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其的研究在近几年中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关键在于资会的获取和使用,本文认为对农村低保制度的完善,应以退出机制的有效构建和实施为核心,进而给出针对性的相关建议。全文共包含六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主要以该项研究的社会和学术背景出发,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并简要说明本研究的一些基本内容及创新之处、现实意义等。第二部分,从农村低保制度的概念和特点入手,简要介绍实施该项制度的意义。并回顾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及成因。第三部分,对该机制(退出机制)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出详尽、全面的分析,同时就退出机制在各地的实践经验进行阐述。第四部分,就具体如退出标准、目标人群界定以及退出程序等进行探讨第五部分,结合前文分析,就如何完善这一机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实行动态管理、明确各方权责关系等。第六部分,结束语,全文总结。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导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现状1.3 研究方法1.4 研究内容2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述2.1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概念、含义2.2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特征2.2.1 保障对象的特殊性2.2.2 保障目的多样性2.2.3 保障主体的单一性2.2.4 保障标准低层次且具有刚性2.3 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义2.3.1 落实“国民待遇”和保障生存发展权利2.3.2 形成安定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2.3.3 完善我国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2.3.4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2.4 农村低保制度在我国的发展2.5 我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制约因素2.5.1 保障覆盖面低且保障标准水平较低2.5.2 保障对象确定的非标准型、资金来源单一且缺乏保障2.5.3 管理水平低下且制度贯彻的统一性较差2.5.4 缺乏完善而规范的法律制度2.5.5 发放方式的社会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3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中退出机制的基本理论3.1 农村低保制度退出机制的概念3.2 农村低保制度退出机制的理论基础3.3 构建农村低保制度退出机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3.3.1 促进受助人群整体范围内的效用最大化3.3.2 促进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效率的提高3.4 我国城镇居民低保制度中可借鉴的退出方法4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中退出机制的构建4.1 退出标准的含义4.2 退出标准的确定4.3 退出对象的选择—从收入衡量角度研究4.3.1 关于农村低保户家庭收入衡量问题4.3.2 低保户收入调查中面临的问题及难点4.4 退出的基本程序4.4.1 信息获取阶段4.4.2 退出对象核查阶段4.4.3 公示退出对象阶段4.4.4 确定退出对象阶段5 构建农村低保制度中退出机制的路径选择5.1 从政策实施管理角度出发,实行动态管理模式5.1.1 对低保对象的收入实施监控和跟踪测量5.1.2 实施过程中应稳健推进和循序渐进5.1.3 “低保边缘户”问题5.2 我国农村低保制度中退出机制的责任归属5.2.1 制度构建主体—政府的责任5.2.2 制度构建的服务对象—受助者的责任5.2.3 群体组织(村落、基层组织)的作用5.3 相关的辅助措施5.3.1 农村低保资金的监管与运营5.3.2 解决农村低保问题与农业经济转型的关系6 总结与讨论6.1 结论6.2 结束语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一)附录 (二)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村社会保障论文;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论文; 退出机制论文; 退出标准论文; 退出路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