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济南是著名的泉城,岩溶地下水是济南工业及生活用水的优质水源。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泉水自然喷涌。20世纪80年代至今,地下水的长期开采导致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发生了改变,天然化学平衡被打破,济南名泉面临消失的危险。保泉供水是保障济南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应用水文地质学、地下水动力学、水文地球化学和同位素水文学等多学科方法,以济南泉域平安店、西郊、市区和东郊等四个排泄区为研究区域,分别于2005年和2006年两次采集地下水化学和同位素样品,采用惰性化学成分(Cl-和NO3-)、主要离子比例(Mg2+/SO42-)和氢氧稳定同位素(2H和18O)等多种示踪方法,分别从溶质和溶剂角度,研究了济南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碳酸盐岩含水层的脱白云石化、氢氧稳定同位素温度效应和高程效应,分析了现状开采条件下岩溶地下水的补给变化和岩溶水系统的环境变化。济南岩溶地下水基本上处于有氧条件下,本文首先利用Cl-和NO3-(有氧条件下)保守和惰性的特征,示踪分析补给区的大气降水输入,筛选出未明显污染的西郊排泄区地下水样品。进而,利用西郊的测试数据定量研究了含水层中水-岩相互作用,得到脱白云石化过程的Mg2+/SO42-比值,对地下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及污染特征示踪。最后,利用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的高程效应和温度效应,示踪研究岩溶地下水的补给特征。三种示踪方法综合研究的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岩溶水向上顶托补给浅层地下水或者溢出成泉;长期开采条件下,地下水原有的分层性被打破,当地降水、地表水或浅层地下水垂直向下入渗,和岩溶水混合,使之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济南泉域市区和东郊开采区的岩溶水补给主要为当地降水、当地浅层地下水与岩溶水的混合,西郊和平安店开采区的大部分岩溶水仍为来自南部补给区的岩溶水,小部分受到了当地降水补给水体的混合。岩溶地区含水介质的多重性和高度复杂性,决定了岩溶水地区地下水运行规律的复杂性。多种示踪方法相互补充和印证,弥补了单一研究方法存在的不足,在岩溶水的研究方面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当前济南泉域开采的“岩溶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纯岩溶水”的研究结论,对探讨合理的保泉供水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1 前言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1.1.1 选题背景1.1.2 项目依托1.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1.2.1 研究目的1.2.2 研究意义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1.3.1 研究现状1.3.2 存在问题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4.1 研究内容1.4.2 研究方法1.5 技术路线2 研究区概况2.1 自然地理概况2.1.1 地形地貌2.1.2 气象2.1.3 水文2.2 区域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2.2.1 区域地质构造2.2.2 水文地质特征2.3 济南泉域岩溶水系统2.3.1 碳酸盐岩层分布及其化学成分2.3.2 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特征2.3.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2.3.4 岩溶水系统的储存条件2.3.5 岩溶水系统的水动力特征2.3.6 岩溶水系统的水化学特征3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3.1 示踪方法的研究进展-和NO3-'>3.1.1 惰性示踪组分Cl-和NO3-3.1.2 反应示踪组分3.1.3 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3.2 碳酸盐岩含水层的地下水化学演化3.2.1 白云石化作用3.2.2 脱白云石化作用3.2.3 脱白云石化作用的研究3.3 大气降水污染的主要化学成分4 岩溶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4.1 济南泉域的流场4.2 垂向渗流补给带的输入分析4.2.1 水化学数据及样点分布-和NO3-浓度分析'>4.2.2 排泄区Cl-和NO3-浓度分析4.3 横向径流带的水-岩作用分析4.3.1 化学平衡4.3.2 实测数据计算4.4 小结5 地下水氢氧同位素解读样板5.1 北部平原区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5.2 南部补给区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5.3 古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5.4 小结6 西郊水源地和市区四大泉群的水质变化分.析6.1 取样点位置及数据6.2 西郊水源地的水质变化分析2+/SO42-离子比例分析'>6.2.1 Mg2+/SO42-离子比例分析6.2.2 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6.2.3 开采历史的差异分析6.3 市区四大泉群的水质变化分析2+/SO42-离子比例分析'>6.3.1 Mg2+/SO42-离子比例分析6.3.2 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6.4 小结7 济南岩溶地下水的补给7.1 平安店岩溶地下水的补给7.2 西郊岩溶地下水的补给7.3 市区岩溶地下水的补给7.3.1 兴隆村地段地下水的补给7.3.2 后龙村地段地下水的补给7.3.3 中心城区地段地下水的补给7.3.4 小结7.4 东郊岩溶地下水的补给7.4.1 港沟镇地段地下水的补给7.4.2 东郊开采区地段地下水的补给7.4.3 八涧堡和其它地段地下水的补给7.4.4 小结7.5 讨论7.5.1 岩溶水补给条件在空间上的变化7.5.2 多种示踪方法相互印证7.6 小结8 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济南泉域论文; 岩溶地下水系统论文; 惰性示踪组分论文; 反应示踪组分论文; 稳定同位素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