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庄心性论比较研究

孟庄心性论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心性论也可以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心性的理论和学说。中国哲学在先秦虽然是围绕天人之际展开的,但是天人之际的核心不是天而是人,而人的问题内在性向度就是心性问题。所以,心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的一项基本理论。孟庄并存于战乱频仍的战国时代,虽然学术各有建树,并都好言善辩,在自己居住的地域上影响颇广,但是两者并没有发生任何的辩论。孟庄同时而又不相论及,但是,这种不相论及的事实并没有削弱两者的可比性,相反,作为同一时代的两位哲人,许多思想既互通相合又各有千秋,具有很高的比较价值。 心性之学,自古难明。关于孟庄哲学思想研究的著作、论文可以说是汗牛充栋,本文只抽取其心性论部分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本文对从建国后至今关于孟子、庄子的心性论研究进行了粗浅的梳理和分析,从孟庄心性论的整体逻辑框架、庄子心性论的整体构建、孟子性善论的基本含义、孟子庄子心性论的起点、心性修养方法、心性发展的最高境界等几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简要解析。孟庄心性论在台湾、大陆都成为研究的重点,也已经取得诸多的成果,通过不同层面,不同角度的研究,使我们对心性论的认识愈加深刻和丰富。但是,应该看到,现在的研究缺乏对孟庄心性论思想的比较研究。这与如此丰富的心性论思想是不相称的。因此,本文就孟庄心性论进行比较研究,旨在通过心理学的研究角度,以对心性论的研究做进一步探索。 其次,对于孟子的道德人性,笔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将其理解为包括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道德人性显露的条件——“自然”。二是道德人性存在的原因——种族繁衍。三是道德人性的存在形式——潜在本能。四是道德人性显露的必要环节——情感体验。对于庄子的自然人性分三个层次进行了分析:一是自然人性的内涵——人格完整;二是自然人性存在的前提——性有差异;三是自然人性的结构——生物、社会、精神性统一,并进一步论证了庄子是更加绝对的性善论的观点。 对于孟庄的心性修养方法,首先提出孟庄心性修养方法的共性所在:以直觉求理;以自然求德;以主观求安。对于修养过程,就庄子的“坐忘”的心性修养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孟庄心性论研究综述
  • 二、本文的突破点
  • 三、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孟庄心性论中重要范畴之比较
  • 一、孟庄的“天”与“道”
  • 二、孟庄的“心”与“性”
  • 三、孟庄的“情”与“欲”
  • 四、孟庄的“命”
  • 第三章 孟子的道德人性与庄子的自然人性之比较
  • 一、孟子的道德人性
  • 二、庄子的自然人性
  • 三、道德人性与自然人性的异同及其根源
  • 第四章 孟庄心性修养方法之比较
  • 一、孟庄心性修养出发点之异同
  • 二、孟庄心性修养过程之异同
  • 三、孟庄心性修养方法的系统构建
  • 第五章 孟庄心性修养的最高境界之比较
  • 一、孟子的圣人观与庄子的真人观之比较
  • 二、孟子的成圣与庄子的成真之比较
  • 三、孟子诚的功夫与庄子游的境界之比较
  • 第六章 孟庄心性论的现代意义
  • 一、孟庄心性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 二、孟庄心性论对心理健康的启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耿静波:《北宋五子心性论与佛教心性论关系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J]. 比较经学 2016(01)
    • [2].试析心性论的哲学观意义[J]. 文化学刊 2019(05)
    • [3].中唐审美风尚变迁与佛教心性论之关联[J]. 云梦学刊 2017(04)
    • [4].关于张载心性论与佛教关系的几点思考——基于佛教视角所作的考察[J]. 科技展望 2016(24)
    • [5].佛学心性论与道教心性论的比较研究[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8)
    • [6].关于张载心性论的几点思考——基于佛教视角所作的考察[J]. 兰州学刊 2013(02)
    • [7].张载对孟子心性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8].蔡方鹿:《宋明理学心性论》[J]. 华西语文学刊 2011(01)
    • [9].儒家与禅宗关于心性论之比较[J]. 枣庄学院学报 2013(01)
    • [10].王通心性论浅析[J]. 读天下 2016(11)
    • [11].论汉唐佛教心性论的基本思维模式——汉唐佛教心性论的研究之二[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2].浅论孟子的心性论[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2)
    • [13].佛教心性论:从心性本净到心性本觉[J]. 宜春学院学报 2013(07)
    • [14].《明儒礼法学的心性论基础及现代启示》导读[J]. 当代儒学 2015(02)
    • [15].心以成性:胡宏心性论结构探赜[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5)
    • [16].关于早期禅宗心性论的几点思考[J]. 社科纵横 2018(03)
    • [17].宋明儒学与佛教——基于心性论视域中的比较[J]. 求索 2019(01)
    • [18].教育不能迷失了“心性”——由“江歌案”引发的心性论思考[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03)
    • [19].“心性一体”与“心性二体”——早期儒学心性论发展路向研究[J]. 北京社会科学 2017(08)
    • [20].重提儒家心性论的现代化课题[J]. 管子学刊 2019(03)
    • [21].试论儒家内圣心性论及其现实意义[J]. 华夏文化 2018(04)
    • [22].浅探牟宗三的心性论[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23].略论理学心性论的发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4].传统文化的心性论[J].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8(01)
    • [25].张栻心性论演进探析[J]. 湖湘论坛 2020(02)
    • [26].孟子心性论中的“怨”[J]. 齐鲁学刊 2017(03)
    • [27].吕大临的心性论及其与关学、洛学的融合[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2)
    • [28].禅宗的心性论对苏轼词的影响[J]. 新闻爱好者 2009(01)
    • [29].心性圆融——马一浮心性论体系的建构与展开[J]. 中国哲学史 2009(03)
    • [30].古代哲学美学研究的新探索——评《先秦儒道心性论美学》[J]. 中国美学研究 2016(01)

    标签:;  ;  ;  ;  

    孟庄心性论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