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LOGO!在洗坛机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王璇[1](2021)在《橘粉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冷饮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冷饮文化盛行,冷饮杯的需求迅速增加,但常用的一次性冷饮杯受到“禁塑令”的管制,可降解生物材料的冷饮杯是冷饮杯材料的新出路。同时,群众消费能力的提升呼吁着科学定制化冷饮杯的出现,因此对定制化可降解冷饮杯的设计研究十分必要。与传统的加工方法相比,三维打印技术具有高适应性、复杂结构一次成型、高效率、快速成形等优势,尤其是熔融沉积成型技术打印成本低、原材料丰富且加工过程环保。再应用可完全生物降解的环保材料,可以实现从加工、使用到废弃的全过程绿色环保。本论文将可降解材料结合三维打印应用于定制化可降解水杯的制作加工,对定制化水杯设计、可降解材料研发和三维打印研究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从材料、加工工艺、造型、人因工程学四个方面,对市场中的水杯案例进行系统分析,通过对饮用方法、水杯尺度、开盖方式、杯体结构等水杯设计要点进行研究,为之后的冷饮杯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研究橘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冷饮杯三维打印实践研究奠定材料基础;在此基础上,采用制备的橘粉/聚乳酸复合线材进行冷饮杯打印方法和打印流程的研究,为有效的利用所制备的复合线材实现设计实践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综合之前的研究成果和对市场冷饮杯案例的调研分析,探讨冷饮杯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对三种不同风格的冷饮杯进行设计,并采用橘粉/聚乳酸复合材料和三维打印技术实现三件冷饮杯模型的打印实践,证明了定制化可降解冷饮杯的三维打印设计可行性。上述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三维打印结合橘粉/聚乳酸复合材料可打印出定制化可降解的冷饮杯产品,且打印流程顺利、材料应用效果优秀、定制化冷饮杯从设计到加工流程周期短效率高。这一设计研究结果可以在“禁塑令”背景下帮助解决饮品店对冷饮杯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为定制化冷饮杯提供研究思路。这些不仅对冷饮杯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帮助减少废弃果实皮壳造成的资源浪费,为废弃果实皮壳的再利用提供了新的应用方向。通过冷饮杯设计、环保复合材料研发、三维打印实践这三个方面的研究,可实现传统产品的数字化加工、定制化设计,解决了定制化可降解冷饮杯的设计加工,还对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朱伶俐[2](2014)在《智能洗脱机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洗脱机作为一种大批量衣物织品的洗涤工具,在宾馆、饭店、招待所、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大大提高了洗涤衣物织品的效率,降低了单位能耗。传统的洗脱机自动化程度较低,操作复杂,缺少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不容易操作,并且存在水位无法精确控制,水温不稳定等缺点,影响洗脱机的使用寿命和洗涤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智能洗脱机控制器的设计,整个控制系统分为上位机和下位机两个部分,上位机采用迪文公司的DGUS触摸屏为载体,负责人机交互;下位机以COTEX-M3内核架构的处理器芯片STM32F103为核心,负责水位、水温、状态量检测以及电机驱动等任务。该控制器设计分为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两个部分,论文从硬件电路原理,重要元器件选型,操作系统移植,软件设计及调试,控制算法研究,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智能洗脱机控制器的设计,并且对相关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采用的新算法和控制策略对洗脱机的性能提升带来了积极影响,使洗脱机运行速度更加平稳,温度控制更加精确,从而延长了洗脱机的使用寿命,提高了洗涤效果。人机交互界面更加友好,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张慧洁[3](2011)在《关于室内设计中异形空间的设计探索》文中认为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同步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建筑设计着重于建筑结构本身和周围环境的协调,以及根据功能和结构的要求来塑造建筑空间。