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乡土小说在世界文学发展史和中国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中国乡土小说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作为20世纪中国的一种独特文学现象,乡土小说从它产生伊始就蕴涵着特定的文化历史内容。中国乡土文学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相联结,从而让创作主体与作品(创作客体)产生一种互文性,使本文可以从整体上探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探索民族文化现代化走过的历程。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乡土文学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境遇、第三部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的言说、第四部分乡土想象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第五部分结语。在第一部分绪论中详细的阐述了本文的选题的目的及意义、选题的相关研究现状、选题的主要依据及可行性。在接下来的第二部分是“乡土文学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境遇”。主要论述当西方文明以各种不同的形式逐渐破坏了传统文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而且在总的方面影响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方向的时候,造成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文化大转型时期世界观的斗争和价值观的复杂矛盾。一方面在理性上不得不认同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先天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濡染,以及目睹西方文明的入侵和西方文明本身所固有的种种弊端,又注定了他们以振兴民族文化为己任的价值选择。因此时代的复杂与历史的积淀集中的压在他们的肩上,在他们的思想中注入了对现实苦难的体验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挖掘,表现了他们的乡土情结。进入城市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乡土与城市、传统与现代冲突中体验到的漂泊意识。他们渴望外面斑斓的现代文明世界,努力冲破传统故土的羁绊勇敢地踏进了都市,接受着新文化的启蒙和城市文明的洗涤,然而,在经历了几年的漂泊与流浪后,他们又重新记忆起乡土世界的一草一木、人情世故、风俗民俗。与以往乡土文学不同的是,他们笔下的乡土明显注入了现实苦难的体验和对国民劣根性的挖掘。汇成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重要源头,探析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现代历史囹圄中的挣扎,可以发现他们传承母体文化、最早接受西方文明侵染、与乡土是在却不属于的特点。本文的第三部分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乡土的言说”。由于西方的现代意识与本土中国所传承的文化不同的结合结构,使得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有的关注现代理性,而批判古老的乡土陋习;有的关注传统文化对现代的矫正,而迷恋原初的乡野;有的关注民间理性,而关注文学与大众的结合。他们对乡土的书写大致可以归结为如下三种言说形态,即:现代启蒙者的批判言说、现代退隐者的抒情言说和乡土认同者的宣教言说。通过对中国现代乡土文学三种言说形态的叙述,不难看出在不同时期,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接着第三部分的论述,本文的第四部分详细的阐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其乡土小说文本中蕴涵着丰富的乡土想像。乡土想像表明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现代性和民族性的追求,以及在这种追求中洞察到其中的弊端,进而又对现代性和民族性进行了反思,表现了他们对现代性和民族性的追求与犹疑的双重态度。此外,在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乡土小说文本中还可以明显的找到“怒其不争”的批判性、乡土想象中的民族寓言、理性价值的探求等人文精神的表达。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深处既有一种依恋着的炽热而真诚的乡情,而又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自觉理性,这样就形成对农村、农民命运的关注,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情与理的交织,是同情与批判的混合。他们在痛苦的矛盾冲突中选择,在情感与理性、批判与迷恋的选择中表现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现代意识。他们通过对故乡的描写与叙述表象了对愚昧的批判,在作品中给予了对民族的希望,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展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对文学现代性的追求和人文终极关怀。可以说,本文到了第五部分就已经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自身面临着价值选择的双重困境,在寻求精神家园的道路上他们前进不能而又后退不得,不得不在缅怀故土乐园、直面惨淡现实、质疑未来之间徘徊、游离,在对乡土又爱又恨的心态中不断纠结着复杂矛盾的情感。作为接受了现代意识的作家们,这些知识者作为现代经验较早的体验者、接受者和积极的传播者,在从乡土的母体上分离后,并不能很快找到进入现代城堡的大门。城市对他们来说依然是陌生、异质的。他们仅仅是乡土和城市的中间者,时时感觉来自双向的压力。相对于乡土,他们已是城市与现代的,但是相对于城市,它们并未摆脱根深蒂固的乡土方式,城市也并未成为一种足够的经验来建立起他们的文学想象力。但是,不管怎样,新的基于现代科学理性、人文理性、民间理性的话语形式毕竟成了大多数乡土文学作者的思维模式,并最终试图以这种话语形式去解读和言说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