性。目前,对业务量疏导问题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单域网络中,另外,以往考虑多域网络的故障恢复时,通常将重点放在解决因网络分域所造成的域间拓扑信息缺失的问题上,本文结合IP over WDM网络的层次性,重点研究多层多域业务疏导网络的层域恢复算法。本文设计了新的域间疏导算法,并将其与网络的恢复机制相结合,针对路由器故障、OXC故障、光纤故障及混合故障等四种网络故障,提出了一种新的层域故障恢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提高多层多域业务疏导光网络的故障恢复率与资源利用率。具体工作包括:首先,构建多层多域网络模型,针对域内业务疏导的情况,设计了域内疏导算法;其次,针对域间业务疏导的情况,设计了域间疏导算法;再次,将域内疏导算法与恢复机制相结合,综合IP层、WDM层故障恢复两种算法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层间协调恢复策略及算法,在业务QoS和业务开销间达到平衡。最后,针对多域网络的域间拓扑信息缺失的局限以及资源配置的复杂性的特点,结合所设计的域间疏导算法和层间协调恢复算法,给出了完整的层域恢复算法。本文设计了四个实验,对所提出的各项工作进行了仿真,并分析和对比了实验数据。为了验证层间恢复算法的性能,实验一比较了层间协调算法(ICRA)、IP层恢复算法与WDM层恢复算法的性能随负载的变化情况。为了验证层域恢复算法(MMRA)的性能,实验二比较了层域恢复算法、跨域IP层、WDM层恢复算法的性能指标随负载的变化情况,实验三分析了层域恢复算法性能指标随故障发生率的变化情况。为了验证算法的稳定性,实验四包括了两个子实验,分别验证网络拓扑和网络配置对层域恢复算法性能的影响。所有的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层域恢复算法在多种网络状态下,均能保持较高的故障恢复率和资源利用率,较低的阻塞率和较短的平均故障恢复时间。

宣艳杰[2](2014)在《WDM业务疏导网络中多节点启动恢复机制研究》文中指出波分复用(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WDM)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使得网络带宽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业务量疏导技术将多个低速的业务请求汇聚到高速的波长通道上进行传输,有效地提高了网络资源利用率,同时降低了网络阻塞率。由于WDM业务量疏导网络承载了巨大的业务量,一旦网络发生突发故障,便会导致大量业务的中断,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WDM业务疏导网络生存性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为了解决WDM业务疏导网络的生存性问题,本文研究了WDM业务疏导网络的动态恢复机制。完整的动态恢复机制包括重路由算法和恢复协议。本文首先研究了基于链路捆绑辅助图LBAG的动态疏导算法DGA L,并将其作为动态恢复机制的重路由算法;其次,研究并设计了双节点启动恢复协议BNRP和多节点启动恢复协议MNRP,将这两种恢复协议应用到疏导网络中,完整地设计了单链路故障双节点启动恢复机制。按照恢复粒度要求的不同,设计分析了连接级和光路级双节点启动恢复机制,C-BNRM和L-BNRM。之后,对C-BNRM进行扩展,设计了单链路故障多节点启动恢复机制S-MNRM;再次,考虑到随着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网络中存在发生双链路故障的可能性,本文针对网络发生双链路故障的情况分别设计了双链路故障双节点和多节点启动恢复机制,D-BNRM和D-MNRM。论文最后对设计的WDM业务疏导网络的动态恢复机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C-BNRM相对于L-BNRM灵活性较强,C-BNRM的恢复成功率和资源利用率高于L-BNRM,且C-BNRM的故障恢复时间整体上短于L-BNRM;将C-BNRM进行扩展设计了S-MNRM,将这两种动态恢复机制与源节点启动恢复机制SIRM及传统的无疏导的动态恢复算法DPR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MNRM的恢复性能最好,S-MNRM增加了恢复过程启动节点的个数,缩短了故障消息到达启动节点的传输时延,从而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此外,业务量疏导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动态恢复机制的故障恢复率,同时降低故障恢复时间;将D-BNR RM和D-MNRM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D-MNR M在不增加故障恢复率、资源利用率及网络阻塞率的前提下,有效地缩短了故障恢复时间,具有良好的恢复性能。

任韬松[3](2012)在《基于电力通信网的PTN网络生存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电力系统日趋完善。电力通信网本着服务电网的原则,紧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不断演进。智能电网是电力系统发展的趋势所在。随着电网规模激增,电力通信网规模不断扩大,通信设备不断增加,承载业务种类增多,传输多样化复合化。作为电力系统的忠实守护者,电力通信网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力通信是电力行业的一部分,从技术上又受到电信技术发展的影响,是两个行业发展的一个交叉点。PTN技术在电信网领域的应用日渐成熟,电力通信网的升级和演进也迫在眉睫。论文首先介绍了电力通信网及PTN技术的发展概况,然后重点分析研究了目前PTN网络的生存机制,并得出生存机制的缺陷和出现的主要问题。论文在分析研究PTN网络环网保护机制发展现状后,发现Wrapping环网倒换机制和Steering环网倒换机制均有各自的优点和缺陷,故提出了一种WAS环网倒换保护策略。该策略综合了Wrapping环网保护倒换机制和Steering环网保护倒换,不仅继承了Wrapping环网倒换机制的低丢包等优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续了Steering环网保护倒换机制的低倒换时延的优点。论文详细介绍了IETF制定的快速重路由机制,在研究三种经典快速重路由故障恢复算法后发现传统的经典算法均会出现丢包过多、恢复时延过长等问题。故论文提出了一种快速重路由故障恢复综合模型,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丢包,减少了失序,同时兼顾了恢复时延问题,同时与文献提出的改进算法对比,使用OPNET网络仿真工具进行仿真验证。在论文中采用网络仿真软件OPNET的MPLS模块实现了对PTN生存机制的仿真研究,对论文提出的两种新型算法模型进行仿真验证。文章最后在总结论文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工作重点。