而室内设计则是在已有建筑空间和结构构成的前提下对建筑物进行优化调整,同时对各空间界面进行设计以符合使用功能和环境氛围的要求。同时,室内设计还需要深入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心理因素等方面,在色彩、材质、照明等方面更为体现使用者要求。随着科技发展,时代进步,新科技、新技术不断渗透到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的革新中,进而带动了建筑结构、功能的变化以及空间的多样化。空间的格局不再只有传统的几种形式,建筑师可以更大胆地实现更多的实验空间,而这些实验空间往往是非常规的异形空间。与之密切相关的室内设计也需要相应配合,以实现建筑空间与室内设计的融合。一方面,建筑空间的多样化使得室内设计的特点更容易突出,促进了室内设计的理念创新;另一方面,异形空间的产生也对室内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室内设计模式和方法,往往容易造成建筑设计思路与室内空间在空间的表达方式的不一致,无法实现室内设计与建筑异形空间的和谐。目前的室内设计理念与实践方面,比较少关注到建筑异形空间的室内设计问题,并没有把异形空间单独作为一个体系来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本论文着重在室内设计理念如何配合建筑异形空间的结构,从而实现功能需求,体现设计特色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结合设计实例,有针对性地分析异形空间室内设计理论与模式,为室内设计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思路和提示。本论文主要由概论、异形空间的室内设计表现、异形空间室内设计分析、异形空间设计实例、总结与展望等五部分组成。论文分析了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发展和演变,并在论述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室内设计原理等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异形空间设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尝试总结异形空间的分类以及设计要点等,同时,针对室内设计中较常见的圆形、三角形、扇形、不规则多边形、狭长空间等异形空间针对不同设计需求的进行专题设计分析,并结合设计实例进行案例分析。通过上述分析研究,试图总结了异形空间室内设计的常用手法,结合论文作者的多年实践经验,提出了异形空间的设计要点及设计思路,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设计参考作用。
张俊[4](2010)在《烟气制酸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建模与预测控制》文中研究指明冶炼烟气制酸是硫酸生产的一种重要方法,而烟气净化是整个烟气制酸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烟气净化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成品酸的质量。近几年在国内开始推广应用的动力波洗涤器,具有洗涤效率高、操作弹性大等优点,可以有效解决烟气量波动大、成分复杂、粉尘含量高等难题。在闪速炉和转炉工作信号切换时,动力波洗涤器的入口压力经常为正压,造成环境污染和危害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等问题。社会的飞速发展对铜、铁等金属的需求急剧增加,冶炼所产生的烟气量也急剧增加,烟气净化系统也日趋复杂化,如仍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案将难以达到控制要求,为了保证烟气净化系统安全正常地运行,制定有效可靠的控制方案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简述了国内外冶炼烟气制酸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简要说明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的整体结构。接下来介绍了江西铜业集团贵溪冶炼厂烟气制酸净化过程的各部分工艺及基本的工作原理,在对工作机理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利用从现场采集的相关实际数据以最小二乘法和非线性拟合辨识系统参数,并采用单元集成混合建模、分段近似线性化等方法得到主通道控制对象模型和干扰通道对象模型。由于烟气净化系统模型复杂,很难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并且具有严重的非线性,常规的控制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而预测控制策略是以预测模型为基础,采用在线滚动优化指标和反馈自校正策略,力求有效地克服受控对象的不确定性、迟滞和时变等因素的动态影响,从而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并使系统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基于预测控制策略的这些优点,本文提出在建立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将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自适应PID算法应用于烟气净化过程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的控制方案,并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使用该控制策略对此类复杂工业过程进行控制的方案是可行的。
