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继明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26006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对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病理学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41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的一般资料,研究6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CT检测资料及病理学。结果:甲状腺微小癌病理检查可见灰白色切面,部分为放射状瘢痕样表现,CT检查可见呈圆形的实性肿块,边缘不规则且无包膜,部分见细小毛刺;钙化48例,占70.6%;淋巴结转移32例,均为单侧。结论:甲状腺癌女性患者居多,多见乳头状甲状腺癌,采用CT扫描甲状腺癌及甲状腺微小癌,可准确判断癌肿有无侵袭周围组织,提高微小癌诊断准确率,可为临床癌症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甲状腺癌;微小癌;CT扫描
甲状腺微小癌是比较特殊的一种甲状腺癌,多数病例在手术或术后病理发现,其原发肿瘤十分隐匿,漏诊率较高。早期诊断并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的准确率,对疾病的成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我院对6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进行分析,旨在提高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水平,为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341例甲状腺手术切除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瘤体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85例发现颈部疼痛和肿块,其余为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合并甲状腺炎121例、甲状腺肿14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175例(51.3%),甲状腺癌166例(48.7%),其中68例为甲状腺微小癌,直径≤1cm,占甲状腺恶性肿瘤的41%。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男20例,女48例;年龄17-80岁,平均年龄(44.8±5.5)岁;滤泡癌14例,乳头状54例。
1.2方法
全部患者采用Lightspeed16层螺旋CT扫描仪(美国通用医疗公司生产)进行检查,患者取仰卧位,颈部仰伸,从口咽部至锁骨上缘均为扫描范围。CT扫描层距与层厚均为5mm,小病灶为2-3mm,扫描参数50mA、130KV、1.8s/层;造影剂为600g/L碘海醇100ml,经肘静脉注射,注射速度为2ml/s,延时50s后进行扫描。
2结果
2.1诊断结果
166例甲状腺癌患者检查显示钙化点92例,占55.4%;男性为35例(21.1%),女性为131例(78.9%);其中等回声8例(4.8%)、囊实性结节40例(24.1%)、结节形态不规则62例(37.3%)、结节边界不清75例(45.2%)、结节内伴有钙化86例(51.8%)、低回声结节90例(54.2%)。166例甲状腺癌患者检查显示甲状腺微小癌患者68例,大小为3-10mm,最小病灶为3mm×4mm。全部甲状腺微小癌均为实性肿块,等回声4例,低回声64例,均无包膜。观察可见有细小毛刺,边缘不规则。密度:密度不均匀或均匀,均表现为低密度区,边缘不规则,部分与正常甲状腺的分界不清,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钙化:病灶内有散在斑片状、斑点状钙化48例,占70.6%。
2.2淋巴结转移
经病理确诊,32例淋巴结发生转移,均为单侧,IV区和VI区比较多见;CT显示淋巴结10例,分布于瘤体周围VI区,淋巴结横径最大均小于0.5cm。
2.3周围脏器浸润及远处转移
68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中,无周围脏器浸润及远处转移。
3讨论
甲状腺癌占全身肿瘤的1%,是常见内分泌系统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其发病率升高明显,并呈逐年增加的上升趋势[2]。滤泡状癌和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常见的病理类型,一般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生长缓慢,分化程度良好,早期临床症状的表现无特异,所以早期诊断比较困难。由于甲状腺癌的诊断与治疗及预后存在紧密联系,因此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准确率的提高对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甲状腺癌的CT影像学具有多样性改变的表现,肿块体积较小,病灶内未发生变性的情况下,其病灶表现与良性病变相仿,这就使术前的确诊变得更为困难。有关研究报道指出[3],瘤周有强化环时,良性腺瘤的表现为瘤壁边缘光滑锐利;如果瘤周强化环不完整,乳头状癌的恶性浸润表现则为囊壁有强化结节。肿块内组织结构紊乱并伴有囊变及钙化混杂改变时,导致病灶与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分界模糊,应注意其为恶性病变。另外,并非所有病例都显示为肿块,癌肿或隐灶癌较小时,甲状腺叶形态无变形改变;增强后显示肿瘤呈浸润生长,病灶始终显示无完整包膜,边缘残缺;平扫或增强时病灶轮廓均显示模糊;病灶边缘及境界始终不清等征象时,说明存在恶性病变。因此,CT增强扫描可显示甲状腺癌的改变特征,在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CT扫描能够对甲状腺组织与肿瘤的低密度影进行区分,造影剂注射后密度差十分明显,由于甲状腺组织内含有大量的碘,且血供十分丰富,增强后正常腺体含造影剂的血液分布较肿瘤内多。CT检查有利于对甲状腺肿物的良恶性进行鉴别,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与意义,甲状腺癌影像学特征一般为:甲状腺界限不清,密度不均,结节呈不规则形态、低密度区,且边界不清,部分瘤体内伴有肿大淋巴结。良性病变多呈不均匀强化,由于癌结节中心区会出现坏死情况,囊壁薄厚不均且不光滑,增强扫描后显示中心区及囊壁增强为“靶眼征”。CT扫描能够发现1cm以下的微小结节,但受扫描层薄厚及分辨率的影响,结节的定性诊断一般无特征性影像。所以,对癌结节侵犯周围组织的程度及颈部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检查是CT扫描最为主要的诊断作用[4]。CT检查对晚期有毗邻脏器侵犯的检查要优于超声检查。淋巴结转移表现为:淋巴结边缘整齐,强化明显,与正常甲状腺相比,其密度或略低或一致;淋巴结内可见结节状及砂粒状钙化灶。
CT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病变的解剖形态,有利于判断其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通过CT诊断辅助医生对甲状腺癌进行鉴别,可帮助医生了解甲状腺癌的侵袭情况;同时有利于甲状腺癌漏诊率的降低,为癌症分期判断、手术方法选择、弥漫性病变的鉴别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张晟,赵静,忻晓洁,等.甲状腺结节纵横比在甲状腺微小癌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0):3223-3225.
[2]杨鹏飞.甲状腺微小癌超声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对照研究[J].河北医药,2013,11(19):2963-2964.
[3]彭伟炜,吴文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21):4184-4185.
[4]叶晶晶,林云侨,黄晓民,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09(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