韩晓钢[4](2011)在《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故障管理实现方案》文中研究指明根据ITU-T(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织)的Y.1711、Y.1713标准,提出基于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的故障管理模块实现方案。主要介绍对节点故障、链路故障和超流量三类故障的管理。故障管理模块检测到节点错误和链路错误后,通知链路管理程序采用保护切换或重路由的方法解决。检测到超流量时,通知链路管理程序进行流量均分或流量合并,防止LSP(标签交换路径)上流量过大造成拥塞或链路空闲资源浪费。采用这三种保护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故障发生,保护MPLS网络的正常运行。

周佳[5](2010)在《支持故障恢复的多目标约束路由算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互联网新的服务模式下,业务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业务的路径选择不仅需要同时考虑多个QoS约束条件,还需要保证网络资源的优化使用,传统的路由策略已经无法有效满足用户的需求。约束路由的提出为QoS体制的实现带来新的契机,但是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约束路由算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863目标导向类项目“快速自愈路由协议与试验系统”,分析了现有算法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支持多模式保护切换的路径资源优化算法。该算法在满足多约束的条件下,根据业务类型动态选择优化路径,能够更好地分配带宽资源;当网络出现故障时,该算法提高了故障恢复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本文的主要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个基于分组调度的网络模型,该模型将节点的分组调度方式与物理链路有机结合,并将可用资源、流整形和资源调度方式等因素与QoS度量参数结合。该模型更好地反映了网络的基本能力,是提高约束路由算法性能的前提和基础。基于分组调度的网络模型,结合多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多目标路径资源优化算法MOPRO,该算法将QoS参数归一化表示,根据QoS请求的业务特性,选择相应的归一化公式动态计算路径,更好地保证了多业务的QoS需求,实现了路由过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该算法在路径选择过程中,分配缓存和带宽两种资源,在优化多个性能指标、找到优化路径的同时,隐性地实现了网络负载均衡,提高了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多目标路径资源优化算法只是解决考虑分组调度方式约束路由的一般方法,该算法的实现依赖于具体的分组调度方式。本文结合WF2Q分组调度方式提出了基于WF2Q的路径资源优化算法,分析了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了提高故障恢复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提出了多模式保护切换的故障恢复方法。该方法将业务类型和多个反映路径特性的QoS参数结合,为工作路径选择合适的保护切换方式。并将该方法与多目标路径资源优化算法相结合,提出了支持多模式保护切换的路径资源优化算法,该算法同时计算工作路径和备份路径,实现了故障恢复和路径选择的有机结合,保证了QoS的一致性。基于NS2中的MNS模块实现了支持多模式保护切换的路径资源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路径优化选择、资源合理分配和故障有效处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王苏建[6](2009)在《基于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多层生存性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波分复用(WDM)技术的光传送网以传输容量大、对高层协议和技术适应性强,以及易于扩展等优点而备受青睐。IP/ATM/SDH/Optical四层结构向IP over WDM两层结构演进成为必然趋势。因特网工程任务组(IETF)已经提出了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技术,将GMPLS技术扩展到光域,支持网络架构演变成IP/GMPLS over WDM。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以及它的扩展技术GMPLS的出现,使得在IP层和WDM层之间提供集成的多层生存性机制成为可能。在这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是集中在独立的生存性技术以及基于预配置的生存性技术。本文在介绍网络生存性的基本原理以及IP/GMPLS over WDM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IP/GMPLS over WDM集成的多层网络生存性机制,主要对基于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多层集成控制的生存性技术作出研究。(1)设计了基于GMPLS的网络控制管理系统,对控制系统中的各个模块进行了分析;(2)为使故障信息传输到控制管理系统,设计了通过扩展RSVP-TE的管理对象来携带故障信息;(3)故障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使携带故障信息的信令在基于LMP管理的控制信道中传输,并对其进行优化设置,使之快速到达网络控制管理系统,以减少故障通告时间;(4)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多层网络生存性的整体实施方案。