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化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盐碱胁迫,生理生化指标,基因表达调控,转录组学
生化响应论文文献综述
焦德志,赵泽龙[1](2019)在《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影响及植物响应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耕地和草原的盐碱化已经成为世界环境问题之一,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了严重威胁。盐碱胁迫直接影响植物的形态建成和生长过程,植物会通过调节自身生理生化过程增加对逆境的忍耐度和适应性,宏观的表现特征蕴涵着微观的基因调控机制。本文综述国内外对植物抗盐碱的研究,包括盐碱逆境对植物的伤害,主要表现为影响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光合作用减弱、细胞膜透性增大等;植物对盐碱逆境的响应,主要表现为合成渗透调节物质、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诱导相关基因表达,最后对转录组学在植物抗逆性研究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展望。(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张乖乖,简敏菲,熊小英,余厚平,倪才英[2](2019)在《模拟水淹条件下乐安河河岸带优势植物丁香蓼生理生化指标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究河岸带植物的耐淹机理其及生存策略,选择乐安河河岸带优势种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为试验材料,设置全淹(FULL)组、半淹(HALF)组、浸润(INF)组和对照(CK)组等4种不同水分条件进行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水淹时间内丁香蓼的叶片叶绿素、抗逆酶活性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加,丁香蓼植株受胁迫的伤害逐渐增大;水淹处理28 d后,浸润处理丁香蓼依然生长良好,全淹条件下的丁香蓼植株全部死亡.短时间的浸润处理和半淹处理对丁香蓼叶绿素总量无显着影响,但长时间水淹胁迫下的叶绿素总量均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O.05).水淹胁迫下,丁香蓼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随水淹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浸润组的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并在水淹28 d后与对照相比显着(P<0.05)升高41.6%.水淹处理能显着提高丁香蓼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与MDA含量,且各指标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水淹胁迫21 d后,浸润组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MDA含量较CK组分别降低52.9%、25.9%及6.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丁香蓼能通过增加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适应水淹环境,是一种具有较强耐淹能力的物种;但高强度、长时间的水淹胁迫仍对其生长造成显着伤害.(图4表2参30)(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肖凡,蒋景龙,段敏[3](2019)在《干旱和复水条件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黄瓜幼苗在干旱胁迫和复水条件下的生长和生理生化响应,阐明在有限水分亏缺下复水产生补偿效应的可能性和补偿强度,为黄瓜的抗旱栽培及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瓜王F1黄瓜幼苗为试验材料,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干旱对照、干旱、极旱、极旱复水对照和极旱复水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长指标及生理生化指标,分析不同处理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不同程度干旱胁迫均降低了黄瓜幼苗的叶面积、株高、茎粗、主根长及地上部生物量,与极旱处理相比,极旱复水处理各生长指标增幅达8.3%~366.7%,但显着低于极旱复水对照(P<0.05,下同);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黄瓜幼苗叶片的相对水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叶绿素含量等生理指标逐渐降低,极旱复水处理使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恢复到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干旱胁迫使黄瓜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均显着升高,极旱复水处理则将这些生化指标降至极旱复水对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干旱胁迫带来的伤害。【结论】干旱后及时复水能缓解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补偿效应,但其补偿强度不足以弥补前期干旱胁迫对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的阻碍,对植物的补偿效应具有局限性。(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朱爱民,张玉霞,王显国,刘庭玉,丛百明[4](2019)在《沙地生境下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及与抗寒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从生理生化水平探究杀霜日前后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对低温变化的响应,同时采用电导法协同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苜蓿半致死温度,分析各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与苜蓿抗寒性的关系,为沙地筛选高抗寒性苜蓿品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杀霜日前(10月1日)和杀霜日后(10月15日)取样测定,苜蓿上部叶片和下部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均明显增加,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则显着降低(P <0.05);苜蓿根颈中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差异不显着(P> 0.05);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呈增强趋势,CAT活性变化差异不显着;除农菁8号外,10月1日测定其他苜蓿品种根颈中C/N均高于10月15日测定的C/N。