张超[5](2008)在《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絮凝剂在煤泥水处理中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辅助措施,于是使用絮凝剂溶解及投加装置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由于国内配投药设备处在研发阶段,而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国内大多数选煤厂靠人工配制和添加药剂。因此根据我国煤泥水处理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絮凝剂自动配制和添加系统十分必要。本文介绍了国内外自动加药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通过对自动添加系统的检测环节、控制模式和控制策略进行分析,针对水处理工业中加药过程具有大时滞、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数学模型等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模糊逻辑控制实现方法,论述了模糊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设计了一个两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来实现过程控制中流量参数的实时控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主要由输入量的模糊化、模糊控制规则的生成、模糊判决等三部分组成,用PLC编程实现了模糊控制器的设计,用MATLAB软件实现模糊控制表的离线生成。论文对添加系统进行了方案设计,系统由取样检测、异步电机、变频器和计量泵构成。该添加系统以浓缩池自由区的煤泥水为检测对象,以沉降速度作为反馈量,沉降速度传感器检测出沉降速度误差和通过微分单元检测出沉降速度误差变化率反馈给PLC控制器,然后采用模糊算法对变频器进行模糊控制,最终形成闭环实时控制系统。以某选煤厂煤泥水为例进行了沉降试验,介绍了最佳药剂的选择方案,讨论了一定浓度下煤泥水的沉降特性以及澄清特性,制定了加药制度。将模糊控制与PLC相结合,克服了传统的调节器超调大的缺点,充分发挥了PLC控制灵活、编程方便、适应性强的优点,提高了控制的精确度。实现了药剂科学合理在线投加;保证了电机和泵大多数时间内在基频以下运行,有效减少泵的磨损和系统噪声,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节约了电能;同时还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精度。对我国选煤厂煤泥水处理工艺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黎[6](2004)在《高速洗浆机的开发和应用》文中研究表明基于当前国内制浆造纸行业废纸处理中对浆料的洗涤和浓缩现状,在现今洗涤和浓缩设备的基础上,自行开发和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洗浆机。该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制造技术,自动化程序高,单机可实现对浆料从低浓到高浓的转变,浓度提高快,灰分去除率高,洗浆效率高;能够高效地去除油墨粒子,填料及其它细小杂质,大大提高了浆料的白度;简化了系统配置,降低了投资成本,可以代替盘式浓缩机和斜螺旋式浓缩机,简化了工艺路线。整机采用全封闭式结构,不锈钢的外形壳体,防腐防锈,外形美观;该设备的设计包括4大部分:一是运输系统的设计,此系统是用来输出浓缩后的浆料;二是流浆箱的设计,流浆箱是进浆机构,主要是将所送浆料沿从动辊横向均匀分布,实现进浆的稳定性;三是主传动的设计,包括洗浆机辊筒的强度和挠度计算,最后定出主、从动辊的结构尺寸;四是自动控制的设计。由于该设备自动化程度高,包括滤网的自动调编,高压移动喷水的往复运动、刮刀的往复运动,最终实现的高度自动化。过滤完成 该设备在腠州博文纸业有限公司50t/d生产线上得到了使用,洗涤和浓缩效果良好,纸的白度比以前提高了4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评价。
徐剑锋[7](2003)在《LOGO!在洗坛机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文中指出 洗坛机是一种用于清洗25kg酒坛、酱油坛、萝卜干坛、酱菜坛等常用坛的小型设备。它的主电路见图1,执行过程为:启动
