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混合自组装膜界面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

新型混合自组装膜界面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

论文摘要

压电免疫传感器因制备简单、灵敏度高、价格低廉、操作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研究并已在生物检测中逐步得到了应用。然而,如何将抗体或抗原固定在电极表面,提高传感器灵敏度以及怎样降低传感界面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传感器的选择性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压电免疫传感器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据此,本文发展了几种新型的生物分子固定方法,并采用这些方法构建了抗精子抗体、甲状腺素T4等多种新型压电免疫传感器。主要工作包括如下:(1)自组装膜是分子通过化学键作用自发形成的热力学稳定性膜,这种膜因具有排列有序、高密堆积、制备简单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但是,由单一组分形成的自组装膜,因传感界面反应基团的密度过高,固定生物分子时空间位阻较大,从而降低了生物分子的固定量,而且还导致了非特异性吸附。因此,本文提出用两种不同的巯基化合物(半胱胺和巯基丙酸)共同自组装形成混合自组装膜。其中巯基丙酸所提供的羧基经EDC和NHS活化后连接抗原,从而使传感界面具有分子识别功能;而含氨基的半胱胺却起到了“稀释剂”和“封闭剂”的作用,使反应界面羧基密度降低,空间位阻减小,从而增大了抗原固定量,同时也降低了非特异吸附。基于此固定方法构建了抗精子抗体压电免疫传感器。(2)纳米金具有三维立体结构,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与平板金电极比较,纳米金能固定更多的生物分子,且能很好地保持生物分子的活性。但是,若将生物分子直接固定在纳米金表面,生物分子定向固定的程度不高,使得纳米金表面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纳米金与蛋白质还会因静电作用引起非特异性吸附,干扰待测物的分析测定。因此,本文提出了将纳米金与混合自组装膜相结合的固定化方法。通过双巯基化合物将纳米金组装到电极表面,然后在纳米金表面组装一层混合自组装膜,最后,活化混合膜所带的羧基以固定抗原,实现抗体的检测。实验表明:此固定化方法与纳米金直接固定法比较,免疫反应的频率响应值要大,抵制非特异性吸附的能力要强。基于此方法构建了一种新的抗精子抗体压电免疫传感器。(3)第三章中,实验证明了在纳米金表面组装混合膜,既能提高生物分子的固定量,又能抵制非特异性吸附。但是,纳米金表面组装的是长链巯基化合物,长链巯基化合物组装在纳米金表面的时候可能发生弯曲、缠绕的现象;而且整个过程是通过层层自组装完成的,这都会影响生物分子的固定。据此,本文提出:先将纳米粒子表面组装一层短链巯基化合物的混合膜(半胱胺,巯基已醇),再将被混合膜修饰了的纳米金粒子组装到被巯基丙酸修饰的电极上(用EDC和NHS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压电免疫传感器
  • 1.2 压电免疫传感器中生物分子的固定化方法
  • 1.3 压电免疫传感器的应用
  • 1.4 压电免疫传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 1.5 本研究工作的构思
  • 第2章 混合自组装膜界面的抗精子抗体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混合自组装结合纳米金界面的抗精子抗体压电免疫传感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3 结果与讨论
  • 3.4 小结
  • 第4章 纳米金/混合自组装界面的T4 压电免疫传感器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3 结果与讨论
  • 4.4 小结
  • 第5章 混合自组装结合纳米金的网状膜界面的压电免疫传感器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小结
  • 第6章 超支化树状化合物固定生物分子的研究
  • 6.1 引言
  • 6.2 实验部分
  • 6.3 结果与讨论
  • 6.4 小结
  • 第7章 基于酪胺电聚合膜的T4 压电免疫传感器
  • 7.1 引言
  • 7.2 实验部分
  • 7.3 结果与讨论
  • 7.4 小结
  • 第8章 新型癌胚抗原压电免疫传感器的研究
  • 8.1 引言
  • 8.2 实验部分
  • 8.3 结果与讨论
  • 8.4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不同类型卟啉自组装膜的制备及表征[J]. 应用化学 2013(03)
    • [2].自组装膜技术及其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J]. 表面技术 2009(03)
    • [3].硫醇-膦酸混合自组装膜对2024铝合金腐蚀性能的影响[J]. 腐蚀与防护 2014(04)
    • [4].硫醇分子自组装膜在铜表面的作用行为研究[J]. 表面技术 2012(02)
    • [5].硅基底上图形化自组装膜的构筑[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04)
    • [6].表面活性剂自组装膜上亚铁氰化钾电催化研究(英文)[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7].席夫碱自组装膜对铜缓蚀性能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03)
    • [8].不同链长的烷基硫醇自组装膜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抗腐蚀性阻抗研究[J]. 广东化工 2008(08)
    • [9].金纳米颗粒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能[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3(06)
    • [10].铁表面银纳米粒子自组装膜及其缓蚀性能研究[J]. 电化学 2012(01)
    • [11].硅基底复合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微摩擦磨损性能研究[J]. 摩擦学学报 2019(04)
    • [12].分子动力学模拟3(5)-(9-蒽基)吡唑分子在自组装膜上的选择性沉积[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03)
    • [13].系列巯基苯基卟啉自组装膜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J]. 应用化学 2013(04)
    • [14].组氨酸衍生物自组装膜的缓蚀性能[J]. 腐蚀与防护 2016(09)
    • [15].基于网状混合自组装膜的压电免疫传感器及其应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0(11)
    • [16].自组装模板法制备相分离结构二元混合自组装膜[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1)
    • [17].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处理含铬废液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 2012(07)
    • [18].铁、不锈钢表面自组装膜的表征及其电化学研究[J]. 材料导报 2008(06)
    • [19].PVDF/TiO_2自组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2014(03)
    • [20].功能化碳微球构建自组装膜[J]. 化工学报 2011(04)
    • [21].琼脂糖自组装膜基底型免疫芯片载体制备及抗体固定研究[J].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18(06)
    • [22].浸泡法和旋涂法对偶氮聚电解质静电吸附自组装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J]. 高分子学报 2008(07)
    • [23].基于巯基乙酸自组装膜传感器的应用研究[J]. 化学传感器 2013(02)
    • [24].铜表面苯丙氨酸和色氨酸复合自组装膜的缓蚀性能研究[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02)
    • [25].二氧化硅表面单层自组装膜的修饰及其微加工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 2012(11)
    • [26].基于多重分形谱研究十二烷基硫醇分子自组装膜在铜表面的作用行为[J]. 电子显微学报 2012(02)
    • [27].常用金属表面缓蚀自组装膜及其研究方法[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12(04)
    • [28].芯片表面异氰酸酯基硅烷自组装膜的制备及表征[J]. 科学通报 2008(18)
    • [29].纯镁表面硬脂酸自组装膜处理工艺及其性能[J]. 重庆大学学报 2013(07)
    • [30].自组装技术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J]. 河北化工 2009(07)

    标签:;  ;  ;  ;  ;  ;  

    新型混合自组装膜界面的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