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一直是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到目前为止已分离了近70个植物抗病基因。水稻中已经鉴定32个主效抗白叶枯病基因,其中Xa1、xa5、xa13、Xa21、Xa26和Xa27近年已被分离克隆。在众多的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中,被育种利用的并不多。所以克隆和研究新的抗白叶枯病基因是水稻抗病研究的客观要求。从我国普通野生稻中鉴定发掘的Xa23基因,具有抗谱广、完全显性、全生育期抗性等特点,并已培育成以金刚30(JG30)为背景的近等基因系CBB23。 本研究利用JG30与CBB23杂交F2代的2562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对Xa23基因进行精细定位;BAC文库构建;Shotgun文库测序;遗传转化等方法克隆Xa23基因。主要结果如下: 1.EST分子标记定位:根据日本水稻基因组计划RGP的数据,筛选并合成12个EST标记的引物,进行亲本间多态性检测。找到2个在CBB23与JG30间有多态性的标记C189和CP02662。用C189标记对F2群体中的571个感病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结果表明该标记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0.8cM。将C189成功用于水稻分子育种实践,标记辅助选择的正确率接近100%。 2.利用相关基因组文库进行分子标记定位:通过筛选水稻明恢63的TAC文库和广陆矮4号的PAC文库,获得15个末端片段,其中6个末端片段在双亲间有多态性,分别为69B、81N、45B、45N、84N和84B。这些标记与Xa23的遗传距离依次为0.4、0.4、0.5、0.6、0.6和1.1 cM。加密了Xa23基因一侧的遗传图谱,并使其遗传距离缩短到0.4 cM。 3.开发新的PCR标记进行Xa23基因精细定位:依据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测序的水稻品种日本晴的序列及上述定位的区域为依据设计特异引物,共开发出8个新的分子标记Lj13、Lj36、Lj46、Lj55、Lj204(Lj74)、Lj210、Lj211和Lj215。用这些标记对F2群体感病单株进行分子检测和连锁分析,标记Lj36、Lj46和Lj211与Xa23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4cM、0.3cM和0.2cM,位于同一侧,Lj13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1.1cM,位于基因另一侧,Lj204(Lj74)、Lj210、Lj215和Lj55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0cM,与Xa23基因共分离。 4.构建了CBB23 CopyControl pCC1 BAC文库,该文库包含36,096个克隆,平均插入片段108Kb,覆盖水稻基因组9.1倍。用紧密连锁标记Lj211和共分离标记Lj74筛选BAC文库,得到5个阳性克隆64F16、71H3、91A1、6O8和59F8,建立了跨叠克隆群,将Xa23基因锁定在BAC克隆6O8内,经脉冲电泳检测其插入片段为80Kb左右。 5.对BAC克隆6O8进行鸟枪法(Shotgun)全序列测定,成功获得72115bp的DNA连续序列。通过基因预测共有12个开放阅读框(ORFs),分别编码不同的基因,根据ORF编码产物的同源性比较以及分子标记的位置,最后锁定6个ORFs为侯选基因。 6.运用农杆菌介导转化法将选取的10个侯选基因克隆载体转化到受体品种中,共得到1350株转基因苗。其中侯选基因载体T189转化受体牡丹江的258株T0代转基因苗,经田间接种鉴定,有23株表现抗病,其中17株表现高抗,6株表现中抗。其它侯选基因克隆的转基因苗对小种P6都表现感病。潮霉素基因Southern杂交检测抗病株拷贝数,高抗和中抗中既有单拷贝又有双拷贝,证明所有抗病株都是转基因。结果表明T189含有的基因就是本研究所克隆的目标基因Xa23,成功克隆Xa23基因。 7.BlastX分析表明,Xa23基因与已知的其它已克隆的植物抗病基因都不同源,说明Xa23基因是一类新型的抗病基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J]. 宁波农业科技 2008(01)
- [2].华中农大和湖北大学克隆3个新水稻抗白叶枯病主效基因[J]. 农药市场信息 2020(15)
- [3].“水稻抗白叶枯病新种质发掘、创新与应用”项目通过成果评价[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01)
- [4].水稻抗白叶枯病种质资源[J]. 中国种业 2016(08)
- [5].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定位、克隆及利用研究进展[J]. 中国稻米 2017(05)
- [6].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挖掘及其功能研究进展[J]. 宁波农业科技 2015(02)
- [7].水稻抗白叶枯病相关基因的亚细胞定位[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03)
- [8].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8(10)
- [9].胁迫相关蛋白激酶基因OsSAPK2调控水稻抗白叶枯病反应[J]. 作物学报 2015(08)
- [10].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水稻抗白叶枯病研究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学报 2010(04)
- [11].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9分子标记有效性的评价[J]. 作物学报 2015(05)
- [12].水稻抗白叶枯病V型菌xa5基因利用现状及前景[J]. 广东农业科学 2020(01)
- [13].茉莉酸甲酯诱导大田水稻抗白叶枯病的效应研究[J]. 植物保护 2016(02)
- [14].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3/Xa26家族成员的表达模式分析[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6)
- [15].水稻抗白叶枯病T-DNA插入突变体侧翼序列的分离和分析[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3(03)
- [16].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2(03)
- [17].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的初步定位[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5)
- [18].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的鉴定、定位和克隆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08(03)
- [19].水稻抗白叶枯病新基因Xa32(t)的鉴定和初步定位[J]. 作物学报 2009(07)
- [20].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14的遗传定位[J]. 作物学报 2010(03)
- [21].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群体的MAS育种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 [22].水稻对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研究进展[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2(03)
- [23].广西水稻白叶枯病有效抗病基因和抗性亲本的筛选(英文)[J].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1(04)
- [24].广西水稻白叶枯病有效抗病基因和抗性亲本的筛选[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7)
- [25].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分子标记的优化和验证[J]. 分子植物育种 2010(04)
- [26].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5的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J]. 热带农业科学 2015(03)
- [27].比较12个OsHsfs在抗感水稻品种响应白叶枯病菌中的表达[J]. 热带作物学报 2013(01)
- [28].水稻白叶枯病抗性基因的发掘及在育种中的应用[J]. 中国稻米 2010(02)
- [29].白叶枯病抗性基因Xa23的分子检测[J]. 广西农业科学 2009(11)
- [30].水稻白叶枯病致病性基因研究进展[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