二、LOGO!在洗坛机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LOGO!在洗坛机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橘粉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冷饮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水杯设计的研究现状 |
1.2.2 果实皮壳/聚乳酸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研究创新点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6.1 研究方法 |
1.6.2 技术路线 |
2 水杯的设计要素研究 |
2.1 水杯材料 |
2.1.1 传统材料 |
2.1.2 新型复合材料 |
2.2 水杯加工工艺 |
2.2.1 传统成型工艺 |
2.2.2 表面处理工艺 |
2.2.3 3D打印工艺 |
2.3 水杯造型设计 |
2.3.1 造型要素 |
2.3.2 色彩要素 |
2.3.3 肌理要素 |
2.4 水杯设计中人因工程学的应用 |
2.4.1 水杯设计与人体尺寸 |
2.4.2 水杯设计与操作行为 |
2.4.3 水杯设计与情感需求 |
2.5 本章小结 |
3 橘粉/聚乳酸复合材料与三维打印研究 |
3.1 果实皮壳/聚乳酸复合材料概述 |
3.2 橘粉/聚乳酸复合线材的制备 |
3.2.1 实验材料与设备 |
3.2.2 材料预处理 |
3.2.3 复合线材挤出 |
3.3 三维打印研究 |
3.3.1 打印原理 |
3.3.2 打印设备 |
3.3.3 打印流程规划 |
3.3.4 模型打印 |
3.4 本章小结 |
4 冷饮杯的设计与三维打印实践研究 |
4.1 冷饮杯调研与分析 |
4.1.1 冷饮杯调研 |
4.1.2 冷饮杯设计要点分析 |
4.1.3 冷饮杯的设计方法 |
4.2 现代风格冷饮杯设计实践 |
4.2.1 现代风格冷饮杯设计方法 |
4.2.2 打印流程—几何收纳杯 |
4.2.3 打印成果—几何收纳杯 |
4.3 传统创新冷饮杯设计实践 |
4.3.1 传统创新冷饮杯设计方法 |
4.3.2 打印流程—莲花纹镂空双层六方杯 |
4.3.3 打印成果—莲花纹镂空双层六方杯 |
4.4 创意冷饮杯设计实践 |
4.4.1 创意冷饮杯设计方法 |
4.4.2 打印流程—束腰杯 |
4.4.3 打印成果—束腰杯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东北林业大学学术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
(2)智能洗脱机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1.4 论文的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智能洗脱机控制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2.1 系统概述 |
2.2 设计流程 |
2.3 硬件需求分析及设计方案 |
2.4 软件需求分析及设计方案 |
2.5 水位和水温控制目标 |
2.6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目标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洗脱机控制系统的电路设计 |
3.1 CPU模块 |
3.2 信号采集电路 |
3.2.1 开关信号量采集电路 |
3.2.2 水位和水温信号采集电路 |
3.3 水位和水温控制电路 |
3.4 通信模块电路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 c/os-Ⅱ的应用 |
4.1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简介 |
4.2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内核 |
4.3 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Ⅱ |
4.4 μ c/os-Ⅱ在COTEX-M3平台上的移植 |
4.4.1 软硬件开发环境及处理器介绍 |
4.4.2 开发环境的搭建 |
4.4.3 针对STM32F103平台的移植过程详解 |
4.5 智能洗脱机控制系统的任务创建 |
4.5.1 任务分析 |
4.5.2 任务优先级 |
4.5.3 任务创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智能PID算法及应用 |
5.1 传统PID算法 |
5.1.1 常规PID控制算法 |
5.1.2 数字PID控制算法 |
5.2 BP神经网络PID算法介绍 |
5.2.1 神经网络 |
5.2.2 BP神经网络 |
5.3 BP神经网络PID算法 |
5.4 智能PID算法在洗脱机控制系统的应用 |
5.4.1 洗脱机水位控制 |
5.4.2 洗脱机水温控制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6.1 人机交互界面HCI简介 |
6.2 人机界面设计原则 |
6.3 迪文DGUS屏开发 |
6.3.1 迪文DGUS屏介绍 |
6.3.2 迪文DGUS屏开发方法 |
6.4 智能洗脱机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6.4.1 主操作界面 |
6.4.2 自动工作程序选择界面 |
6.4.3 洗脱机运行界面 |
