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地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310000
摘要: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建设,是以原有的地貌为依托,包括滩、坝、洲等,这些地形都是自然形成,是大自然的馈赠。但这些自然环境加入景观设计、修复理念后,可以增加其魅力,所以,从某个意义来说,滨河生态景观具有自然与人文价值。城市河流是城市发展的前提,与城市发展直接相关,而城市的发展一直把河流用于工业化生产,开发工业活动,导致城市滨河生态受到严重的破坏,生态景观消失,对此,急需根据滨河生态景观的情况,即空间狭长,视线单一,岸线局促,界面尴尬,场地隔离,整体性弱等,对生态景观进行修复。即其采用相应的修复策略,明确修复的目标,利用修复理念与修复技术,修复生态环境,以优化城市生态建设,加入美学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切入,增加生态景观的层次,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怡人的生态环境,使人们在这个环境中放松身心,排解工作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且生态景观的恢复也有其应用价值,有丰富的功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化人们的生态观念与意识。
关键词:城市滨河;生态景观;修复;应用价值
1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修复
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恢复,是恢复受损的生态区域,保持生态系统原有的结构与功能,以建立一个可以自我调节的河流生态。该项修复,首先会分析滨河生态的结构与功能受到哪些破坏,以及破损程度,随后采用相应的处理方式修复景观,以优化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建设。
2城市河流生态景观修复的策略
2.1挖掘修复目标的创新性
景观修复目标的制定,是以景观尺度为参考,针对其具有的性质特点,选择相应的修复方式,并适当创新,有层次上的递进,并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目标的同质性与创新性是相对的,想要挖掘创新性,必须以同质性为基础,从众多修复方案中找到共有的特征与功能,以总结出修复的大致方向,但进行这项工作的前提是,修复地点与其他生态景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通过对多个相同类型的修复方案比较后,可以为修复目标的创新性提供理论支持。
2.2实现目标的多维分层构建
因为城市滨河生态景观具有生命特征,分阶段发展,如果依然采用单一的模式,会很难实现景观的自然演化,所以,其需要建立多维分层结构,制定不同阶段的修复目标,进而满足环境变化对生态景观的需求。
目标多维分层方式是根据景观的差异,以及不同景观具有的生态问题与价值,提供实际操作的方式,构建三维目标体系,即空间、价值与时间。首先,空间维度会从不同的角度策划目标,其次,价值维度是以生态、文化、社会为切入点,决定修复目标,最后,时间维度是把整个修复过程分成数个阶段,逐一阶段的完成修复工作。
2.3确定目标的匹配度
修复目标确定后,需检测其是否与生态景观相匹配,以确保目标具有可行性,并评价修复目标。其参考的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普遍共性标准,该标准是针对某些特定的生态景观,参考其整体的参数,确定其能耗的多少、成本的使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决定是否适应动态景观;个性标准,每个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设计都有不同,这些不同即为每个景观设计的差异,所以,修复目标的选择也要具有个性化的特点,符合景观的个性需求。
3城市河流生态景观修复的理念和技术
3.1修复理念
河流可以自我修复,两岸植物根部的生长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各类水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分解河流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水路交错的区域,能够增加溶解氧的的数量,而枯枝、落叶在河流内的停留,会让微生物的分解有充足的时间。