本方案优化了多层网络生存性能,使得网络在出现故障时能够智能的、实时的选择一种合适的生存性机制来对故障进行恢复。此外,分析了多层网络中备用资源问题,研究了基于预配置恢复技术的资源配置方案。文章最后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邱强[7](2009)在《IP over WDM网络生存性研究》文中提出随着Internet网络与通讯的飞速发展,网络用户数量的急剧增长,用户对网络的需求也有显着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IP over WDM光网络结构的出现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与此同时,人们对于现代网络生存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IP over WDM网络生存性的研究也成为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层次的变化,IP over WDM网络服务模型以及MPLS/GMPLS的一些基本情况;随后,分别介绍了IP层和WDM层的故障恢复机制;接下来,构建了一个基于NS2的光网络仿真平台,该平台拓展了NS2的网络组件,使得在NS2中光网络仿真得以实现;最后,基于现有的网络模型和已存在的各种恢复策略,提出了一种基于监控系统的光网络多层协调恢复策略,并在构建好的基于NS2的光网络平台上进行了仿真,验证了该策略在恢复效率上的优势。该策略在不改变已有网络结构与协议的前提下,能够很好地实现光网络多层之间的恢复。同时监控系统的实时监控也为网络层快速恢复提供了条件,这是通过在网络阻塞之前预先建立静态备份路由来实现的。仿真结果证明,监控系统在光网络多层协调保护中的应用,既解决了光网络中多层无法协调恢复的问题,又利用监控功能实现了预先建立网络静态路由的问题,从而减少了网络层恢复时间,使得网络生存性能力得到增强。另外该策略也不需要对现有网络结构进行大规模改造,因此,对于已存在的网络生存性研究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刘勇[8](2008)在《基于MPLS/DiffServ组播方案的研究》文中指出IP组播能够通过共享部分链路来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非常适合高带宽需求的多媒体数据传输。但是,传统IP组播建立在“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传输模式之上,对其所能够提供的包转发服务质量不做任何承诺,无法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所以,IP组播迫切需要与更为高效的技术相融合。差分服务在网络上层通过行为聚合来保障服务质量,多协议标记交换在下层把差分服务中的行为聚合映射成不同的标签来保证转发,因此,在多协议标记交换上结合差分服务为IP组播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它们的结合也会产生一些新的问题。本文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本文首先从IP组播的基本概念出发,对组播的关键技术、多协议标记交换和DiffServ服务模型,以及后两者对IP组播的支持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它们与IP组播结合的优势及所带来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MPLS/DiffServ网络环境的环形管理MPLS组播树的策略:对骨干网上组播树节点进行有效区域划分,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选出管理节点,管理节点间形成逻辑环,而管理节点间的控制和驱动由运行在环中的令牌来实现。策略的仿真分析表明该策略能有效解决组播树管理控制信息的消耗大、单个管理节点失效的问题,提高了网络中组播聚合树的效率和健壮性。最后,针对策略分域管理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该策略的故障恢复机制,并对该机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适合分域管理策略。

王新华[9](2008)在《基于MPLS网络的约束路由及故障恢复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Internet网络业务已经由单纯的数据传输业务向话音、数据、图像和多媒体等多类业务转变。为了使Internet更好地适应未来多样化业务发展的需求,必须在多媒体网络中提供服务质量保障(QoS)和稳定的网络传输能力。尽管当前IntServ模型和DiffServ模型能够为网络应用提供一定的QoS性能保障,然而,当网络因局部负载较重而出现拥塞时,它们所提供的QoS性能有所下降。流量工程(TE)能够从宏观上调控网络流量分布,通过对流量路由精确的控制降低拥塞现象的发生,保障了网络的服务质量和资源的最大利用,成为当前QoS体系的有益补充。作为流量工程的具体实施手段,MPLS已经成为在Internet中实现流量工程的首选方案。MPLS是一种在IP网络上利用标记引导数据高速、高效转发的技术,它结合了ATM快速交换技术和IP路由技术的各自优势,对连接请求实施一次路由选择、多次交换,实现路由和转发的完全分离。MPLS的优势在于提供了显示路由选择技术,增强原有IP网络的路由控制功能,可以更加精确的把握网络资源状态,合理的引导业务的流向,把流量均衡地分配到整个网络中。MPLS流量工程通过约束路由技术精确控制网络中业务流的分布,基于MPLS的约束路由将是Internet的核心功能模块。此外,基于MPLS的故障恢复技术是网络稳定传输、保障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以MPLS流量工程环境下的约束路由算法和故障恢复技术为研究目标,对相关路由算法和故障恢复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MPLS流量工程的技术框架,并重点讨论了主要模块的实现。此外,引入流量工程约束路由技术,讨论了基于MPLS的约束路由技术组成及实现原理,并给出了改进的约束路由模型表达。