6.4.4 编程界面 |
6.4.5 查询界面 |
6.4.6 参数设定界面 |
6.4.7 帮助界面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总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关于室内设计中异形空间的设计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概论 |
第一节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 |
第二节 建筑形式的多样化 |
第三节 室内设计的形式表达 |
第四节 异形空间的设计背景 |
第五节 异形空间室内设计的可行性 |
第二章 异形空间的室内设计表现 |
第一节 异形空间的设计要素 |
第二节 空间的限定 |
第三节 异形空间的弊端 |
第四节 异形空间的限定形式 |
第五节 异形空间的种类 |
第三章 异形空间室内设计分析 |
第一节 异形空间的构图设计 |
第二节 异形空间的设计思路 |
第三节 异形空间设计案例分析 |
第四章 异形空间设计实例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4)烟气制酸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建模与预测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冶炼烟气制酸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2.1 冶炼烟气制酸的发展阶段 |
1.2.2 冶炼烟气制酸的现状 |
1.2.3 冶炼烟气制酸的发展趋势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烟气制酸净化系统组成及控制要求 |
2.1 烟气净化系统主要设备简介 |
2.1.1 动力波洗涤器 |
2.1.2 气体冷却塔 |
2.1.3 电除雾器 |
2.1.4 干燥塔 |
2.1.5 SO_2风机 |
2.2 烟气制酸生产工艺简介 |
2.3 烟气净化系统净化原理 |
2.3.1 烟气中的杂质在净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2.3.2 酸雾的产生和清除 |
2.3.3 烟气的冷却和除热 |
2.3.4 烟气的干燥 |
2.4 烟气净化工序控制任务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烟气制酸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控制系统建模 |
3.1 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控制系统结构 |
3.2 系统建模相关技术 |
3.2.1 系统建模方法 |
3.2.2 递推最小二乘参数辨识算法 |
3.2.3 ARX模型参数辨识 |
3.2.4 非线性最小二乘曲线拟合 |
3.2.5 基于工作点的非线性模型线性化 |
3.3 系统模型的建立 |
3.3.1 控制通道对象模型 |
3.3.2 干扰通道对象模型 |
3.4 被控对象综合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GPC的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自适应PID控制器 |
4.1 控制方案选择 |
4.2 广义预测控制GPC |
4.2.1 预测控制原理 |
4.2.2 广义预测控制的基本方法 |
4.2.3 Diophantine方程递推算法 |
4.3 基于GPC的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 |
4.4 烟气制酸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控制器设计 |
4.4.1 前馈调节器设计 |
4.4.2 压力调节器设计 |
4.4.3 广义预测控制算法的参数选择 |
4.5 控制算法流程图 |
4.6 仿真与结果分析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绪论 |
1.1 论文的提出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存在问题 |
1.3 论文研究意义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文献综述 |
1.5.1 煤泥水的处理意义 |
1.5.2 絮凝机理 |
1.5.3 影响煤泥水沉降的因素 |
1.5.4 现代PLC的发展状况 |
1.5.5 PLC模糊控制器 |
1.6 本章小结 |
2 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2.1 模糊控制系统理论概述 |
2.1.1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2.1.2 模糊控制系统的特点 |
2.2 模糊控制器的结构设计 |
2.3 模糊语言变量的语言值分档和模糊论域分级的选取 |
2.3.1 模糊语言变量语言值分档的选取 |
2.3.2 模糊语言变量模糊论域分级的选取 |
2.4 量化因子及其确定方法 |
2.5 模糊子集隶属函数的确定及其表示方法 |
2.5.1 模糊子集隶属函数的确定 |
2.5.2 语言变量值隶属函数的表示方法 |