河流内部有各类有机物质,这些都是组成河流的基本要素,互为组合发挥功能,但随着城市的发展,河流的自我修复功能受到破坏,各类要素失衡,且如果人们只对部分河流生态景观进行修复,很难做到全面了解河流,所以,需采用不同的方式修复河流及周围的生态景观。即它会调整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河流恢复到原有生态的同时,也要恢复其受损的功能,从而让整个河流生态保持稳定,有蜿蜒的河道、河床起伏变化明显,并且河床上有丰富的植被,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滨河生态景观空间体系。同时,治理河流,修复生态景观,需考虑河流水质与现有的生态系统,营造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实现人水和谐。
滨河生态经管修复的过程中,需遵循以下原则,包括自然、景观异质性、综合效益最大化、分时段考虑4点,适当加入人工处理的措施,使人工与自然和谐统一,保持生态景观生物的多样性,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而修复滨河生态景观时,也要分时段考虑,根据不同的时间点以及河流的特征,采用恰当的修复方式。
3.2修复技术
3.2.1缓冲区的修复。缓冲区所在的位置是河流与陆地相连的区域,其起到的作用是分蓄、削洪。河流与河漫滩的连接,是水、路共存的区域,该区域会直接影响河岸植被的多样性,在缓冲区区域内种植大量的植被,能够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削弱了河水对河岸的冲刷作用[4]。且这些植被种植后,可以起到良好的过滤作用,为鸟类与水生植物提供栖息的区域。
3.2.2植被恢复。缓植被恢复是人们最常使用的技术之一,利用植被改变河流的流向,以及增强河岸可承受冲刷的力度,让泥沙沉积,保持河道形态,对生态景观的建设有直接影响,并有各自的比例,会为廊道生态建设提供便利,调节河流部分区域的气候,保持河流生物的多样性,降低了水利灾害出现的概率,且河流水质改善后,会成为人们日常娱乐的场所,为生态服务。
3.2.3生物生态修复。生物生态恢复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无需过多的管理费用,使用的能耗较少,同时又可以治理污染,有很大的优势,可在实际操作中应用。该修复方式的本质是用水体自动净化功能自动净化,包括人工曝气复氧、挖掘生态沟渠等。
人工曝气复氧是增加河流中溶解氧的含量,提升浓度,加快水体自身的复氧速度,从而增强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分解作用,并建立自身的生态净化系统,用于处理污水,并让其资源化。
用生物强化人工河道,挖掘生态沟渠,是把水质净化设备放到河流的一端,让河流内的各个生物串联,建立生物净化系统,同时,其也会疏通河道,根据河道内的结构,用生物处理河道内的污染物。以生态沟渠为例,沟渠内种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利用植物的耐污能力,以及河道自身的条件,采用生物氧化的方式,净化水体,分级进行,并让所有的净化设施与比环境融合,优化河道景观。而生态护岸是用自然或非自然的景观,包括使用木材等基础设施,以及自然环境中的柔性材料,增加景观的抗洪性,促进河道与河流内水体的互换,调节节气,形成廊道,同时又兼具过滤器、屏障的作用。
4城市滨河生态景观修复的不足与对策
本文是以大厂一分干北引滨河景观修复为例,阐述了该项目中景观修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4.1不足
4.1.1空间狭长,视线单一。该区域整体呈现出来的特点是空间狭长,视线单一。整个滨河的河道具有长直的特点,会给人留下狭长的印象,不利于滨河生态景观修复的建设。其原因是:整个空间过于统一,缺少层次感,而狭长的空间内,很多修复理念与技术的应用都会受到限制,无法全面应用,可能会影响最后修复的效果。
4.1.2岸线局促,界面尴尬。这个区域内,岸线较为局促,整体可利用的界面空间较少。岸线是河流与河岸连接的分界点,如果岸线局促,河岸可以利用的空间就会变少,界面应用受到影响,层次单一。其主要表现为:生态景观层次较少,河岸植被很难发挥自身过滤的作用,或是强化土壤,抑制水土流失的能力较弱;景观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较差,观赏价值有待提高;没有引入虚空间的概念,致使整个空间整体过于单一,缺少层次,如图1所示。
图1河岸线短促(现状河岸线)
4.1.3场地隔离,整体性弱。这个项目中,有的区域长直,是一个整体,不易分割,但有的位置却过于分散,达不到整体性的要求。即一部分场地被划分成不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很难连成一个整体,很多用于整体修复的设计理念无法应用,其修复后呈现出来的效果是:景观板块分散,人们进入不同的板块后,会有不同的感受,这些感受不会互相相关;纵观整个滨河生态景观的修复,每个部分的修复都会显得突兀,无法融入到整体景观中。
4.2对策