针对影响约束路由的QoS度量参数和管理性约束参数的选择问题提供多种方案,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目前基于多类优化目标的约束路由算法研究现状及实现原理,对不同路由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和总结。2.针对目前约束路由算法单目标优化方案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讨了集成的面向多目标优化的约束路由实现方式。面向流量工程中最小化网络资源开销和最小化网络拥塞两个目标,提出了一种综合的约束路由优化方案,通过链路利用率提供一种弹性的、可调整的链路代价分段表达模型,给出一种优化的负载平衡路由算法OBRA(Optimal balancing routing algorithm)。3.深入研究了以冲突避免为代表的最小干涉路由算法MIRA,在此基础上以最小化资源占用冲突为目标,在确定的网络拓扑及链路状态信息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网络稳定的历史统计流量信息,改进了链路关键度量化模型,结合网络链路带宽资源状态提出一种综合路由算法IRA(Integrated Routing Algorithm),通过控制LSP路由达到实现网络性能优化的目标,同时降低了传统约束路由计算的复杂度。4.目前QoS机制和故障恢复机制的研究还处于分离状态,故障恢复机制主要面向链路保护和路径保护展开讨论,然而,以上两种恢复模式在恢复时间上不能提供多样化的粒度,可能占用较多的网络资源,无法实现QoS约束下故障恢复机制的最优化。本文以满足多类业务的QoS约束为前提,改进了一种基于MPLS的段保护生存性机制,相对于链路保护机制表现出更好的资源利用率,相对于路径保护,可以获得更快的恢复时间和QoS保障。5.针对通讯网在人为恶意破坏下的研究背景,提出了一种基于选路拓扑的网络抗毁性研究方法,通过构造选路拓扑建立关键链路集评估模型,较准确的判断影响网络可靠性的薄弱环节,确定影响网络通讯的关键链路,提供一种关键链路集保护机制,提高网络抗攻击能力的同时最小化资源保护代价。6.设计和实现了一个网络路由算法及故障恢复测试的仿真器,能够仿真MPLS网络环境下的路由和故障恢复算法。该仿真器方便实现了网络拓扑生成器、网络流量模型生成器、网络仿真器、仿真数据分析器等功能组件,利用Matlab的相关接口程序可以方便的以图形窗口的形式表达采样数据的网络性能。

王胡成[10](2008)在《MPLS故障检测和保护倒换机制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指出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ed)技术日益成为新一代骨干网络中的关键技术,而互联网的骨干网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资源,网络设施发生的故障或损毁,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生产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在非常时期或特殊环境下,如战争、大规模自然灾害等极端环境下,因此提高网络的自愈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尤为重要,为此,迫切需要在MPLS网络中添加OAM机制。OAM机制是现代网络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能够提高网络可靠性,简化操作,降低网络运行成本,为网络服务质量提供保障。MPLS网络中的OAM机制能为MPLS网络中的业务运行提供保障,因此,该OAM机制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论文对现有MPLS OAM技术以及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研究和分析,分别对快速故障检测机制和快速故障恢复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两种基于MPLS层的故障探测方法——简单LSP探测机制和双向FFD机制,和一种基于链路层的故障检测方法——网卡对物理连接的监测机制;同时提出一种简单的快速故障恢复方案——LSP保护倒换机制。简单LSP探测机制和双向FFD机制均基于我们自行设计实现的OAM内核支持模块,该模块能够处理自定义的特殊的OAM分组来进行链路探测,同时在实现跨层设计,绕开复杂的TCP/IP协议栈的处理,直接将数据包通过MPLS socket接口送入MPLS层处理,并使用OAM标签来在MPLS层区别处理此类探测包。网卡对物理连接的监测机制完成对物理连接状态变化的自动告警。在快速保护倒换机制中,我们通过MPLS netlink接口修改MPLS转发表的信息,完成对LSP的切换。最后通过实验来测试了这些故障检测机制或故障恢复机制的性能并做出了分析。

二、基于MPLS的分级故障恢复机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MPLS的分级故障恢复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1)多层多域业务疏导光网络中恢复策略及算法设计与仿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技术研究发展现况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WDM光网络的生存性及业务量疏导技术
    2.1 IP over WDM光网络概述
    2.2 IP over WDM光网络的生存性技术
        2.2.1 保护机制
        2.2.2 恢复机制
    2.3 IP over WDM光网络的业务量疏导技术
        2.3.1 业务量疏导技术的定义
        2.3.2 业务量疏导结构
        2.3.3 几种典型业务量疏导技术
    2.4 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
        2.4.1 GMPLS的链路管理
        2.4.2 GMPLS的路由与寻址
        2.4.3 GMPLS的信令扩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层多域光网络生存性技术研究
    3.1 多层多域光网络的生存性
    3.2 多域光网络生存性关键技术
        3.2.1 信息聚合技术
        3.2.2 拓扑聚合技术
        3.2.3 虚链路映射方法
    3.3 层间与域间生存性技术
        3.3.1 层间生存性
        3.3.2 域间生存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多层多域疏导光网络恢复策略及算法设计
