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

论文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对建设用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很多城市寻求新的发展空间,以实现人口及产业的扩散,出现了与主城区具有一定空间间隔的新区的规划与建设。然而,由于土地利用的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以及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使得相当一部分城市新区盲目无序扩张,大量土地被粗放利用。这篇论文以提高我国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为终极目标,以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化利用为着眼点,探索我国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有效途径。论文从考察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入手,阐明在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日渐加快的今天,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对国内外有关土地利用的研究作了较全面综述,并对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论文对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有关的基础理论进行了回顾。主要包括与城市新区有关的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卫星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论和与土地集约利用有关的基础理论:区位论、地租地价理论、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可持续发展理论。论文对城市新区做出了定义,并进一步探讨城市新区的功能及类型。在深入探讨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后,提出了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定义。论文剖析了我国城市新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①土地盲目扩张,用地突破总体规划;②以开发区为契机的土地无序扩张;③大学城的开发导致土地资金的流失;④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论文深入分析了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①新区经济发展水平;②新区规模;③新区人口密度;④政府管制;⑤新区土地区位、用途及利用结构;⑥新区土地供应量与土地价格;⑦新区生态环境容量。在前几章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目标层、要素层和指标层,共25个分项指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并对各指标标准化,构建了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及障碍度判定模型,最后以重庆市北部新区为例,进行简单的案例分析。论文从法律行政、经济、监督、技术、文化五个方面对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提出对策建议,通过对不同主体的约束规范、激励、监督以及中介公众的积极参与,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市场约束激励机制,中介、公众参与监督机制及社会大众文化驱动机制,构建了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模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4.3 技术路线
  • 2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基础理论回顾
  • 2.1 城市新区理论
  • 2.1.1 田园城市理论
  • 2.1.2 卫星城理论
  • 2.1.3 有机疏散理论
  • 2.1.4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理念
  • 2.2 土地集约利用基础理论
  • 2.2.1 区位论
  • 2.2.2 地租地价理论
  • 2.2.3 土地报酬递增递减规律
  •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3.1 城市新区的内涵
  • 3.1.1 城市新区的定义
  • 3.1.2 城市新区的功能
  • 3.1.3 城市新区的类型
  • 3.2 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3.3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
  • 4 当前我国城市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 4.1 土地盲目扩张,用地突破总体规划
  • 4.2 以开发区为契机的土地无序扩张
  • 4.3 大学城的开发导致土地资金的流失
  • 4.4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5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
  • 5.1 新区经济发展水平
  • 5.2 新区规模
  • 5.3 新区人口密度
  • 5.4 政府管制
  • 5.5 新区土地区位、用途及利用结构
  • 5.6 新区土地供应量与土地价格
  • 5.7 新区生态环境容量
  • 6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6.1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与方法
  • 6.1.1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的概念与特点
  • 6.1.2 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概念及类型
  • 6.1.3 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的程序及方法
  • 6.2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
  • 6.2.1 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和要求
  • 6.2.2 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6.3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 6.3.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6.3.2 构造判断矩阵
  • 6.3.3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 6.4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模型
  • 6.4.1 评价指标标准值的确定
  • 6.4.2 总体评价模型
  • 6.4.3 障碍度判定模型
  • 6.5 重庆市北部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分析
  • 6.5.1 重庆北部新区概况
  • 6.5.2 评价指标赋值
  • 6.5.3 潜力评价
  • 7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实现
  • 7.1 法律、行政手段
  • 7.1.1 改革和创新城市土地产权制度
  • 7.1.2 科学编制各种规划,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 7.1.3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严控新增建设用地
  • 7.1.4 健全和完善城市土地储备制度
  • 7.1.5 加强房地产市场中介机构的培育和管理
  • 7.2 经济手段
  • 7.2.1 完善土地市场配置制度
  • 7.2.2 发挥地价地租的调节作用,提高用地效率,优化用地结构
  • 7.2.3 全面实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提高农地非农化的成本
  • 7.2.4 改革和完善土地税收分配体系,促进土地合理流转
  • 7.3 技术手段
  • 7.3.1 多维利用城市新区建设用地的立体空间,提高使用效率
  • 7.3.2 建立集约型交通发展模式
  • 7.4 监督手段
  • 7.4.1 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
  • 7.4.2 健全与强化土地利用监督反馈机制
  • 7.4.3 实行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 7.5 文化手段
  • 7.5.1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主渠道和文艺作品的作用
  • 7.5.2 重视和加强基层的土地集约利用文化建设
  • 7.5.3 积极开展全国“土地日”活动
  • 7.5.4 组织竞赛活动
  • 7.5.5 将土地集约利用融入教育
  • 8 主要结论及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局限性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城市新区道路规划设计中的问题与措施[J]. 四川水泥 2020(04)
    • [2].口袋公园在城市新区建设中的设计应用探究[J]. 南方农业 2020(14)
    • [3].城市新区道路建设理念初探[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9(03)
    • [4].历史进程中的城市新区[J]. 宁波通讯 2019(17)
    • [5].城市新区:演进、问题与对策[J]. 青海社会科学 2018(02)
    • [6].我国城市新区发展现状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8(10)
    • [7].本期聚焦:国家级城市新区发展路径与实践探索[J].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 [8].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的规划导向及启示[J].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 [9].我国国家级城市新区设立的战略背景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 2015(02)
    • [10].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城市新区发展[J]. 中国工程咨询 2015(06)
    • [11].生态交通规划在城市新区中的实践[J]. 城市地理 2017(04)
    • [12].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经验对天府新区的启示与借鉴[J]. 先锋 2014(02)
    • [13].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相关思考[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9(04)
    • [14].体育赛事与城市新区耦合联动——以兰州新区为例[J]. 甘肃高师学报 2019(05)
    • [15].关旗健:城市新区建设的“拓荒牛”[J]. 当代广西 2017(05)
    • [16].中国严控开发区和城市新区设立[J]. 中国经济周刊 2016(08)
    • [17].城市新区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保障问题研究——以南宁五象新区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0(23)
    • [18].我国城市新区发展的战略观察与思考[J]. 城市 2014(10)
    • [19].河南15个城市新区引领产业转型[J]. 领导决策信息 2013(13)
    • [20].城市新区建设的生态化[J]. 人民之声 2012(04)
    • [21].城市新区开发的供需关系分析[J]. 城市规划 2012(07)
    • [22].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的特征与问题[J]. 宏观经济管理 2012(10)
    • [23].科学管理和引导城市新区的开发建设[J]. 中国发展观察 2012(10)
    • [24].基于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新区建设的探讨[J]. 工程与建设 2011(04)
    • [25].城市新区设计中的文化植入[J]. 城市问题 2011(10)
    • [26].广西创新城市新区发展模式:让城市新区迸发活力[J]. 法制与经济(上旬) 2011(11)
    • [27].桂林城市新区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0(03)
    • [28].城市新区居住空间整体规划探讨——对邻里模式的承继和超越[J]. 建筑与文化 2009(11)
    • [29].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新区发展问题研究——以湖北黄石开发区为例[J]. 中国房地产 2014(09)
    • [30].新型城镇化时期城市新区开发建设研究[J]. 城市 2013(06)

    标签:;  ;  ;  ;  

    城市新区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