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慧(黑龙江省医院南岗院区中医科150001)
【中图分类号】R6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3-0108-03
慢性间质性肾炎,亦称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炎症病变为突出表现的疾病,相应的肾小球及血管病变较轻微。临床上早期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要表现,到疾病发展后期则表现为慢性进展性肾功能衰竭。本病起病多隐匿,病程迁延,早期易被误诊和漏诊。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原因很多,包括免疫机制、感染、中毒、代谢紊乱、尿流的机械梗阻、新生物和遗传因素等均可导致。肾小管、间质损害,所以说它也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其中以慢性肾盂肾炎及药物引起的慢性间质性肾炎为多见。
1诊断
1.1西医诊断
1.1.1诊断要点
(1)病史:详细询问了解病史有助于病因诊断。①有慢性肾盂肾炎并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或机械性尿路梗阻病史者;②有长期接触肾毒素或用药史;③存在肾小管功能不全的疾病。
(2)临床表现:慢性间质性肾炎早期多缺乏典型症状,常常因原发病临床表现突出,掩盖了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在出现肾功能衰竭前,患者的症状及体征较少,而实验室检查可发现一些异常。后期见有肾衰的表现,如厌食、恶心、呕吐、疲乏、体重减轻及贫血等。慢性间质性肾炎后期常有高血压(50%);有时由于肾脏保钠功能障碍,引起缺钠和低血容量可导致急性低血压发作。
(3)病理变化:慢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变化一般无特异性,一般病理分型为局灶型和弥漫型。组织学分水肿型、单核细胞浸润型、纤维化及瘢痕型。
1.1.2鉴别诊断
(1)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疾病一般早期常有水肿和高血压;而慢性间质性肾病早期多无水肿和高血压。慢性肾小球疾病尿蛋白以中分子、大分子等肾小球性蛋白尿为主且常伴有各种管型尿,24h尿蛋白定量常大于1.5g;而慢性间质性肾病以肾小管性小分子蛋白尿为主,24h尿蛋白定量多小于1.5g,且常在0.5g以下,尿沉渣仅有少量白细胞,管型少见。慢性。肾小球疾病的肾小球功能损害较显著,至晚期才出现肾小管功能不全;而慢性间质性肾病则以肾小管功能损害为主,且其发生早于氮质血症。
(2)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和慢性间质性肾病临床上虽然均可有尿路刺激综合征,但慢性肾盂肾炎必须在病史上和细菌学上有确凿的尿路感染证据,且很少引起慢性肾功能减退;而慢性间质性肾病多伴有尿路梗阻,或膀胱输尿管反流,且常伴有肾功能进行性减退。
1.2中医辨证
1.2.1辨证要点
(1)辨病机:本病的发生基于先天不足,体质薄弱,感受湿热之邪;或其他脏病及于肾,使湿热内蕴,肾之脉络受损,膀胱气化不利;或久服止痛之剂,服用肾毒性药物,瘵虫内侵,损伤肾阴。本病的外邪主要为湿热之邪,湿邪侵袭日久损伤脾胃阳气而发为脾肾阳虚;内因为肾精亏虚,不能主骨生髓化生气血,肾阴虚水不涵木而致肝肾阴虚;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乏源,日久而成气血亏虚之象。脾失运化,肾失开阖,水湿浊毒内停不得排泄,下为小便不通,上则扰胃而致恶心呕吐成关格危候。
(2)辨虚实:本病总属虚实错杂,本虚标实,故其辨证首当明辨虚实。初期湿热下注,或毒邪伤肾,或其他脏病及于肾,以邪实为主,当辨湿、热、毒的偏盛;病至后期,肾脏虚损较甚,累及肝脾,肝血不足,脾肾虚弱,气阴两伤,以本虚为主,但需辨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各异。病程久延,肾气衰败,浊毒内生,肝风内动,则以本虚标实为主,预后不良。
1.2.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本病临床辨证分本证、标证,本证有肝肾阴虚证、脾肾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标证有湿热留恋证、邪毒内侵证、水湿潴留证、各证候中具备3项者,即可确认。
(1)本证
①肝肾阴虚证:头晕头痛,口渴多饮,五心烦热,四肢麻木甚或微颤,形体消瘦,大便于结,小便短赤,舌红少苔,脉弦细。
②脾-肾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气短乏力,腰膝酸软,口干而不欲饮,尿少色黄,夜尿清长,舌淡齿瘦,脉象沉细。
③脾肾阳虚证:倦怠乏力,纳差腹胀,腰膝酸软,形寒肢冷,大便溏软,夜尿清长,舌淡有齿痕,脉沉濡细。
(2)标证
①热毒侵袭证;尿频、尿急、尿痛,五心烦热,头身困重,胸脘痞闷叫,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②邪毒内侵证:烦躁,口干烦渴,腰痛,发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少,脉细数。
