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茶蚜的侵染性研究

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茶蚜的侵染性研究

论文摘要

蜡蚧轮枝菌是同翅目蚜虫、粉虱和蚧类害虫的重要生防资源,可用于防治高附加值的茶叶上的主要害虫茶蚜。对蜡蚧轮枝菌的形态、生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对茶蚜的侵染进行了研究。在强毒力菌株筛选中,易培养、生长快和高产孢量是不可忽视的筛选因子。通过生物测定从25株蜡蚧轮枝菌株系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4株蜡蚧轮枝菌进行致病性测定实验。4菌株在PSA培养基(25℃,相对湿度90%,L∶D=14∶10)上进行培养,其在菌落特征、孢子形态、生长速率、菌丝宽度、菌落形态等方面差异显著。4菌株在PSA培养基上前两天内均无明显生长,至14天内,菌落呈现明显的直线生长趋势,通过对4菌株菌落的生长速率回归分析可知,V07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快,V23、V27相对较慢,V08最慢。4菌株分生孢子大小(直径×长度)依次为:V23>V27>V08>V07。结果表明,V07虽然孢子小,但菌落直径最大、生长速率最快、孢子数量多,田间蚜虫病害流行实验表明,在害虫防治中孢子数量(接种量)起的作用更大。V07菌株在对茶蚜的侵染过程中能迅速达到引起病害流行的孢子数量,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利用生化方法对菌株的蛋白酶和几丁质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25℃时菌株V07蛋白酶比活为4153u/ml,为国内外所测得的蛋白酶比活较高者;菌株V08、V23、V27蛋白酶比活分别为9.7、164.4、14.9 u/ml,4株菌株蛋白酶活性相差较大;菌株V07、V08、V23、V27的几丁质酶比活分别为:341.6、192.9、380.5、214.5 u/ml,几丁质酶比活相差较小。其中V07酶活性最高,对茶蚜的侵染性也最强,可见酶的活性可以作为筛选强毒力菌株的重要指标,蛋白酶在菌株侵染虫体时的作用大于几丁质酶。研究了接种浓度对蜡蚧轮枝菌致病性的影响作用,在五个浓度的条件下测定了蜡蚧轮枝菌4株系对茶蚜致病性,统计分析了不同条件下的侵染速率。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对茶蚜有很强致病性,对于同一菌株,初始接种剂量高的种群,蜡蚧轮枝菌侵染茶蚜造成的流行速率远远高于初始接种量低的种群;初始量相同时,V07侵染速率最大;同一菌株侵染速率随初始接种孢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最佳接种剂量为2×106孢子/ml。V07菌株对茶蚜侵染性最强,V23次之,V08最弱。运用Gompertz模型分析可知,在蚜虫病害流行中,初始接种量(X0)高既是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又能明显提高侵染速率(R),从而比单纯采用提高侵染速率的措施更能决定防治效果的强弱,筛选易培养、高酶活、高产孢量和强致病力的菌株是蜡蚧轮枝菌成功应用于防治害虫的关键环节。筛选出的V07菌株符合上述要求,从而可望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构建了利用测定菌株酶活性来筛选高毒力菌株的技术体系,福林酚法和几丁质酶活性测定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测出菌株的酶活性,使实际工作中对高毒力菌株的筛选操作更加方便快捷。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蜡蚧轮枝菌的研究
  • 1.1 分类地位
  • 1.2 生物学特性
  • 1.3 生化特性
  • 1.4 侵染过程和致病机理
  • 1.4.1 对昆虫的侵染过程及致病机理
  • 1.4.2 对植物病原菌的致病机理
  • 1.5 高毒力菌株选育
  • 1.6 蜡蚧轮枝菌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 1.6.1 与害虫、害螨及线虫的关系
  • 1.6.2 寄主专化性
  • 1.6.3 与其他真菌的关系
  • 1.6.4 与天敌或有益生物的关系
  • 1.7 蜡蚧轮枝菌的应用与存在的问题
  • 1.7.1 蜡蚧轮枝菌的应用
  • 1.7.2 野生菌株与菌株改良
  • 2 茶蚜的危害及研究状况
  • 2.1 茶蚜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
  • 2.1.1 分类地位及形态特征
  • 2.1.2 生活习性
  • 2.1.3 茶蚜对茶树的为害
  • 2.1.4 发生规律
  • 2.2 茶蚜的防治
  • 2.2.1 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
  • 2.2.2 生物防治
  • 2.3 茶蚜病原真菌
  • 2.4 当前蚜虫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3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一章 蜡蚧轮枝菌的生物学特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
  • 1.2 病原菌培养性状
  • 1.2.1 培养基
  • 1.2.2 培养形态学研究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4个菌株形态学特征
  • 2.2 培养性状
  • 2.2.1 菌落特征
  • 2.2.2 不同菌株生长速率比较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二章 蜡蚧轮枝菌的生化特性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2.1 酶液制备
  • 1.2.2 蛋白酶及几丁质酶活力的测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酶活性测定所用标准曲线
  • 3 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蜡蚧轮枝菌对茶蚜的侵染流行模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菌株与接种的孢子悬浮液制备
  • 1.2 供试蚜虫
  • 1.3 实验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蜡蚧轮枝菌对茶蚜的侵染动态
  • 2.2 蜡蚧轮枝菌侵染茶蚜的动态模型与侵染速率
  • 3 小结与讨论
  • 总结与展望
  • 1 总结
  • 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蜡蚧轮枝菌生物学特性及对茶蚜的侵染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