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明马占强石沙沙贾瑞兰
(焦作市第91中心医院眼科河南焦作454003)
【中图分类号】R2-0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248-02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以局部神经受累及其支配的皮肤、黏膜上发生疱疹或丘疱疹主要表现的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群集成簇性丘疱疹、水疱,多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排列呈带状、单侧性,伴有明显神经痛。尤其当三叉神经第一、二分支受到侵犯而出现眼部带状疱疹时多合并角膜炎和虹膜炎等眼部症状。错过时机或处理不当可遗留角膜斑翼,虹膜粘连继发青光眼,严重影响视力。现将我科近年来30例带状疱疹发角膜、虹膜炎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其中左眼14例,右眼16例,均为单眼发病。年龄15-76岁,40岁以上者21例,占本组病例的70%。
1.2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表现为沿着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出现串珠带状疱疹,大小不等,皮肤潮红,肿胀、不超越中线;发病5天左右出现程度不等的眼红、眼痛、畏光,流泪以及视物不清等眼部症状。
30例患者中,浅层点状角膜炎10例,角膜炎与虹膜炎同时存在的12例,虹膜睫状体炎6例,约10天后就诊且已并发角膜实质炎和虹膜睫状体炎的2例。
1.3治疗方法西医:全身给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镇痛药物芬必得、维生索C、维生索B族、抗菌药物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干扰索)等综合治疗。局部滴用眼药阿昔洛韦和碘苷抗病毒、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1%阿托品散瞳、双氛芬酸钠眼药水非激素但有激素类作用(角膜有溃疡者亦可用)、贝复舒及素高捷疗眼膏促愈。眼睑皮肤疱疹用碘苷及阿昔洛韦滴眼液湿敷。对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除应用上述治疗外,在确定无角膜溃疡以及激素应用禁忌症的情况下给予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隔日1次,3次后视情况隔2-3天1次一般共计注射5-6次后,虹膜睫状体炎基本痊愈。再予可的松滴眼液或双氯芬酸钠眼药水1周,以巩固疗效。激素要逐渐停用,防止复发。
中医治疗:在西医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药,结合其病机,原则清热泻火、利湿解毒为主。方剂用龙胆泻胆汤加减:龙胆草9g,柴胡9g,栀子9g,黄芩9g,生地黄10g,泽泻12g,车前子6g,赤芍l0g,甘草6g,紫草9g,板蓝根30g,大青叶l0g,金银花l0g。每天1剂水煎分2-3次温服,连用7-10天。
2结果
除2例患者就诊较晚(约发病后10天),治疗1个月后遗留角膜白斑及上眼睑下垂外,其余患者的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均在15-30天内彻底治愈,未影响视力,无后遗症发生。
3讨论
本病属中医学风赤疮痍范畴,可并发聚星障、混睛障,未及时治疗或病情严重者可致瞳神紧小等。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郁化火,脾湿内郁,外受风热而致。治疗以清热泻火、利湿解毒为主。方中以龙胆草、黄芩、栀子为主清肝火,除实热并消炎;泽泻、车前子助胆草清热利湿;生地黄、赤芍凉血通络止痛;柴胡舒肝理气止疼;甘草和中解毒;紫草、银花、大青叶、板兰根清肝泻火,抗菌凉血解毒。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清热解毒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增强机体抗感染免疫能力及抑制变态反应的作用。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系亲神经病毒,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细胞内。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诱导下病毒被激活、繁殖而发病,因此本病多发于老年人或体弱者。此病常侵及三叉神经的第一、一分支。病变可累及角膜、结膜、虹膜睫状体、巩膜等相应部位。治疗不当可遗留角膜斑翼、虹膜粘连继发青光眼,严重影响视力。本病病因明确,本组30例西医采用全身抗病毒、镇痛、维生素、抗生素和增强免疫功能的药物(干扰素)治疗。局部滴用眼药阿昔洛韦和碘苷抗病毒、抗生素滴眼液预防感染、1%阿托品眼水散瞳,双氯芬酸钠眼药水、贝复舒及索高捷疗眼膏促愈。碘苷湿敷眼睑疱疹部位。在排除有使用激素禁忌证的病例在有效抗病毒药物应用的前提下密切观察病情。早期短时间(7-10天)少量局部应用激素治疗,可减轻炎症反应,对减少角膜斑翼的形成、减少后遗症有一定的作用。本观察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并发的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能起到协同作用。可缩短病程少,减轻后遗症疗效提高,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