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以晕痛针结合颈三针为主针灸治疗颈性眩晕(CV)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临床价值,为临床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取穴规范化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CV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要运用晕痛针(四神针、印堂、太阳)结合颈三针(天柱、百劳、大杼)治疗为主,并随证加减配穴;对照组取百会、风池、颈夹脊2—7为主,以传统针刺手法进行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六次为一疗程,每疗程之间休息1天,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对患者进行TCD检测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的问卷调查,并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其中,TCD的检测数据为椎动脉(VA)和基底动脉(BA)的收缩期血流量(Vs)、平均血流量(Vm)、舒张期血流量(Vd)、搏动指数(PI);《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包括五大项:眩晕、肩颈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 结果:1.应用晕痛针结合颈三针为主针灸治疗CV患者80例,治疗组的42例患者中,经首次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14例,有效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10%;经三个疗程治疗后,痊愈20例,显效16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的38例CV患者中,经过首次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达36.84%,与治疗组首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经过三疗程治疗后,痊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0.53%,与治疗组三疗程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 2.CV患者经首次和三疗程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患者的TCD结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治疗组在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CV患者血流恢复正常的人数远远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治疗组的变化更为显著(P<0.001)。 3.在ESCV的问卷调查中,治疗组(与治疗前比较)在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治疗对CV患者的眩晕、肩颈痛、头痛和心理及生活适应能力等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其中,眩晕的改善最为明显,其中,治疗组在三疗程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改善更为明显(P<0.001)。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仅在三疗程治疗后的眩晕、肩颈痛和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各项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在首次治疗后和三疗程治疗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治疗组三疗程治疗后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更为明显(P<0.001)。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观察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6)
- [2].颈三针治疗颈椎病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33)
- [3].改良颈三针速刺对全面性发育迟缓患儿头控功能的疗效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14)
- [4].针刺颈三针结合热敏灸治疗风寒湿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88)
- [5].手法整复联合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31)
- [6].电针颈三针用于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安全性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81)
- [7].颈三针为主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8(10)
- [8].手法整复联同颈三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07)
- [9].颈三针输刺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9例[J]. 上海针灸杂志 2011(02)
- [10].颈三针联合加味逐瘀颈康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2018(07)
- [11].颈三针麦粒灸结合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间疗法 2017(01)
- [12].颈三针配合艾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机理探讨[J].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16)
- [13].颈三针合水针治疗臂丛神经痛269例[J]. 中医外治杂志 2012(04)
- [14].颈三针联合维药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及对颈部生物学相关参数变化的观察[J]. 针灸临床杂志 2018(02)
- [15].温针灸颈三针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06)
- [16].电针颈三针用于颈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观察[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5(04)
- [17].颈三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60例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5(05)
- [18].针刺颈夹脊穴及颈三针联合正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03)
- [19].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2(10)
- [20].颈三针合隔药饼灸治疗颈椎骨质增生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08(12)
- [21].正骨推拿联合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15)
- [22].颈三针配合分经辨证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0例[J]. 中国针灸 2011(10)
- [23].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湖北中医杂志 2009(05)
- [24].电针颈三针联合颈椎牵引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20(08)
- [25].针刀松解颈三针配合手法整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6(35)
- [26].针刺颈三针、颈夹脊穴及电动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7(07)
- [27].观察针刺颈三针对颈椎病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6)
- [28].逐瘀颈康汤加味联合颈三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0(03)
- [29].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研究概况[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01)
- [30].袁青教授针灸治疗颈椎病经验介绍[J]. 亚太传统医药 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