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铁大气气溶胶催化氧化SO2的反应机理研究

含铁大气气溶胶催化氧化SO2的反应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对全球气候、人类健康和地球环境影响巨大。SO2是大气中最主要的人类污染物,也是形成酸雨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前体之一,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其在大气中可以通过云层和液滴氧化转化成硫酸和硫酸盐粒子,也可以与气溶胶粒子发生复相反应形成含硫酸根的二次气溶胶,而后者的转化机理和转化能力尚未被完全认识。气溶胶中的铁是许多大洋海区中海洋表层水中的浮游生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物的主要来源,在很多海区,尤其在某些高氮低铁海区,矿物气溶胶中的铁是这些地区海洋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基于以上原因,人们对SO2与气溶胶,尤其是含铁气溶胶的复相反应及可溶性铁的来源非常关注。本论文通过实验室模拟SO2与Fe2O3及Fe2O3和NaCl混合颗粒物的复相反应来探讨气溶胶中的铁在SO2复相反应中的作用及反应机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选择和优化了反应产物Fe(Ⅱ)的测定方法。在综述Fe(Ⅱ)测定方法的基础上,确定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相反应产物,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实验条件并使用pH5.6琥珀酸-硼砂缓冲溶液直接提取复相反应产物中Fe(Ⅱ),六次测定RSD为3.48%,回收率为90-102%,精密度及准确度均较好,此法用于复相反应产物Fe(Ⅱ)的测定。第二部分重点研究了SO2与Fe2O3复相反应机理。利用DRIFT、XPS、HPLC、IC和pH计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SO2与Fe2O3的复相反应可以产生Fe(Ⅱ)(aq)和SO42-,表面吸附水有利于Fe(Ⅱ)(aq)和SO42-的生成。SO2浓度增加,Fe2O3表面酸度增加,可溶性Fe(Ⅲ)(aq)、Fe(Ⅱ)(aq)及SO42-含量随之增加。室温下(T=291 K,RH=68%),每毫克Fe2O3在30min内可消耗53.6μg SO2,生成12.6ng Fe(Ⅱ)(aq)和56.2μg SO42-。反应产物SO42-的浓度比三价铁被还原的产物Fe(Ⅱ)(aq)的浓度高出3个数量级,根据以上结果,提出Fe(Ⅱ)(aq)和硫酸盐的生成机理。同时表明Fe(Ⅱ)(aq)除了作为SO2氧化的催化剂外,也是复相反应的产物之一。SO2与Fe2O3的复相反应实验室模拟结果为大气海洋体系中,尤其是气溶胶在长距离传输中可能存在的铁硫耦合反馈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第三部分初步探讨了SO2与Fe2O3和NaCl混合颗粒物复相反应机理。利用HPLC、IC和pH计对复相反应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大有利于Fe(Ⅱ)(aq)的生成;NaCl的加入有利于Fe(Ⅱ)(aq)的生成,但NaCl对SO2与Fe2O3的反应有缓冲作用,随时间增加,反应体系的pH先下降后升高,Fe(Ⅱ)量增加,提取液中硫酸盐先达到最大,再下降而后平衡。根据测定结果初步探讨了复相反应产物形成机理。由于NaCl的存在,使海洋上空的铁硫耦合机制变得相当复杂。因此大气海洋中的铁和硫相互耦合机制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可能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之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气溶胶的概念及其影响
  • 1.2 气溶胶的基本特性及研究热点
  • 2的源与汇'>1.3 大气中SO2的源与汇
  • 1.4 气溶胶中的铁
  • 1.5 铁在二氧化硫液相氧化中的催化作用
  • 1.6 复相催化机理
  • 1.7 铁硫耦合机制
  • 1.8 本论文研究的意义和目标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2.1 试剂
  • 2.2 原位漫反射红外分析(DRIFT)
  • 2与Fe2O3颗粒的反应'>2.2.1 高浓度SO2与Fe2O3颗粒的反应
  • 2与Fe2O3颗粒的反应'>2.2.2 低浓度SO2与Fe2O3颗粒的反应
  • 2.3 固态反应产物的X光电子能谱分析
  • 2.4 静态反应
  • 2.5 反应产物中Fe(Ⅱ)和Fe(Ⅲ)的分析
  • 2.6 反应产物提取液中硫酸盐的分析
  • 2.7 反应产物提取液pH的分析
  • 2.8 热重分析(TGA)
  • 2.9 BET表面积测定
  • 第三章 Fe(Ⅱ)分析方法优化
  • 3.1 引言
  • 3.2 方法简介
  • 3.3 实验部分
  • 3.3.1 仪器与设备
  • 3.3.2 试剂
  • 3.3.3 样品采集
  • 3.4 结果与讨论
  • 3.4.1 离子对试剂的选择
  • 3.4.2 流动相条件的选择
  • 3.4.3 检测波长的选择
  • 3.4.4 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 3.4.5 方法学研究
  • 3.5 复相反应产物中Fe(Ⅱ)的测定
  • 3.6 小结
  • 2与Fe2O3生成Fe(Ⅱ)(aq)和硫酸盐的复相反应机理'>第四章 SO2与Fe2O3生成Fe(Ⅱ)(aq)和硫酸盐的复相反应机理
  • 4.1 引言
  • 4.2 结果与讨论
  • 2与Fe2O3复相反应的原位DRIFTS观察'>4.2.1 室温下SO2与Fe2O3复相反应的原位DRIFTS观察
  • 4.2.2 表面产物的XPS测定
  • 4.2.3 反应产物随反应时间的变化
  • 4.2.4 Fe(Ⅱ)(aq)的生成速率
  • 2浓度对反应的影响'>4.2.5 SO2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4.3 反应机理探讨
  • 4.3.1 Fe(Ⅱ)(aq)的形成
  • 42-的形成'>4.3.2 SO42-的形成
  • 4.4 小结