4.2.1构建滨河生态系统。构建滨河生态系统需要在修复的过程中加入大量的基础设施,以及不同的植被,丰富整个空间的层次。即修复人员可以根据整体空间的规划,把整个空间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在每个区域加入不同的修复方式,如图2所示。其会用基础设施把整个狭长的空间划分成多个区域,使用的基础设施包括木板、铁栅栏等,这会在无形中给人以递进的感觉,同时,修复人员会在不同的位置种植不同种类的植被,用植被把河岸分层,改变了视线的单一性。
图2滨河植被的多样性(设计后的效果)
4.2.2引入虚空间概念。滨河生态景观修复中加入虚空间的理念,可以有效改变岸线局促的现象,适当拉伸空间,从视觉上扩大了整个景观的范围,消除了界面的尴尬。即自然植被的应用,可以让整体景观同类化,而每种植被高低的差异,可增加整个空间的层次,就像是该项目中,滨河周围已经种植了大量的槐树、杨树,形成了特定的高度,在距离其一定高度的位置,可以种植一些灌木,河岸周围为草本植物,这几类植被的种植会把空间分成2部分:一是上部空间,二是下部空间。下部空间又分为2部分,灌木区与草本植物区,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且其通过道路断面的切割,拉近了非机动车道与滨水空间的距离,让河道两岸变的延续,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休闲步行系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体验。
4.2.3塑造个性的区域场地。对于过于分散的场地,修复人员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因势导利,借助地势,修复生态景观,让其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从不利条件转变为有利条件。修复人员会考察每个分散的区域,力求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设定不同的主题,每个主题既独立存在,又相互关联,特别是某些小的区域内,灌木、乔木植被层次的搭配,以及地坡与小品的融合,人们每移动一步,都可以发现某个景观的变化,而所有景物又融为一体,增加了空间的情趣,如图3所示。
图3打造个性化区域(设计后的效果)
5城市滨河生态景观修复的应用价值
首先,实现防洪蓄水。城市内的河流具有连续性,呈现出自然变化的特点,而每条河流在发展中都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是独立的系统,同时又归于大的系统中,这些特点与生态景观修复融合后,有利于维护整个滨水空间,保护河堤与河床,起到防洪蓄水的作用,同时,它又为整个城市的建设增加了亮点,为人们提供户外活动的场地,让其放松身心,提高生活品质,有健康的生活。
其次,体现生态、美学的理念。滨河生态景观中的“生态”二字,直接点明了景观设计的主题,按照生态建设提出的要求,采用恰当的生态设计与修复的方式,这在很多城市滨河生态景观中均有体现。同时,每个滨河生态景观的建设,都会加入美学理念,增加景观的层次与延续性,合理安排不同植被的位置,加入基础设施,划分空间,可以让人们从中感受到生态美。
最后,城市滨河生态景观修复后,可丰富其功能,使景观与人积极活动,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以往的城市河流的应用主要以工业为主,是人对河流单方面的应用,两者缺少互动,破坏了河流的生态,使河流出现污染、水土流失等情况,而滨河生态景观经过恢复后,其除了有美化环境、巩固河堤的作用外,也可以保护湿地,为人们提供休憩的空间,使环境与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引导人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投身于城市建设的工作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6结语
综上所述,对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修复以及其应用价值的分析,需要了解什么是城市滨河生态景观的修复,采用先进的修复策略、理念与技术,并正确认识修复工作的不足,采取相应的对策,并正确认识其具有的应用价值,从而建立自然与人的良性互动,增加滨河生态景观的功能,促进城市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王立新,刘华民,刘玉虹,等.河流景观生态学概念、理论基础与研究重点[J].湿地科学,2014(2)
[2]严敏芝.水生植物在上海地区园林景观中的应用[J].上海建设科技,2013(3)
[3]张超金.生态视角下的成都市内河廊道植物景观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
[4]胥晓燕.重庆主城区湖泊湿地生态价值评估案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