2.6 模糊控制规则及算法的确定 |
2.6.1 模糊控制规则的形式 |
2.6.2 算法结构 |
2.7 实时精确量的量化及模糊化 |
2.8 模糊决策 |
2.9 模糊判决 |
2.10 比例因子及清晰量精确化 |
2.11 本章小结 |
3 模糊控制策略的PLC实现 |
3.1 模糊控制器的软件设计 |
3.1.1 模糊控制表的离线生成 |
3.1.2 由模糊控制工具箱生成的控制表 |
3.2 模糊控制器的PLC实现方法 |
3.2.1 加药模糊控制实现的程序设计与研究 |
3.2.2 输入量模糊化算法程序的研究 |
3.2.3 模糊控制查询表查询程序的设计与研究 |
3.2.4 控制量输出程序的设计与研究 |
3.3 本章小结 |
4 自动添加系统的设计与主要设备选型 |
4.1 设计依据 |
4.2 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的工艺流程 |
4.3 絮凝剂自动添加系统的结构组成 |
4.3.1 取样装置 |
4.3.2 检测部分 |
4.3.3 控制单元 |
4.3.4 加药设备 |
4.4 电气部分的选型 |
4.4.1 选择驱动泵的电动机 |
4.4.2 变频器的选型 |
4.4.3. PLC的选型 |
4.5 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
4.5.1 主电路的组成及电气控制元件的选择 |
4.5.2 PLC控制系统的I/O点及地址分配 |
4.5.3 电控系统主电路图 |
4.6 系统程序设计 |
4.7 本章小结 |
5 煤泥水絮凝沉降实验 |
5.1 絮凝沉降实验目的 |
5.2 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 |
5.2.1 实验器材 |
5.2.2 实验药品 |
5.3 实验方案、方法和实验过程 |
5.3.1 实验方案 |
5.3.2 试验方法 |
5.3.3 实验过程 |
5.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5.4.1 絮凝剂的选择 |
5.4.2 沉降特性试验 |
5.4.3 实验结果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今后的工作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6)高速洗浆机的开发和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绪论 |
1.1 课题所属技术领域 |
1.2 现有技术 |
1.3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2 设备简介 |
2.1 设备的结构 |
2.2 主要技术参数 |
2.3 结构说明 |
3 出料系统的设计 |
3.1 运输机的构造、工作原理 |
3.2 螺旋运输的计算 |
4 出料系统V带的选型设计 |
5 流浆箱的设计计算 |
5.1 浆料的流体特性及其对流送和上网的影响 |
5.2 浆料输送管路中压头损失的计算 |
5.3 浆料的湍动和絮聚 |
5.4 流浆系箱的作用和要求 |
5.5 流浆箱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
5.6 流浆箱的结构 |
6 主传动的设计计算 |
6.1 电机的选型 |
6.2 高速洗浆机的辊筒 |
6.3 主动辊的强度计算 |
7 辊筒的挠度计算 |
7.1 弯曲力矩引起的挠度 |
7.2 剪力引起的挠度 |
7.3 辊筒的挠度计算 |
8 主传动带型的设计 |
9 自动控制的设计 |
9.1 概述 |
9.2 外形尺寸及布置图 |
9.3 LOGO!简介 |
9.4 LOGO!菜单综述 |
9.5 LOGO!的显示及操作 |
9.6 气控装置原理及安装 |
9.7 电气原理图 |
10 高速洗浆机的应用实例 |
10.1 高浓碎解除渣系统 |
10.2 鼓式碎浆机 |
10.3 高浓除渣器及粗筛选系统 |
10.4 浮选脱墨系统 |
10.5 中浓除渣器及精筛选系统 |
10.6 除渣净化系统 |
10.7 盘式浓缩机 |
10.8 系统运行情况 |
10.9 高浓漂白塔 |
10.10 系统运行情况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成果 |
主要参考文献 |
四、LOGO!在洗坛机控制过程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橘粉聚乳酸复合材料在冷饮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王璇.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智能洗脱机控制系统设计及控制方法研究[D]. 朱伶俐.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3)
- [3]关于室内设计中异形空间的设计探索[D]. 张慧洁. 华东师范大学, 2011(10)
- [4]烟气制酸一级动力波入口压力建模与预测控制[D]. 张俊. 东北大学, 2010(03)
- [5]基于PLC模糊控制的煤泥水自动加药系统的研究[D]. 张超. 安徽理工大学, 2008(03)
- [6]高速洗浆机的开发和应用[D]. 赵黎. 山东科技大学, 2004(01)
- [7]LOGO!在洗坛机控制过程中的应用[J]. 徐剑锋. 电世界,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