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艺术与政治互动关系的视角探讨美国黑人作家兰斯顿·休斯的诗歌。休斯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文学生涯中表现出了持久的强烈的政治意识,其政治意识的核心价值观表现在两个层次,即种族自由平等的民主理想和人类友善和谐的道德理想。在这种持久的政治意识的驱动下,休斯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孜孜不倦地探寻实现理想的道路、去丰富理想的内涵。他从种族伦理关系出发,根据不同的社会政治形势不断调整、扩展着社会视角,将阶级关系的视角、文化视角、性属/种族问题视角、道德视角等多重角度去探寻通向理想之路。在这一过程中,他关于种族平等自由理想的内涵也在不断拓展和深化,强调的侧重点也不时调整,时而强调具体可行的理想层面,时而强调抽象远大的目标。休斯的政治理想内涵的拓展和侧重点的变化,以及他关注社会的视角变化都直接反映在诗歌之中,不仅影响了休斯诗歌的主题、题材、艺术视角,而且影响着诗歌的艺术形式。另一方面,诗歌艺术并不只是休斯传达政治的工具,而且在外部政治压力过大时成为休斯政治意识的一部分。由此,政治与艺术之间形成一种互渗互补的关系。本文将具体从休斯在不同时期的政治观与艺术观、主题、艺术题材与视角、艺术表现手段之间的关系来探讨政治与艺术的互动关系。鉴于休斯的诗歌在不同的文学时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以及他的政治意识与诗歌艺术之间的关系呈现的不同形态,本文将休斯的诗歌创作生涯分为四个时期进行探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30年代的激进时期、40年代二战期间和冷战时期最初几年、麦卡锡主义之后的50-60年代。这种时间划分大体兼顾了美国的社会和政治背景和休斯自身的政治意识与艺术特点,便于两者相互参照。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前言:简要介绍休斯在美国黑人文学和整个美国文学中的地位,回顾休斯的文学生涯及其政治意识的大致轨迹;粗略梳理国内外休斯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指出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方向;提出本文研究的思路、方法。第一章主要探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休斯诗歌体现出来的政治与艺术互动关系。文章认为。休斯在这一阶段的政治意识突出地表现为英雄主义的种族意识,即毫不羞怯地认同黑人种族身份、毫不畏缩地追求美国民族身份、宽容乐观地表达种族自由平等的民主信念。这种英雄主义的种族意识塑造了休斯在这一时期狂放不羁的唯美主义种族艺术观,即黑人艺术家应该勇于从黑人民族的生活中发现美、毫不羞涩地表现民族的真实的美,以此反抗殖民主义文化对美国黑人民族形象的贬损,还原黑人民族的真实形象。在探寻黑人的美和民族真实的生活的过程中,休斯的艺术视角发生了三种转变,即空间维度上由外而内的转变、时间维度上由历史想象到现实关注的转变、精神维度上由主观向主客一体的转变,这种转变反映了休斯的逐渐转向客观视角。休斯强烈的种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从根本上决定了20年代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即诗歌艺术成为他强烈的和社会责任感的载体。他的诗歌艺术通过对惠特曼诗歌传统的接受与黑人文化元素的融合,既体现了时代特征和诗人个性,又体现了种族政治与艺术实践的互动与融合,形成一种波西米亚式的种族书写特征。第二章则主要讨论休斯在30年代激进左倾年代的诗歌艺术与政治之间的互动关系。休斯在30年代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使他能够从阶级层面、世界层面来理解和思考种族问题,从而使他的种族思想和社会观更加深广和激进。这种激进的左倾思想和全新的社会观渗透了休斯30年代诗歌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式,不仅改变了休斯诗歌原有的艺术视角和主题,而且促使休斯在诗歌艺术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这一时期宣传激进的暴力革命思想成为休斯诗歌的主题,诗歌显示出极为明显的政治宣传意图、激进的政治意识和直白的思想表达方式。同时,他也力求吸收和运用大众文化的、精英文化的艺术手段来进行政治表达,30年代中后期的人民阵线美学为休斯的诗歌艺术提供了新的契机,在这一基础上,他开始重新调整政治与艺术的关系。他的人民阵线诗歌对后期的诗歌艺术创作和政治表达形式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第三章主要讨论30年代末期至50年代初期休斯诗歌的政治与艺术的关系。这一时期跨越了二战和冷战前期,种族仍然是诗歌关注的核心对象,但是激进直白的革命声音已经被一种温和而躲闪的声音代替,表现出他政治意识上的矛盾性。他在3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创作的诗歌,诗歌的艺术视角再次回到现实生活本身,因此他在艺术中把现实生活细节作为传达意义的载体,注重对现实生活进行艺术阐释。诗歌艺术视角向现实的回归是一种疏离30年代激进政治的体现,也是自30年代末期以来美国日趋紧张的政治环境压抑的结果。通过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表现和阐释,休斯的政治意图和政治理想更加隐含地表现出来,诗歌中的政治话语成分从显性走向隐性,而艺术话语由弱到强,这样既躲避了严格的政治审查,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性。