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后抑郁症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桂竟涛,胡黎丹,刘坤[1](2021)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细胞色素P4502C19(CytochromeP450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82例汉族产后妇女,取外周血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和脱氧核糖核酸(DNA)微阵列芯片法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统计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对比产后抑郁症发生患者和未发生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汉族妇女产后抑郁症易感性的影响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20.92%;产后抑郁症患者CYP2C19基因强代谢型占比及强代谢型中*1/*2和*1/*3占比均低于未发生抑郁症者(P<0.05);产后抑郁症患者CYP2C19基因弱代谢型占比及弱代谢型中*2/*2、*3/*3和*2/*3占比均高于产后未发生抑郁症者(P<0.05);有抑郁症家族史、家庭关系不和睦、睡眠质量差、近6个月内遭遇负性生活事件、CYP1C19基因弱代谢型突变纯合型和突变杂合型均是汉族妇女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产后妇女有抑郁症风险,此类患者CYP2C19基因弱代谢型占比高,且弱代谢型突变纯合型及突变杂合型均是汉族妇女产后抑郁症易感性的危险因素。
汤凤池,周智春[2](2021)在《周智春从体质论治产后抑郁症之经验》文中研究指明四川省名中医周智春教授善结合"辨体-辨病-辨证"三方面辨治产后抑郁症。周教授认为,不同体质类型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发展及预后具有不同的影响,临证经验主要可归纳为:体病相关,辨体为先;体病同治,辨体用方;结合体质,综合调治。附验案1则以佐证。
耿海娟,杨利[3](2021)在《孕期心理关怀对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孕期心理关怀对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实施常规孕期护理)和观察组(100例,实施常规孕期护理+孕期心理关怀)。比较两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评分、自我效能评分、希望水平评分、心理状态评分、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纯母乳喂养率及睡眠状况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自我效能、希望水平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1、2、3、4周,观察组的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入睡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实际睡眠时长长于对照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期心理关怀可有效增强初产妇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自我效能及希望水平,帮助其调节心理状态,有利于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并提升睡眠质量。
杨秀娟,丁红霞[4](2021)在《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将"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产后抑郁症病人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产后抑郁症产妇80例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做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按产后抑郁症常规模式施护,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三同一异健康教育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疾病知识掌握度评分、抑郁评分值及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值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产妇与配偶干预后产后抑郁症疾控知识掌握度评分分别为(26.10±1.60)分和(23.18±1.30)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0.93±1.12)分和(15.05±2.31)分,抑郁评分值为(9.55±2.02)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12.20±2.86)分,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值分别为(22.73±0.99)分、(22.78±0.95)分、(22.68±0.94)分、(22.70±0.99)分,显着高于对照组的(19.55±1.60)分、(20.20±1.49)分、(19.68±1.49)分、(20.13±1.71)分(P<0.05)。结论将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产后抑郁症者中,可显着提升产妇及配偶疾控知识掌握度,实现较好的抑郁症状缓解效应,深受患方高度好评。
徐媛[5](2021)在《缓解女性产后抑郁的个案工作介入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余林蔓[6](2021)在《产后抑郁疾痛叙事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文中研究表明
徐玉芹[7](2021)在《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研究背景产后抑郁症是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是指女性产后4周至12个月间出现抑郁症状。产后抑郁症是抑郁症的特殊类型,诊断标准和抑郁症相同,核心症状发生均在相同的2周内,包括:情绪低落,兴趣感丧失,快感缺失,睡眠和食欲受到影响,注意力受损,精神运动性障碍,疲乏,产生内疚感和无价值感,和自杀念头。在中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8~35%。产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社会和生理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同时也对婴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家庭稳定造成负面作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认为主要和性激素、神经递质、基因遗传、神经免疫、社会心理因素相关。西医治疗抑郁症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个方面,药物治疗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等,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理疗法和物理治疗(经颅电刺激疗法、电休克疗法等)。产后抑郁症患者在产后这一特殊时期多有哺乳需求,口服抗抑郁药物的使用更为谨慎、剂量更低,患者对口服抗抑郁药的接受程度较低,依从性差,从而影响治疗效果。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较佳,针灸还以其安全性和接受度成为产后抑郁症的潜在优势疗法,但目前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高质量临床研究较少,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的疗效尚无法确定。我国传统医学认为,妇女患产后抑郁多由于生产后气血大亏、气血失和,导致出现气虚、血虚、气郁、血瘀等病理变化。病机主要为肝郁气滞,气血两虚,肝郁化火和心神失养。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志、调理气机、调和气血,起到缓解抑郁症状的作用,同时还能改善多种躯体症状。本研究拟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以轻中度产后抑郁症为观察对象,观察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和安慰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对该病的治疗效果,以明确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2.研究目的评价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3.研究方法本研究试验采取前瞻性随机、安慰对照的临床研究试验设计。