    4.1 问题描述及符号定义
        4.1.1 OXC节点模型
        4.1.2 多层多域光网络模型
    4.2 多域业务量疏导算法设计
        4.2.1 域内疏导算法
        4.2.2 域间疏导算法
    4.3 域内IP层故障恢复算法设计
    4.4 域内WDM层故障恢复算法设计
    4.5 域内层间协调恢复策略及算法设计
    4.6 层域恢复算法设计
    4.7 层域恢复算法复杂度分析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实现与性能分析
    5.1 仿真实验总体框架
    5.2 仿真实验模型
        5.2.1 单域网络系统模型
        5.2.2 多域网络系统模型
        5.2.3 网络中业务模型
    5.3 实验方案
    5.4 仿真实现
    5.5 仿真性能评价指标
    5.6 仿真数据分析
        5.6.1 实验一
        5.6.2 实验二
        5.6.3 实验三
        5.6.4 实验四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WDM业务疏导网络中多节点启动恢复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2章 WDM网络生存性技术研究
    2.1 WDM光网络概述
        2.1.1 WDM技术
        2.1.2 WDM光网络的结构
        2.1.3 WDM光网络的特点
    2.2 通用多协议标记交换(GMPLS)
        2.2.1 GMPLS的链路管理
        2.2.2 GMPLS的路由与寻址
        2.2.3 GMPLS的信令扩展
    2.3 WDM网络的生存性技术
        2.3.1 WDM保护机制
        2.3.2 WDM恢复机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WDM网络业务量疏导技术研究
    3.1 业务量疏导技术概述
        3.1.1 业务量疏导技术的意义
        3.1.2 业务量疏导技术的定义及分类
    3.2 业务量疏导常用的复用技术
    3.3 业务量疏导结构
    3.4 业务量疏导辅助图
    3.5 业务量疏导策略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WDM业务疏导网络动态恢复机制设计
    4.1 业务疏导网络中的故障恢复方法
    4.2 问题描述及符号定义
    4.3 业务量疏导算法
    4.4 单链路故障动态恢复机制设计
        4.4.1 双节点启动恢复协议
        4.4.2 单链路故障双节点启动恢复机制
        4.4.3 多节点启动恢复协议
        4.4.4 单链路故障多节点启动恢复机制
    4.5 双链路故障动态恢复机制设计
        4.5.1 双链路故障双节点启动恢复机制
        4.5.2 双链路故障多节点启动恢复机制
    4.6 故障恢复时间及算法复杂度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仿真实现与性能分析
    5.1 仿真总体框架
    5.2 仿真模型
        5.2.1 网络模型
        5.2.2 业务模型
    5.3 仿真实现
    5.4 性能评价指标
    5.5 仿真与结果分析
        5.5.1 实验一
        5.5.2 实验二
        5.5.3 实验三
        5.5.4 实验四
    5.6 本章小结
结束语
    6.1 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3)基于电力通信网的PTN网络生存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PTN产业发展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1.5 本章总结
第二章 PTN技术概述
    2.1 PTN原理及定义
    2.2 PTN的分层结构
    2.3 PTN的网元分类
    2.4 PTN的功能平面
    2.5 PTN的关键技术
    2.6 PTN的技术特点
第三章 PTN网络生存机制研究
    3.1 生存机制术语定义
    3.2 MPLS-TP生存机制的基本要求
    3.3 保护机制
        3.3.1 线性保护
        3.3.2 环网保护
    3.4 恢复机制
        3.4.1 故障恢复的工作流程
        3.4.2 故障恢复时间模型
        3.4.3 故障检测技术
        3.4.4 恢复性能评价
    3.5 快速重路由
第四章 WAS环网保护倒换模型
    4.1 WAS环网倒换模型的提出
    4.2 WAS模型工作机制
    4.3 WAS机制的时间模型
    4.4 OPNET仿真软件介绍
        4.4.1 OPNET软件概述
        4.4.2 OPNET仿真机制
        4.4.3 OPNET仿真流程
    4.5 WAS模型仿真
    4.6 结果与分析
第五章 改进的故障恢复模型研究
    5.1 快速重路由相关算法
        5.1.1 Haskin模型
        5.1.2 Makam模型
        5.1.3 Simple dynamic模型
    5.2 改进的快速重路由综合模型
        5.2.1 拓扑结构
        5.2.2 消息设计
        5.2.3 工作机制
    5.3 改进的重路由故障恢复综合模型仿真
        5.3.1 Haskin模型
        5.3.2 Makam模型
        5.3.3 Simple dynamic模型
        5.3.4 文献[58]提出的快速重路由故障恢复改进模型
        5.3.5 改进的快速重路由故障恢复综合模型
    5.4 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致谢

(5)支持故障恢复的多目标约束路由算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表目录
图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论文思路和研究内容
    1.3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约束路由技术研究