黑人方言、民间文化和大众文化形式再一次渗透到诗歌的表层结构上来,人民阵线美学持续影响着他的诗歌,最终形成了一种大众现代主义诗歌艺术形式。第四章重点分析在麦卡锡时期之后的50-60年代,休斯诗歌在政治与艺术之间的新的对话。在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初期,经历了以麦卡锡主义为极端代表的美国冷战政治思维的严酷压制和40年代以来美国黑人问题上的些许进步之后,休斯逐渐认识到美国社会有瑕疵但可以挽救,因而对美国黑人问题抱有更加乐观的态度。此后,休斯更加强调种族之间的和谐,认为黑人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应该采取有利于和谐的手段。具体而言,他主张以两种手段来实现种族之间的和谐和平等:一是在道德和理性的约束下对社会进行批评,即休斯强调的“幽默”手段,一是以自己踏实的工作赢得社会认同。在这一意义上,休斯在50—60年代时期的社会理想表现得最为温和、实际。在这一时期,休斯的诗歌更注重描写黑人的正面形象,描写黑人的精神面貌。休斯诗歌任务的重心转向记录,而不是宣传或鼓动。他在诗歌艺术形式上也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将惠特曼的大众现代主义艺术与大众文化和民间文化结合,形成一种大众主义先锋诗歌,既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的平和实用的政治理想,又使他备受时代和环境压抑的政治意识得到补偿,形成了艺术与政治之间既互动又互补的关系。结语对全文讨论的观点做了总结,全盘梳理了休斯在不同时期在政治与艺术关系上所做的探索和实验,认为休斯通过毕生的诗学实验展示了一种艺术领先政治的政治诗学,同时简要论述了休斯的诗歌在艺术与政治互动中形成的独特的美学品质,即大众主义的先锋艺术、黑人文化特色的表意模式、真实。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诗歌艺术的哲学意义[J]. 现代交际 2016(21)
- [2].追寻与退守:何小竹诗歌艺术追求的精神策略[J]. 凯里学院学报 2017(04)
- [3].探究诗歌艺术 品味诗歌魅力[J]. 语文天地 2018(20)
- [4].诗歌之本与人生[J]. 鸭绿江(上半月版) 2017(10)
- [5].用言语颠覆整个世界——薄小凉诗歌艺术探想[J]. 五台山 2017(07)
- [6].始于欢乐,终于智慧——试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J]. 作家 2009(24)
- [7].略论薛据诗歌艺术风格及其成因[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5)
- [8].诗歌艺术形象的类别[J]. 中学语文 2008(09)
- [9].诗歌艺术散论[J]. 写作(上旬刊) 2017(06)
- [10].从《鸟·兽·花》看劳伦斯的诗歌艺术追求[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1(03)
- [11].戴望舒诗歌艺术观的变化与统一[J]. 皖西学院学报 2013(03)
- [12].薛涛的情感世界与诗歌艺术[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 2010(12)
- [13].梁宗岱诗歌艺术的真与美[J]. 作家 2008(14)
- [14].李杜诗歌艺术特色之比较[J]. 北方文学(下旬) 2012(11)
- [15].八指头陀对贾岛诗歌艺术风格之继承[J]. 文学界(理论版) 2011(09)
- [16].冯至诗歌艺术个性的重新审视[J]. 安康学院学报 2009(04)
- [17].浅谈《红楼梦》中的诗歌艺术[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11)
- [18].民族英雄袁崇焕诗歌艺术风格刍论[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7(04)
- [19].美与诗同在——浅谈莎士比亚及其诗歌艺术[J]. 作家 2009(08)
- [20].浅谈陈师道诗歌艺术特色[J]. 青年文学家 2011(16)
- [21].个性精神对梅尧臣诗歌艺术个性的影响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 2011(07)
- [22].论弗罗斯特的诗歌艺术[J]. 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 2009(04)
- [23].韵胜想君言外得,字新令我意边寻——浅谈邓允端的诗论与诗歌艺术成就[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5)
- [24].被长期忽略了的马基雅维利诗歌艺术[J]. 文化艺术研究 2013(03)
- [25].思想的自由和风景的迷离——张曙光诗歌艺术新变论[J]. 中国文学研究 2020(04)
- [26].古诗新编:“中国诗歌艺术”教学新探[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07)
- [27].汪广洋诗歌艺术简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8].唐代淮安诗人赵嘏诗歌艺术特色初探[J]. 办公室业务 2016(02)
- [29].略论王家新不同时期的诗歌艺术特点[J]. 鸭绿江(下半月版) 2014(04)
- [30].写诗是一条回家的路(节选)——评刘川诗歌艺术[J]. 诗选刊 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