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江油市中医医院皮肤科621700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养血解毒法对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的治疗效果,科学地评价养血化斑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养血化斑汤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采用凉血解毒汤、养血解毒汤治疗血热证、血燥证银屑病,疗效优于安慰剂结论从血论治银屑病,采用协定处方治疗,对于血热证心烦易怒症状、血燥证中鳞屑程度、瘙痒程度、口干舌燥症状有显著改善
【关键词】银屑病;养血解毒汤;分证论治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以表皮细胞过度增殖、角化不全等表皮动力学紊乱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皮外科的疑难病证之一。斑块型银屑病是银屑病中的难治型,多数是由于遗传或慢性炎症所引起的,也称为慢性斑块状银屑病。中医认为,血热、血虚和血燥是银屑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其中血燥是其迁延不愈的主要根源。
1.一般资料:
1.1本研究共入组358例,剔除6例,纳入352例(A组237例、B组115例),其中:安全性分析集(SS)351例(A组236例、B组115例)占入组病例的99.72%。全分析集(FAS)350例(A组235例、B组115例)占入组病例的99.43%。符合方案集(PPS)318例(A组209例、B组109例)占入组病例的90.34%。两组在年龄、性别、婚否、家族史、合并其他疾病、PASI评分、中医临床症状评分等方面均无差异。
1.1.2排除标准(1)有NB-UVB治疗禁忌的患者;(2)有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脂异常的患者;(3)近3个月内有系统运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史者;(4)有白内障、光感性皮肤病及严重内脏疾病者;(5)在1个月内曾使用其他维A酸制剂者;(6)妊娠、哺乳期妇女及计划在两年内生育的育龄期妇女;(7)合并红斑狼疮、天疱疮、皮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
1.1.3剔除标准:(1)在受试期间合并运用其他银屑病治疗药物者;(2)未按时就诊者;(3)试验期间遇有特殊情况而需终止治疗者;(4)因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不能耐受或过敏反应等而停药者。
2.治疗方法:依照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及统计学要求计算样本量,三个证型各120例,按2:1比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血热证治疗组给予凉血解毒汤内服,具体中药组方为:鸡血藤、生地、白茅根、生槐花等各30g,丹参、赤芍、紫草根等各15g;血燥证治疗组给予养血解毒汤内服,具体中药药方为:生地、薏米、土茯苓、鸡血藤等各30g,丹参15g,枳壳、白术、麦冬、天冬以及当归等各10g;血瘀证治疗组给予活血解毒汤内服,具体中药组方为:土茯苓、鬼箭羽、鸡血藤、薏米、舌草等各30g,桃仁、莪术、三棱、重楼、丹参以及红花等各15g,陈皮10g;以上中药药方均用水煎煮,取汁2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连续治疗30日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均给予安慰剂内服,安慰剂的形、色、味与治疗药物相近;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外用白凡士林。
1.3随访方式:疗程8周,每2周复诊一次,观察病情变化,记录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安全性检查及皮损照相。痊愈患者在结束治疗后3月、6月、9月、12月进行随访。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符合方案数据集进行分析,进行受试者人口统计学和其他基线特征,疗效分析及安全性分析。所有的统计检验均采用双侧检验,P值小于或等于0.05将被认为所检验的差别有统计意义。不同试验组各次就诊的计量资料将采用均数上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与筛选期基础值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组内前后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的变化采用方差分析(ANOVA)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根据银屑病临床体征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的变化评价疗效。统计采用符合方案数据集进行分析,进行基线特征,疗效分析及安全性分析。使用SAS9.1.3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1.5.1疗效评价指标:根据银屑病临床体征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评分——PASI评分的变化评价疗效。
1.5.2.疗效评价标准:临床痊愈:皮损全部消退,或仅残留几个不明显的小块皮损。PASI评分减少95%以上;显效:皮损消退60%以上,PASI评分减少60~94%;有效:皮损消退30%以上,PASI评分减少30~59%;无效:皮损消退30%以下,或皮损无变化,或皮损加重,PASI评分减少30%,或无变化,或增多。
2.结果
不同证型银屑病临床疗效3.2.1.1血热证A组临床痊愈占5.71%;显效占40.00%;有效占25.72%;无效占28.57%;B组临床痊愈占5.71%。显效占20.00%。有效占37.15%。无效占37.14%。总有效率CMH检验的P值为0.1382(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愈显率卡方检验的P值为0.0477(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1.2血燥证A组临床痊愈占7.04%;显效占35.21%;有效占26.76%;无效占30.99%;B组临床痊愈占0.00%。显效占29.73%。有效占16.22%。无效占54.05%。总有效率CMH检验的P值为0.0279(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愈显率卡方检验的P值为0.2031(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1.3血瘀证A组临床痊愈占4.41%;显效占27.94%;有效占29.41%;无效占38.24%;B组临床痊愈占2.70%。显效占43.24%。有效占18.92%。无效占35.14%。总有效率CMH检验的P值为0.4300(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愈显率卡方检验的P值为0.1685(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结论
中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较早,历代医家多从血热、血虚论治。大量的研究表明,血热是银屑病的根本病机,而血瘀是斑块病的基本病理改变,其发生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使企及雍滞,气为血帅,气滞则血行受阻,形成气滞血瘀;其二是病程较久,血热久留,血行不畅,热结血瘀。斑块状银屑病大多由于病情反复发作,病程较久,气血运行失畅,以致经脉阻滞,气血瘀结,肌肤失养,导致皮肤浸润肥厚色紫暗或黯红,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涩或细缓,治宜凉血活血,解毒搜风。学术渊源,形成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的特点。
银屑病治疗经验从血论治与脏腑论治相结合。重视毒、湿在本病的作用。认为本病的诱因与精神因素相关,治疗本病也应突出从肝论治,认为在各个环节均存在肝气郁滞的病机。从血论治银屑病,采用协定处方治疗,对于血热证心烦易怒症状、血燥证中鳞屑程度、瘙痒程度、口干舌燥症状有显著改善。养血解毒汤的现代效果分析血燥型银屑病患者经养血解毒汤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FN-γ、TNF-α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并且IFN-γ恢复正常。结论:养血解毒汤通过养血润燥、活血通络等药理作用,明显降低IL-6、IFN-γ、TNF-α的血清含量,使患者免疫调节趋向正常。
本次研究突出整体观念,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体自身是个整体,治疗不仅局限于皮肤,还应重视脏腑的调整,心理状态的调整,饮食起居的调护,环境因素的影响等等
参考文献:
[1]姜春燕.养血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疗效观察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姜春燕;王莒生;李元文;周冬梅;张广中,养血解毒法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血燥证疗效观察[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11(9):33-36.
[3]周冬梅.王莒生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辨血为主论治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4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