    2.1 引言
    2.2 约束路由网络模型
    2.3 约束路由算法研究
    2.4 现有算法的局限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目标路径资源优化约束路由算法
    3.1 引言
    3.2 基于分组调度的网络模型
    3.3 MOPRO 算法
        3.3.1 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
        3.3.2 问题描述
        3.3.3 MOPRO 算法
        3.3.4 算法正确性分析
    3.4 基于WF2Q 调度方式的MOPRO 算法
        3.4.1 相关参数定义
        3.4.2 问题描述
        3.4.3 WMOPRO 算法
        3.4.4 计算复杂度分析
    3.5 仿真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支持多模式保护切换的路径资源优化算法
    4.1 引言
    4.2 保护切换方式的性能分析
        4.2.1 故障恢复评价体系
        4.2.2 保护切换方式性能分析
    4.3 MPSPRO 算法描述
        4.3.1 基于多模式保护切换的故障恢复方法
        4.3.2 MPSPRO 算法实现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支持多模式保护切换的路径资源优化算法仿真
    5.1 NS-2 仿真软件介绍
        5.1.1 NS-2 仿真软件简介
        5.1.2 MNS 模块
    5.2 仿真系统框架
        5.2.1 仿真系统的网络拓扑模型
        5.2.2 仿真系统结构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6)基于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多层生存性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背景、意义及研究现状
        1.1.1 背景及研究意义
        1.1.2 多层网络生存性的研究现状
    1.2 网络生存性的研究
        1.2.1 用户对业务恢复时间的要求
        1.2.2 生存性原理
    1.3 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研究
        1.3.1 接口描述
        1.3.2 信令协议和路由协议
    1.4 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及论文的规划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多层网络架构演进
    2.1 IP/ATM/SDH/WDM 多层网络架构的演进
    2.2 IP OVER WDM 的光适配层构建
    2.3 IP/GMPLS OVER WDM 协议栈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多层网络生存性问题研究
    3.1 多层网络生存性
        3.1.1 多层网络生存性框架
        3.1.2 多层生存性策略的设计原则和标准
    3.2 独立的多层网络生存性策略分析
        3.2.1 光层恢复
        3.2.2 IP/GMPLS 层恢复
    3.3 多层生存性机制协调的必要性
    3.4 多层网络生存性协调机制的分析研究
        3.4.1 多层生存性特殊情况
        3.4.2 多层网络生存性机制的协调策略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多层网络生存性研究
    4.1 基于GMPLS 控制平面的多层网络生存性协调的设计
        4.1.1 基于GMPLS 的控制架构设计
        4.1.2 故障信息数据库的设计
        4.1.3 携带故障信息的信令传输的设计
        4.1.4 多层网络故障恢复功能模块的设计
        4.1.5 基于GMPLS 信令机制的生存性分析
    4.2 方案的实施
        4.2.1 故障的恢复过程
        4.2.2 方案的实施步骤及恢复流程
    4.3 基于GMPLS 的快速故障管理性能分析
        4.3.1 减少故障检测时间
        4.3.2 消除HOLD-OFF TIME
        4.3.3 减少故障通知时间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IP/GMPLS OVER WDM 多层网络备用容量分配研究
    5.1 多层网络备用容量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5.2 基于资源公共池的IP/GMPLS OVER WDM 恢复备用资源优化
    5.3 基于预配置恢复技术的多层网络空闲容量分配策略
        5.3.1 光路分配的链路权重
        5.3.2 故障环境下的预配置恢复技术流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缩略语
附录Ⅱ 图索引
附录Ⅲ 表索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7)IP over WDM网络生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和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结构
第二章 IP over WDM技术背景
    2.1 光网络层次的演进
        2.1.1 IP over ATM over SDH over WDM
        2.1.2 IP/MPLS over SDH over WDM
        2.1.3 IP over WDM
    2.2 IP over WDM网络模型
        2.2.1 重叠模型
        2.2.2 对等模型
        2.2.3 增强模型
    2.3 从MPLS到GMPLS
        2.3.1 MPLS基本概念
        2.3.2 GMPLs
第三章 IP层和WDM层的故障恢复机制
    3.1 IP层故障恢复机制
        3.1.1 基于路由的方式
        3.1.2 基于MPLS的方式