③水湿潴留证:面色咣白,腰膝冷痛,肢体水肿,小便不利,舌淡苔薄,脉沉迟。
2治疗
2.1西医治疗
(1)病因治疗:控制和祛除病因可以使病情停止发展,例如积极控制感染;停止药物(镇痛药、马兜铃酸类)应用;解决尿路梗阻及反流;系统性疾病的治疗等。
(2)综合治疗
①纠正体液平衡紊乱:若出现轻、中度脱水,则应当补液,以口服为主,比较安全;若出现重度脱水,表现为皮肤弹性下降,血钠异常升高,神经系统症状,甚至发热等,治疗应予以静脉补液,若每小时尿量超过40ml以上,则说明血浆容量已基本恢复。
②纠正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治疗主要是恢复其日常饮食,从蔬菜、水果、肉类、豆类中摄取钾盐;严重病例可予口服氯化钾、枸橼酸钾等,每日一般给3~6g,注意每天尿量在500ml以上者较为安全。若静脉补钾,液体中钾盐含量以每500ml液体含1.0~1.5g为宜,不宜过高,输钾盐液体以每小时不超过20~40mmol/L为妥。一般4~6d才能纠正细胞内缺钾状态,严重者需10~20d。
高钾血症:当血钾达5.5~6.0mmol/L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当血钾达7.0mmol/L时,应立即采取降低血钾措施,口服或静推呋塞米等帮助排钾,有条件的最好做血液透析,或腹腔透析,以解除高钾中毒的威胁。
低钙血症:常补用葡萄糖酸钙,氯化钙等,亦有服用骨化三醇(罗钙全)者。
高血钙者临床出现烦渴,多尿,血压下降,或出现纳差恶心,腱膝反射消退,精神抑郁,肾功能恶化等,可用呋塞米或依他尼酸钠静推,增加钙的排泄,或用降钙素等治疗。
③纠正酸碱失衡:慢性间质性肾病的临床特点为肾小管功能不全,若以肾小管对尿液酸化机制障碍为主时,则出现肾小管性酸中毒,应补碱治疗;代谢性酸中毒引起的低血钾患者,可口服橘橼酸钾治疗,而不宜服用氯化钾;代谢性酸中毒伴有低血钙时,应同时补充钙剂。
④支持治疗:可服三磷腺苷片,能明显改善肾小管的重吸收和排泄功能。
(3)替代治疗:如慢性问质性肾病已发生肾功能衰竭,则宜进行诱析治疗或做肾移植术。
2.2中医辨证施治
2.2.1本证
(1)肝肾阴虚证
治法:养血柔肝,滋阴益肾。
方药:三甲复脉汤加减。若五心烦热,加青蒿、白薇养阴退热;口渴多饮者,加天花粉、麦冬、百合以养阴生津;若心烦不寐者,加酸枣仁、龙齿、夜交藤以养心安神;若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郁李仁或大黄通便泄浊;若尿中带血者,加牡丹皮、茜草、大蓟、小蓟、藕节凉血止血。
(2)脾肾气阴两虚证
治法:补益脾肾,益气养阴。
方药:六味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若药毒伤肾者,加绿豆、土茯苓、防风以祛风解毒;若气虚下陷者,倍用黄芪以补气升清;脾虚湿困,胸满体倦者,以苍术、木香健脾燥湿理气;若便溏甚者,重用茯苓、泽泻加芡实、诃子、肉苁蓉、莲子以温脾渗湿涩便,若夜尿清长者,加桑螵蛸、五味子、肉桂温。肾固摄;纳呆腹胀者,加焦三仙、枳壳以健胃消食除满。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若久病肾虚,或年高体弱,元气大虚,肾阳不振者,加红参、鹿角片以补气壮阳;若兼贫血,气血虚者,加当归、鹿角胶补气生血;若肾虚腰痛者,加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菟丝子以补肾壮腰。
2.2.2标证
(1)热毒侵袭证
治法: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方药:八正散合小蓟饮子加减。若湿热伤阴者,去大黄加生地黄、知母、白茅根以养阴清热;若湿盛于热、脘闷身重明显者,加藿香、佩兰、茯苓、山药、大腹皮以化湿醒脾;若尿少、肢体水肿明显,加葶苈子或五皮饮以利尿消肿;若热毒弥漫三焦,入营入血者,又当用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以清热泻火、解毒凉血。
(2)邪毒内侵证
治法:清热解毒,利尿养阴。
方药:清心莲子饮加减。若发热、烦躁者,加山栀子、生地黄、知母以清心除烦;口干烦渴者,加天花粉、玉竹、麦冬以养阴生津;若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枳壳以行气导滞;若腰痛明显者,加杜仲、川断、狗脊、牡丹皮以补肾活血通络;若尿少者,加车前子、泽泻、苡米以利尿;若尿血者,加小蓟饮子以凉血止血。
(3)水湿潴留证
方药:五皮饮合真武汤加减。脾阳虚者,加党参、苍术、炮姜、炙甘草益气健脾燥湿;肾阳虚者,加制附子、肉桂以温阳利水;小便不利者,加车前子、薏苡仁、泽泻以利尿消肿;若兼舌黯有瘀斑者,加当归、川芎、肉苁蓉、益母草以温阳活血。
参考文献
[1]张祥文.急性肾功能衰竭病因并发症与预后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2]黄玉玺,姜洪华.肾小管间质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肾脏病会议专题讲座汇编[C].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