本次临床试验所有的受试者来自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入组后采用简单随机法按1:1的比例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治疗组29例,对照组18例,共47例,入组后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4例,最后完成治疗组28例,对照组14例。两组患者以支持性心理疗法作为基础治疗,每次45~60分钟,每周1次,疗程为6周,共6次。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安眠、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的电极分别于百会穴和印堂穴的针柄上,选用疏密波,频率2Hz~100Hz,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治疗每周2次,疗程为6周,共12次。安慰电针组选取百会、印堂、安眠、心俞、膈俞、肝俞、肾俞穴的旁开非穴区,浅刺不得气,连接电针仪的电极分别于百会穴和印堂穴的针柄上,不通电,留针20~30分钟后起针,治疗每周2次,疗程为6周,共12次。由专人完成量表测评、数据的收集、录入和分析。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治疗前后的差值和总有效率,次要疗效评价指标为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母性功能巴金量表治疗结束时与基线期相比的差值,安全性评价为记录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测评时点为入组治疗时(基线期)、治疗第2周、治疗第4周、治疗第6周。4.研究结果4.1基线资料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患者在病程、年龄、分娩方式、文化程度、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母性功能巴金量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具有可比性。4.2主要疗效评价指标4.2.1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评分组内比较:两组在治疗2周、第4周、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的差异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5.46±4.13和6.64±4.03,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为14.86±4.70和4.86±2.88。组间比较:两组在各个测评时点评分和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8.82±3.65,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10.00±3.96。4.2.2总有效率电针组的总有效率为92.86%,安慰电针组为100.00%,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次要疗效评价指标4.3.1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相比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7.59±4.16和10.18±5.4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17.28±4.85和7.86±5.92。组间比较:两组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7.04±6.20和9.21±6.05。4.3.2抑郁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治疗第2周、第4周和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第4周、第6周评分与基线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的治疗前后分值分别为61.03±7.75和51.63±12.58,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55.54±9.20和43.79±11.43。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为9.40±8.83,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差值11.75±10.15。4.3.3焦虑自评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为53.96±8.32和45.65±10.31,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分值分别为50.89±8.90和43.79±8.94。组间比较:两组评分和差值在治疗各个测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8.30±8.56,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7.11±8.37。4.3.4母性功能巴金量表组内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在治疗第4周和第6周评分相较于基线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评分为70.89±15.76和81.29±17.4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的评分为78.07±13.54和88.29±15.33。组间比较: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评分和差值在各个测评时点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10.39±12.90,安慰电针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为-10.21±12.13。5.结论电针和安慰电针联合心理疗法,均能改善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及母性功能。依据目前数据显示,电针组和安慰电针组的疗效比较尚未见显着差异,结果还需进一步验证。
邹海燕,李远亮,庄永秀,何素兰,郑焕才,张涛,刘媛玲,杨亚云[8](2021)在《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开展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开展健康宣教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6月我院21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单双日分为试验组(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开展健康宣教)和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每组105例。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焦虑量表(S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以及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等,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干预后WHOQOL-BREF、ADL评分高于对照组,SAS、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开展健康宣教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健康宣教,能显着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况。
张国荣,刘丹,李鹏声,龙瑶,陈晓雯,毛凯,朱海燕,麻纯,王晴柔,高园,林婧,谭红彤[9](2021)在《成人依恋类型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成人依恋类型与产后抑郁症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入排标准,选择产后42 d回院进行产后保健的产妇1 366人,按照自愿原则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成人依恋量表问卷的填写。结果:1 351名产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496人检出有产后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6.7%。对有产后抑郁症状组和无产后抑郁症状组各成人依恋类型发生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校正年龄、学历和职业之后,安全型(AOR=1.00)、先占型(AOR=5.84,95%CI:3.70~7.69)、拒绝型(AOR=8.87,95%CI:4.76~16.20)、恐惧型(AOR=16.86,95%CI:6.44~43.27)均增加了产后抑郁症状的患病风险。结论:成人依恋类型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发生相关。