电导法拟合Logistic方程表明8个紫花苜蓿品种抗寒性强弱排序为: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公农1号>肇东>龙牧801>草原2号>农菁8号。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半致死温度与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苜蓿根颈中MDA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草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莫炜川,胡平东,樊竹,刘缨,赫荣乔[5](2019)在《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感应强度远低于地磁场(geomagnetic field, GMF)强度的亚磁场(hypomagnetic field, HMF)(≤5μT),是地外空间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也是研究地磁场生物学功能的必要条件。生物体对亚磁场的感知和响应是生物磁学和空间生命科学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本文从氧化应激、能量代谢以及神经内分泌等方面,综述了动物亚磁效应及其生化和分子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同时探讨了多通路介导亚磁生物效应的可能机制。(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明玥,季铭,张重乾,许晓光,韩睿明[6](2019)在《凤眼蓝生理生化特性对盐酸四环素的响应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凤眼蓝(Eichhornia crassipes)生理生化特性对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 TC·HCl)的响应特征,通过在玻璃温室中进行静态耗竭试验,评价了不同浓度梯度的TC·HCl对凤眼蓝叶片的叁种抗氧化酶活性、生长状况以及叶绿素含量的潜在影响,并对凤眼蓝体内TC·HCl的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TC·HCl一次性投加量为10μg·L~(-1)时,对凤眼蓝的生理生化指标性无明显影响;当TC·HCl浓度大于100μg·L~(-1)时,随着TC·HCl在叶片中的累积,组织细胞受到胁迫,抗氧化酶活性升高,敏感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此外,当TC·HCl浓度大于100μg·L~(-1)时,进入叶片中的TC·HCl提高了凤眼蓝叶片中的生物量以及叶绿素含量,促进了光合作用。与无植物组相比, 10、100、1 000μg·L~(-1)植物组抗生素去除率分别提高了64.16%、72.49%和54.80%。TC·HCl在凤眼蓝各个器官的分布也存在较大差异,根部的TC·HCl含量明显高于叶柄及叶片。综上,凤眼蓝对短时间TC·HCl暴露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且对TC·HCl也具有较强的去除效果,是一种对TC·HCl污染水体具有较大修复潜力的植物。(本文来源于《植物生理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施翔,王冬雪,王树凤,陈益泰,饶龙兵[7](2019)在《枫香幼苗对铅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与元素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木本植物枫香幼苗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的生长及元素微区分布和化学形态特征,探讨枫香铅耐受机制。[方法]利用水培法,研究枫香幼苗在不同浓度铅(0、50、100、200和400 mg·L~(-1))胁迫下其生物量、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对铅的吸收与积累。采用化学试剂提取法分析铅在枫香植株体内存在的化学形态,并进一步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技术研究铅以及其它元素在枫香根系的微区分布。[结果]枫香幼苗在不同浓度铅胁迫下叶片表现一定程度的毒害效应。根系生物量在铅低浓度处理(50 mg·L~(-1))时较对照组有一定程度增加,并且各处理组生物量耐性指数均大于0.90。铅胁迫下枫香幼苗叶片光合色素较对照组显着下降。短期试验表明,枫香幼苗对铅的吸收量大,且主要积累在植株根系,其转移系数均小于0.10。枫香幼苗叶片和根系中以盐酸提取态和醋酸提取态铅为主,其次为氯化钠提取态铅。SRXRF分析表明,枫香根组织中的表皮层区域铅浓度较高。[结论]短期水培试验表明,铅主要赋存在枫香幼苗根系表皮层区域,同时铅主要与磷酸盐配体和草酸盐配体相结合,这可能是枫香幼苗在不同铅浓度胁迫下具有较高耐性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林业科学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古丽江·许库尔汗,孙雅丽,巴哈尔古丽·阿优甫,哈尔肯·叶尔江,阿依古丽·铁木儿[8](2019)在《醋栗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生化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醋栗(Gooseberry)幼苗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生化响应,为小浆果果树抗旱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自然干旱法控水模拟干旱,对彩虹、坠玉和红灯笼3个醋栗品种的2年生苗进行4个梯度胁迫处理(CK、土壤水含量35%、30%和25%),分析各处理的可溶性糖(SS)、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RE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估。【结果】干旱胁迫导致3个醋栗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不同程度下降,胞间CO2浓度(Ci)上升,其中坠玉和红灯笼的WUE下降较明显,彩虹和红灯笼的Gs显着下降(P<0.05,下同)。