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文艺学
作者: 戴明朝
导师: 郑元者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复杂性思维,美本质问题,霍佐,气与风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以艺术人类学范式作为致思路径,把复杂性思维融贯到实验性写作的过程中,通过对纳瓦霍社会的个案分析,试图描述出纳瓦霍社会“美”与文化的复杂关联,从而实现“美本质问题”到“美问题”的转换。 本文首先揭示了美本质问题从“真问题”到“伪问题”的流变轨迹及研究范式的转换必要;进而提出了转换的研究策略。其次,通过对“相对简单”的纳瓦霍社会的追问,探讨其“美”的机制及其思路。深入到纳瓦霍社会的具体文化情境,试图揭示其文化中与“美”密切相关的霍佐观念的复杂内涵,将中国的“和”及其相关的“气与风”的观念作为比较参照。深入分析纳瓦霍社会的“沙画”与中国文化的“礼”的起源及其流变对各自文化中的“美”所具有的粘合性与规定性, 从而揭示了“美”与文化情境的复杂粘联和互动机制。 全文共三章。在《绪论》中,首先从分析学科现实与社会变迁入手谈及美问题研究的当代意义及其转换必要;其次,从人的精神成长史试图揭示出美、艺术与“人”的深入关联及其文化变迁,谈及研究策略转换的必要性;最后,从研究策略和方法的角度,分析了选择纳瓦霍作为个案研究的合理性。第一章通过对美问题追问的路径浅描,呈现希腊传统和中国传统的致思差异,并部分解答美本质问题从“真问题”到“伪问题”的变迁奥秘;通过对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研究,提出美本质问题对中国当代美学的重要性;通过描述蒋孔阳先生的美论特别是其对于“人与美”的复杂性的关注,揭示了美问题的复杂性及其当代转换的可能。第二章探讨了与纳瓦霍霍佐观念密切相关的“气与风”,并比较分析了中国文化中的“气与风”观念,尤其是从对“气”的文化解读中呈现了“美”与“礼”的情境相关性。第三章深入文化情境对霍佐进行解读,并描述了霍佐的复杂内涵;同时,通过对“礼”与“美”的解读,尝试性提出了“羊大人为美”,“羊人为美”与“羊大为美”的变迁轨迹和推定性时间。最后,对“霍佐”与美、“和”与美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性分析。 文章最后,根据纳瓦霍的研究稍稍引申,表达了关于“美与人”的理想期待。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绪论
一 美本质问题研究的当代意义
二 美与“人的观念”
三 研究策略及方法
第一章 美本质问题的当代转换
第一节 美本质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吗?
一 维特根斯坦:本质问题是一个伪问题
二 西方美学追问路径描述
三 中国美学追问路径描述
第二节 美本质问题的当代境遇
一、“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分析
二、蒋孔阳美学的意义
第二章 风、气的观念与美
第一节 纳瓦霍人的风与气观念
第二节 中国人的风与气观念
一、甲骨文中“气”字的解读
二、气观念在先秦的演化
第三节 气、风观念与美的观念
第三章 霍佐:在何种意义上成为美
第一节 人类学视野中的“霍佐”
第二节 霍佐与美
第三节 和与美
一、对“美”字的尝试性解读
二、作为中国文化深层文法的“和”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相关论文
- [1].审美教育行为特征的人类学探析[D]. 郑素华.复旦大学2008
- [2].仪式谱系:文学人类学的一个视野[D]. 彭兆荣.四川大学2002
- [3].欢乐诗学:消费时代大众文化的审美想像[D]. 傅守祥.浙江大学2005
- [4].意境的现代阐释[D]. 王海铝.浙江大学2005
- [5].从山水观念到山水图式[D]. 徐晓力.复旦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