潘秀娟,黄杨琴[10](2021)在《产后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检测产后抑郁症患者催乳素(PRL)、雌二醇(E2)、孕酮(P)、5-羟色胺(5-HT)水平,并分析其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温州康宁医院收治的72例产后抑郁初产妇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50例健康初产妇为对照组。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产妇焦虑抑郁的不良情绪进行评定与比较,比较所有产妇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差异,检测分析两组产妇性激素E2、PRL及P水平,比较两组产妇神经递质指标5-HT、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孤啡肱(OFQ)水平。结果观察组产妇EPDS、HAMD及SDS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2d与产后1周,观察组产妇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RL、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产后2 d与产后1周,观察组产妇5-HT、DA及N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OFQ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PDS结果与PRL、OFQ及P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与E2、DA、5-HT及NE的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与神经递质和性激素和水平的异常改变关系密切,早期检测能够作为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依据。
二、产后抑郁症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产后抑郁症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CYP2C19基因型的分布情况 |
2.2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情况 |
2.3 产后抑郁症发生患者和未发生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对比 |
2.4 产后抑郁症发生与否可能影响因素的占比对比 |
2.5 影响因素分析 |
3 讨论 |
(2)周智春从体质论治产后抑郁症之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体病相关,辨体为先 |
2 体病同治,辨体用方 |
3 结合体质,综合调治 |
4 验案举隅 |
5 结语 |
(3)孕期心理关怀对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母亲角色适应能力、自我效能、希望水平评分比较 |
2.2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
2.3 两组产妇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比较 |
2.4 两组产妇产后1、2、3、4周的纯母乳喂养率比较 |
2.5 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睡眠状况指标比较 |
3 讨论 |
(4)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试验组: |
1.3 评价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产妇干预前后抑郁评分值比较 |
2.2 2组产妇与配偶干预前后产后抑郁症疾控知识掌握度评分比较 |
2.3 2组产妇干预后健康宣教满意度评分值比较 |
3 讨论 |
3.1 三同一异健康宣教可提高产后抑郁症产妇及配偶疾控知识掌握度。 |
3.2 三同一异健康宣教可显着降低产后抑郁症者抑郁程度。 |
3.3 三同一异健康宣教深受产后抑郁症护理对象高度认同。 |
(7)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
1. 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2. 产后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及患者选择偏好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现状 |
1. 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2.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
3. 针灸治疗产后抑郁症的取穴规律、刺激方法规律研究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研究结果和讨论 |
1. 研究目的 |
2. 研究假说 |
3. 研究对象 |
3.1 研究对象来源 |
3.2 诊断标准 |
3.3 纳入标准 |
3.4 排除标准 |
3.5 剔除、脱落和终止标准 |
4. 研究方法 |
4.1 研究设计 |
4.2 样本量计算 |
4.3 随机分组 |
4.4 盲法 |
4.5 治疗方案 |
4.6 观察指标 |
5. 研究结果 |
5.1 研究完成情况 |
5.2 基线数据分析 |
5.3 疗效分析 |
6. 讨论 |
6.1 疗效评价 |
6.2 取穴依据 |
6.3 结局指标的选择 |
6.4 局限性及思考 |
6.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致谢 |
第四部分 附录 |
附录1 观察周期图 |
附录2 技术路线图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附录4 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 |
附录5 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 |
附录6 抑郁自评量表(SDS) |
附录7 焦虑自评量表SAS |
附录8 母性功能巴金量表 |
(8)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开展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成人依恋类型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调查问卷 |
1.2.2 研究过程 |
1.2.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
2.2 产后妇女的成人依恋类型情况 |
2.3 成人依恋类型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关联 |
3 讨论 |
(10)产后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研究方法 |
1.2.2 观察指标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两组产妇各量表评分比较 |
2.2 两组产妇性激素水平比较 |
2.3 两组产妇神经递质水平比较 |
2.4 EPDS评分结果与神经递质、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四、产后抑郁症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关系[J]. 桂竟涛,胡黎丹,刘坤.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21(07)
- [2]周智春从体质论治产后抑郁症之经验[J]. 汤凤池,周智春. 江苏中医药, 2021(09)
- [3]孕期心理关怀对产褥期抑郁症发病率的影响[J]. 耿海娟,杨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24)
- [4]三同一异健康教育模式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J]. 杨秀娟,丁红霞. 河北医药, 2021(15)
- [5]缓解女性产后抑郁的个案工作介入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应用研究[D]. 徐媛.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6]产后抑郁疾痛叙事研究 ——基于兰州的田野调查[D]. 余林蔓. 兰州大学, 2021
- [7]电针联合心理疗法治疗轻中度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D]. 徐玉芹.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8]产后抑郁症患者在家庭医生制度模式下开展健康宣教的效果分析[J]. 邹海燕,李远亮,庄永秀,何素兰,郑焕才,张涛,刘媛玲,杨亚云. 临床护理杂志, 2021(03)
- [9]成人依恋类型与产后抑郁症状的关联性研究[J]. 张国荣,刘丹,李鹏声,龙瑶,陈晓雯,毛凯,朱海燕,麻纯,王晴柔,高园,林婧,谭红彤.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1(03)
- [10]产后抑郁症患者性激素及神经递质指标与抑郁状况的相关性[J]. 潘秀娟,黄杨琴. 中国妇幼保健,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