随干旱胁迫程度的加剧,坠玉、彩虹和红灯笼的SS、Pro、MDA含量和REC均显着增加;坠玉和彩虹的POD活性在重度干旱胁迫时保持较高水平;3个醋栗品种的SOD活性均降至低于CK水平;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时红灯笼的CAT活性最高,其次为坠玉。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3个醋栗品种的抗旱性排序为彩虹(1.886)>坠玉(-0.289)>红灯笼(-1.596)。【结论】醋栗品种彩虹、坠玉和红灯笼的光合和生理生化指标对干旱胁迫均表现出明显的响应,但对干旱胁迫的耐受能力和适应能力存在差异,其抗旱性排序为彩虹>坠玉>红灯笼。(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张博,潘进芬,张雪娇,张婷婉,王竹梅[9](2019)在《纳米TiO_2对菲律宾蛤仔消化腺中Cd的蓄积与生化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及纳米颗粒在纺织、食品、太阳能及水处理等各行业的应用,进入水生环境的纳米颗粒对其中痕量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生物学效应的影响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水环境中分布最广泛的纳米二氧化钛(n-TiO_2)对镉(100μg·L~(-1))在海洋双壳类菲律宾蛤仔体内生物利用性及生物效应的影响,通过14 d的暴露实验,在环境真实浓度下研究Cd在蛤仔体内的蓄积量及毒性。暴露期间测定了蛤仔消化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和金属硫蛋白(MT)等生物标志物的活性或含量,同时分析了消化腺中Cd的蓄积。暴露3 d后,Cd处理组及n-TiO_2+Cd处理组均观测到蛤仔消化腺内Cd含量显着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不断升高。各处理组SOD活性在整个暴露周期内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无显着差异。CAT(3 d)和GST(7、14 d)活性仅在Cd处理组出现显着升高(p<0.05)。Cd处理组在暴露结束时出现MDA含量的显着增加;n-TiO_2单独及联合处理组MDA含量显着上升出现在7 d后,至暴露结束时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只有Cd处理组中蛤仔消化腺MT的含量呈现显着升高。结果表明,相同浓度条件下,Cd对蛤仔的亚致死毒性高于n-TiO_2,而n-TiO_2能够通过抑制Cd的生物积累而减轻后者对蛤仔的毒性,这种影响与n-TiO_2对Cd的吸附作用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8期)
黄小娉,谢瑞,滕峥,杨翠凤[10](2019)在《麻疯树响应重金属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麻疯树(Jatropha curcas L.)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油料植物,对重金属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和富集能力,因此利用麻疯树治理和改良土壤具有广阔的前景。基于此,阐述了麻疯树在重金属胁迫下,其体内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尤其是抗氧化物酶系统的变化规律,以期为今后应用麻疯树改良重金属污染土壤以及矿业地区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9年17期)
生化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探究河岸带植物的耐淹机理其及生存策略,选择乐安河河岸带优势种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 Roxb.)为试验材料,设置全淹(FULL)组、半淹(HALF)组、浸润(INF)组和对照(CK)组等4种不同水分条件进行室内培养,分析不同水淹时间内丁香蓼的叶片叶绿素、抗逆酶活性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水淹强度的增加,丁香蓼植株受胁迫的伤害逐渐增大;水淹处理28 d后,浸润处理丁香蓼依然生长良好,全淹条件下的丁香蓼植株全部死亡.短时间的浸润处理和半淹处理对丁香蓼叶绿素总量无显着影响,但长时间水淹胁迫下的叶绿素总量均显着低于同期对照组(P<O.05).水淹胁迫下,丁香蓼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随水淹时间的延长总体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浸润组的CAT活性呈上升趋势,并在水淹28 d后与对照相比显着(P<0.05)升高41.6%.水淹处理能显着提高丁香蓼叶片的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与MDA含量,且各指标随着水淹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水淹胁迫21 d后,浸润组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及MDA含量较CK组分别降低52.9%、25.9%及6.5%.上述研究结果表明丁香蓼能通过增加保护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以适应水淹环境,是一种具有较强耐淹能力的物种;但高强度、长时间的水淹胁迫仍对其生长造成显着伤害.(图4表2参3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化响应论文参考文献
[1].焦德志,赵泽龙.盐碱胁迫对植物形态和生理生化影响及植物响应的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张乖乖,简敏菲,熊小英,余厚平,倪才英.模拟水淹条件下乐安河河岸带优势植物丁香蓼生理生化指标的响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9
[3].肖凡,蒋景龙,段敏.干旱和复水条件下黄瓜幼苗生长和生理生化的响应[J].南方农业学报.2019
[4].朱爱民,张玉霞,王显国,刘庭玉,丛百明.沙地生境下苜蓿生理生化特性对低温的响应及与抗寒性的关系[J].草业科学.2019
[5].莫炜川,胡平东,樊竹,刘缨,赫荣乔.动物响应亚磁场的生化和分子机制[J].生命的化学.2019
[6].王明玥,季铭,张重乾,许晓光,韩睿明.凤眼蓝生理生化特性对盐酸四环素的响应特征[J].植物生理学报.2019
[7].施翔,王冬雪,王树凤,陈益泰,饶龙兵.枫香幼苗对铅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与元素分布[J].林业科学研究.2019
[8].古丽江·许库尔汗,孙雅丽,巴哈尔古丽·阿优甫,哈尔肯·叶尔江,阿依古丽·铁木儿.醋栗叶片对干旱胁迫的光合生理生化响应[J].南方农业学报.2019
[9].张博,潘进芬,张雪娇,张婷婉,王竹梅.纳米TiO_2对菲律宾蛤仔消化腺中Cd的蓄积与生化响应的影响[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黄小娉,谢瑞,滕峥,杨翠凤.麻疯树响应重金属胁迫的生理生化机制[J].南方农业.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