    3.2 WDM层故障恢复机制
        3.2.1 基于通路的方式
        3.2.2 基于链路的方式
        3.2.3 两种方式的比较
    3.3 联合恢复机制
        3.3.1 多层恢复机制
        3.3.2 设置定时器的联合恢复
        3.3.3 利用层间信令的联合恢复
第四章 基于NS2光网络平台的构建
    4.1 NS2仿真工具介绍
        4.1.1 NS2构件库
        4.1.2 NS2分裂对象模型
        4.1.3 使用NS2进行仿真的方法
        4.1.4 开放的源代码
    4.2 光网络仿真平台
        4.2.1 光网络组件
    4.3 仿真平台测试
第五章 基于监控系统的多层协调恢复机制
    5.1 监控系统介绍
        5.1.1 监控系统原理及结构
        5.1.2 监控系统的实现
    5.2 监控系统在多层协调恢复中的应用
        5.2.1 基于监控系统的协调恢复策略
    5.3 多层协调恢复仿真结果
        5.3.1 网络仿真
        5.3.2 仿真结果分析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基于MPLS/DiffServ组播方案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 本文章节安排
第二章 IP组播技术
    2.1 IP组播概述
    2.2 IP组播的工作原理
    2.3 IP组播的关键技术
        2.3.1 IGMP协议
        2.3.2 组播路由协议
        2.3.3 组播转发树的种类
        2.3.4 组播地址
    2.4 IP组播存在的缺陷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协议标记交换和区分服务
    3.1 多协议标记交换
        3.1.1 MPLS基本原理
        3.1.2 MPLS中的组播
    3.2 区分服务
        3.2.1 DiffSevr体系结构
        3.2.2 DiffSevr的基本工作机制
        3.2.3 DiffSevr网络中的组播
    3.3 多协议标记交换对区分服务的支持
        3.3.1 标记转发模型
        3.3.2 两种支持区分服务的LSP
        3.3.3 对信令系统的扩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环形管理MPLS组播树的策略
    4.1 相关研究
    4.2 基于环形管理组播树的方案
        4.2.1 令牌结构
        4.2.2 逻辑环和令牌的管理和维护
        4.2.3 管理区域的划分和管理节点选择
        4.2.4 管理节点算法
        4.2.5 管理节点失效问题
        4.2.6 组播树—组的匹配算法
        4.2.7 成员的加入/退出
    4.3 性能分析
        4.3.1 NS2仿真软件简介
        4.3.2 对NS2的扩展
        4.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形管理方案中的路径恢复机制
    5.1 现有的路径恢复方案
    5.2 环形管理MPLS组播树中的路径恢复机制
        5.2.1 DLSR所包含的信息
        5.2.2 故障恢复机制
        5.2.3 故障恢复机制的性能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9)基于MPLS网络的约束路由及故障恢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IP 网络服务质量技术的研究
        1.2.2 基于MPLS 流量工程的服务质量技术研究
        1.2.3 基于MPLS 的约束路由研究
        1.2.4 基于MPLS 故障恢复技术研究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及选题的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1.5 文章的组织结构
第2章 MPLS 技术原理
    2.1 MPLS 技术背景
    2.2 MPLS 基本组件
        2.2.1 转发等价类
        2.2.2 标签
        2.2.3 标签交换路由器
        2.2.4 标签交换路径
        2.2.5 标签分发协议
    2.3 MPLS 工作原理
        2.3.1 MPLS 体系结构
        2.3.2 MPLS 工作过程
    2.4 MPLS 流量工程
        2.4.1 流量工程概述
        2.4.2 流量工程性能指标
        2.4.3 MPLS 流量工程总体框架
    2.5 MPLS 故障恢复机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约束路由体系结构
    3.1 路由算法概述
        3.1.1 路由模型
        3.1.2 路由策略
        3.1.3 在线、离线路由机制
        3.1.4 传统路由算法
    3.2 基于约束的路由选择技术
        3.2.1 约束路由定义
        3.2.2 MPLS 与约束路由
        3.2.3 约束路由技术组成
        3.2.4 约束路由的技术框架
    3.3 约束路由实现原理
        3.3.1 QoS 路由
        3.3.2 策略路由
        3.3.3 QoS 路由和策略路由的关系
        3.3.4 使用约束路由需要注意的问题
        3.3.5 约束路由优化模型
    3.4 约束路由研究现状
        3.4.1 最小资源开销路由算法
        3.4.2 负载均衡路由算法
        3.4.3 基于冲突避免的路由算法
        3.4.4 基于流量统计的路由算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MPLS 约束路由算法研究
    4.1 优化的平衡负载路由算法OBRA
        4.1.1 流量工程约束路由优化目标的权衡
        4.1.2 典型路由算法优化目标的比较
        4.1.3 优化的负载平衡路由算法
        4.1.4 OBRA 算法实现
        4.1.5 性能分析与比较
    4.2 综合路由算法IRA