  • 2与NaCl和Fe2O3混合物复相反应初步研究'>第五章 SO2与NaCl和Fe2O3混合物复相反应初步研究
  • 5.1 引言
  • 5.2 结果与讨论
  • 42-,Fe(Ⅱ)的影响'>5.2.1 NaCl(%)含量对反应提取液pH,SO42-,Fe(Ⅱ)的影响
  • (1) Fe(Ⅱ)随NaCl(%)含量和变化趋势
  • (2) pH随NaCl(%)含量的变化趋势
  • 42-随NaCl(%)含量的变化趋势'>(3)SO42-随NaCl(%)含量的变化趋势
  • 42-,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5.2.2 反应提取液中Fe(Ⅱ),pH,SO42-,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规律
  • (1) Fe(Ⅱ)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
  • (2) pH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
  • 42-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3) SO42-随反应时间变化规律
  • 2O3颗粒及混合颗粒物与SO2反应后产物Fe(Ⅱ)量的比较'>5.2.3 Fe2O3颗粒及混合颗粒物与SO2反应后产物Fe(Ⅱ)量的比较
  • 2O3颗粒及混合颗粒物与SO2反应后产物SO42-量的比较'>5.2.4 Fe2O3颗粒及混合颗粒物与SO2反应后产物SO42-量的比较
  • 5.3 反应机理初探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燕子回时[J]. 美文(下半月) 2017(09)
    • [2].Gd_2Zr_2O_7/ZrO_2(3Y)复相粒子原位合成的影响因素[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08)
    • [3].超高强度微合金复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特性[J]. 上海金属 2010(01)
    • [4].钙长石/莫来石复相耐高温材料的物相设计[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9(S2)
    • [5].关于多元复相系平衡条件的推倒[J]. 应用能源技术 2015(12)
    • [6].ZrSiO_4/Al_2O_3复相耐磨陶瓷球的烧结工艺研究[J]. 现代技术陶瓷 2008(04)
    • [7].Al_2O_3-ZrN-Sialon-C复相耐火材料抗渣侵性能研究[J]. 硅酸盐通报 2017(07)
    • [8].复相导电陶瓷的导电机理分析[J]. 人工晶体学报 2015(12)
    • [9].中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相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J]. 电池 2013(03)
    • [10].精炼钢包用Al_2O_3-MgO-CaO系复相耐火材料的研发[J]. 钢铁研究学报 2017(10)
    • [11].MnO_2-TiO_2-MgO复相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烧结温度的影响[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08(01)
    • [12].氮化钛/氧化钛复相陶瓷涂层的干滑动摩擦磨损性能[J]. 表面技术 2015(11)
    • [13].复相化对钻杆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河南科技 2011(24)
    • [14].低碳贝氏体复相钢相鉴别技术[J]. 物理测试 2008(05)
    • [15].添加助烧剂对CoFe_2O_4/BaTiO_3复相多铁材料性能的影响[J]. 复合材料学报 2017(03)
    • [16].用煤矸石制备Al_2O_3-SiC复相粉体的研究[J]. 耐火材料 2008(04)
    • [17].复相钢CP800的烘烤硬化性能研究[J]. 精密成形工程 2019(02)
    • [18].退火工艺对780 MPa级复相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J]. 金属热处理 2018(07)
    • [19].复相化处理对S135钻杆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 材料热处理学报 2013(04)
    • [20].炉渣复相α/β-Sialon材料的合成及性能[J]. 宝钢技术 2009(04)
    • [21].复相导电混凝土的力学及导电性能研究综述[J]. 江苏建材 2019(02)
    • [22].原位法MgB_2-B_4C复相超导体合成及相含量调控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3(05)
    • [23].双马来酰亚胺/聚醚砜复相树脂相结构与热性能[J]. 航空材料学报 2019(03)
    • [24].复相导电混凝土强度及其导电性能[J].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4(03)
    • [25].反应喷涂制备Al_2O_3-TiB_2复相涂层的工艺研究[J]. 表面技术 2011(05)
    • [26].Q235钢表面反应火焰喷涂TiB_2/Mo_2FeB_2复相陶瓷涂层的耐蚀性[J]. 材料保护 2011(12)
    • [27].燃烧合成理论基础和合成SiC/Si_3N_4复相原料进展[J]. 陶瓷学报 2014(02)
    • [28].玻璃粉粒度分布对复相玻璃-陶瓷烧结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J]. 陶瓷学报 2010(02)
    • [29].Y_2O_3-MgO纳米复相红外透明陶瓷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20(02)
    • [30].热轧复相钢时效温度场模拟研究[J]. 鞍钢技术 2017(04)

    标签:;  ;  ;  ;  

    含铁大气气溶胶催化氧化SO2的反应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