        4.2.1 IRA 原理
        4.2.2 IRA 算法实现
        4.2.3 性能分析与比较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MPLS 故障恢复技术研究
    5.1 故障恢复技术概述
        5.1.1 故障恢复的意义
        5.1.2 故障恢复的目标
        5.1.3 面向不同故障的恢复机制
        5.1.4 基于MPLS 技术的IP 网络故障恢复
    5.2 MPLS 网络生存性机制
        5.2.1 MPLS 生存性原理
        5.2.2 MPLS 生存性机制分类
        5.2.3 生存性技术比较
        5.2.4 典型的生存性故障恢复模型
    5.3 存在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QOS 的段保护机制研究
    6.1 段保护机制的特点
    6.2 段保护机制性能分析
        6.2.1 恢复时间分析
        6.2.2 保护路径时延分析
    6.3 段保护模型问题描述
        6.3.1 问题描述
        6.3.2 段保护模型
        6.3.3 算法实现
    6.4 性能评价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基于抗毁性的网络故障恢复机制
    7.1 网络抗毁性概述
    7.2 基于链路的抗毁评估模型
        7.2.1 网络抗毁度
        7.2.2 构造选路拓扑
        7.2.3 网络链路评估模型
    7.3 基于抗毁性的故障恢复机制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网络路由及故障恢复仿真器设计
    8.1 网络仿真器实现原理
    8.2 网络仿真器系统设计
    8.3 网络仿真器系统主要模块的实现
        8.3.1 网络拓扑生成器
        8.3.2 网络流量模型生成器
        8.3.3 网络仿真器
        8.3.4 仿真数据分析器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项目

(10)MPLS故障检测和保护倒换机制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方向
    1.2 研究工作
    1.3 章节介绍
第二章 MPLS原理与 MPLS OAM技术的介绍
    2.1 相关名词解释
    2.2 MPLS原理简介
    2.3 MPLS OAM机制的介绍
        2.3.1 故障检测机制
        2.3.2 故障恢复机制
第三章 MPLS OAM开发平台的分析
    3.1 Linux平台下 MPLS技术实现的架构
    3.2 平台实现分析
        3.2.1 MPLS初始化模块
        3.2.2 路由表和转发表
        3.2.3 MPLS接收处理子模块
        3.2.4 MPLS发送处理子模块
第四章 MPLS快速故障检测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4.1 在 Linux内核中进行对 MPLS快速故障检测机制的支持
        4.1.1 MPLS OAM模块的设计
        4.1.2 MPLS OAM模块的实现
        4.1.3 硬件对物理连接状态的监测机制研究
    4.2 简单 LSP探测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4.2.1 简单 LSP探测的设计方案
        4.2.2 Linux平台下简单LSP探测机制的实现
    4.3 双向FFD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4.3.1 双向FFD机制的设计方案
        4.3.2 双向FFD机制的实现
第五章 MPLS快速保护倒换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5.1 MPLS快速保护倒换机制的设计
    5.2 MPLS快速保护倒换机制的实现
第六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6.1 快速故障检测机制
        6.1.1 实验平台搭建
        6.1.2 MPLS快速故障检测实验
    6.2 保护倒换机制
        6.2.1 实验平台搭建
        6.2.2 MPLS网络快速保护倒换实验
第七章 结束语和工作展望
    7.1 总结
    7.2 下一步工作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内核态 MPLS OAM模块的部分源码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四、基于MPLS的分级故障恢复机制(论文参考文献)

  • [1]多层多域业务疏导光网络中恢复策略及算法设计与仿真实现[D]. 包水灵. 东北大学, 2015(01)
  • [2]WDM业务疏导网络中多节点启动恢复机制研究[D]. 宣艳杰. 东北大学, 2014(03)
  • [3]基于电力通信网的PTN网络生存机制研究[D]. 任韬松. 云南大学, 2012(12)
  • [4]基于MPLS流量工程的故障管理实现方案[J]. 韩晓钢. 电信快报, 2011(03)
  • [5]支持故障恢复的多目标约束路由算法研究[D]. 周佳.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0(02)
  • [6]基于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的多层生存性技术研究[D]. 王苏建. 河北工程大学, 2009(S2)
  • [7]IP over WDM网络生存性研究[D]. 邱强. 北京邮电大学, 2009(04)
  • [8]基于MPLS/DiffServ组播方案的研究[D]. 刘勇. 中南大学, 2008(01)
  • [9]基于MPLS网络的约束路由及故障恢复研究[D]. 王新华. 山东师范大学, 2008(08)
  • [10]MPLS故障检测和保护倒换机制的设计与实现[D]. 王胡成.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标签:;  ;  ;  ;  ;  

基于MPLS的分级故障恢复机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