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龙脑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龙脑樟,Actin基因,克隆,序列分析
龙脑樟论文文献综述
张君诚,许晓颖,邹函卓,杨琳[1](2019)在《龙脑樟Acti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同源克隆的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从龙脑樟中获得一个333 bp的基因片段,编码110个氨基酸。该片段的蛋白分子量为12.37 ku,理论等电点为5.03,平均疏水性(GRAVY)为-0.312,α螺旋、β片层和无规则卷曲的比例分别为40.04%、10.09%和45.87%。同源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都表明,龙脑樟Actin基因与香樟、山鸡椒的Actin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龙脑樟Actin基因片段的克隆,为深入研究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及龙脑樟遗传与进化关系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叁明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杨海宽,温世钫,章挺,李江[2](2019)在《GC-MS结合保留指数研究龙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谢佩吾,何波祥,汪迎利,张谦[3](2019)在《龙脑樟开发利用产业的标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针对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开发利用产业尚未形成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系统研究了龙脑樟资源培育与开发利用标准化技术,编制了龙脑樟开发利用产业的标准化体系,阐明了产业涉及的标准,主要包括:种苗生产标准、栽培管理标准、加工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锡州[4](2019)在《龙脑樟引种扦插繁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龙脑樟树叶被誉为天然冰片提取的最佳资源,通过对龙脑樟的引种及其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得出了一种全新的育苗方案,并且该方案是针对分段育苗而设计的,是一种科学且经济效益较高的综合育苗方案。该方案可以使扦插苗出圃率大大提高,从而降低龙脑樟的经济成本,最终促进其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03期)
汤行昊,范辉华,贺昱源,张拉,张娟[5](2018)在《龙脑樟龙脑含量变化及新梢生长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寻清龙脑樟鲜叶龙脑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新枝生长节律,确定龙脑樟枝叶的最佳采收季节。[方法]对龙脑樟鲜叶龙脑含量、新梢长、新梢基径、新梢一级枝数等生长性指标进行持续性测定和调查。[结果]鲜叶龙脑含量与鲜叶叶绿素指标测定数据的月变化规律呈"M"型;新梢长、新梢基径、新梢一级枝数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四段式,3—7月、9—11月表现为快速生长,在其余时间段生长缓慢或停滞。[结论]生产实践中,在7月对龙脑樟的当年生枝叶进行采收可取得较高的龙脑产量;或7月采收后,11月再对新抽的枝叶进行采收,达到1年采收2次目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31期)
唐湛,吴刚,米秀宝,苏燕兰[6](2018)在《龙脑樟组织培养新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龙脑樟的组织培养新技术,选用龙脑樟嫩枝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培养基筛选出适合龙脑樟各阶段的适宜植物激素浓度和配比,分别为:外植体培养基MS+6-BA0.5mg/L+NAA0.2mg/L;增殖培养基MS+6-BA1.5mg/L+NAA0.5mg/L;生根培养基MS+IBA0.5mg/L+NAA0.1mg/L。通过研究含有龙脑樟树外植体在不同浓度和不同种类激素配比培养基的生长情况,本文基本选出最适合龙脑樟树组织培养的培养基。(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8年21期)
荔淑楠,王引权,徐名刷,李建文,张卫平[7](2018)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龙脑樟鲜叶中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同时测定龙脑樟鲜叶中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龙脑樟鲜叶,60%乙醇重结晶,GC-MS法测定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的含量。色谱条件:色谱柱为石英毛细管柱(30.00 m×250.00μm×0.25μm),载气为高纯氦气,纯度≥99.999%,进样量1μL,柱温从60℃开始程序升温,流速1 mL/min,进样口温度280℃。质谱条件:电子能量70 eV,离子源温度230℃,溶剂切除时间5.0 min,扫描范围50~650 m/z,扫描模式为全扫描。结果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2.0×10~8X+1.0×10~8(r=0.999 9),Y=7.0×107X-3.0×107(r=0.999 9),Y=8.0×107X-8. 0×107(r=0.999 9),表明叁者分别在0.03~0.27μg,0.06~0.48μg,0.05~0.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叁者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 32%,95. 49%和97. 51%,RSD分别为1. 92%,0.85%和1.87%。从龙脑樟鲜叶中提取纯化后的右旋龙脑含量百分比均在98.09%以上,樟脑含量百分比较低,不含异龙脑。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精密度高,分析速度快,可作为龙脑樟药材的质量控制,并为龙脑樟药材的综合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温婷,陈周琴,张露,易敏,李燕山[8](2018)在《叶绿素荧光特性对龙脑樟配方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不同氮磷钾施肥量对龙脑樟(Cinnamomum camphora chvar.Borneol)矮林叶绿素荧光的影响,筛选出适合龙脑樟的最佳肥料用量,为龙脑樟的优质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研究以龙脑樟矮林为试材,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施肥设计,通过测定叶绿素荧光参数(F_o、F_m、F_v/F_m、F_v/F_o),研究不同施肥量对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不同量的氮磷钾肥的情况下,龙脑樟的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先随着光合辐射(PAR)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到一定光强后趋于稳定,光化学猝灭系数(qP)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下降,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加而增加,N_2P_2K_2处理下的ETR、qP最大,NPQ最小,说明N_2P_2K_2处理有利于提高龙脑樟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效率。而初始荧光(Fo)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下降后增加,最大荧光(F_m)、F_v/F_m、F_v/F_o则均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先增加后下降,均在N_2P_2K_2最小或最大,说明施加适量的氮磷钾肥可以提高龙脑樟的潜在光合能力和光化学活性,降低光抑制程度,使其获得较高的光合效率和光合潜能,促进龙脑樟的生长。(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卓培杰[9](2018)在《龙脑樟天然冰片含量预测模型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寻龙脑樟天然冰片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对龙脑樟新梢长、新梢基径、新梢一级枝数、鲜叶叶绿素、鲜叶含水率、天然冰片含量等生长、生理指标进行持续性测定和调查。结果表明:鲜叶叶绿素与天然冰片含量月变化规律相似,龙脑樟天然冰片含量(Y_1)与其它生长、生理指标的关联序为:鲜叶叶绿素(X_4)>新梢长(X_1)>新梢一级枝数(X_3)>新梢基径(X_2)>鲜叶含水率(X_5)。天然冰片产量与鲜叶叶绿素参数符合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0.0875x-1.8294(R~2=0.9499)。当叶绿素测定数据介于35.86~40.18之间时,符合率超过93.11%,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期刊2018年04期)
荔淑楠,王引权,马丽丽,徐名刷,冯超[10](2018)在《龙脑樟枝叶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龙脑樟枝叶平衡脱水的最佳干燥工艺,为龙脑樟新鲜枝叶的现代干燥工艺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分别观察龙脑樟枝叶的外观性状、粉末显微结构,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挥发油中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含量为指标,综合评价不同干燥温度、干燥湿度和干燥时间对龙脑樟枝叶品质的影响,探索龙脑樟枝叶干燥的最佳温度、最佳湿度和最佳时间,从而控制龙脑樟枝叶的质量,以优选最佳干燥工艺。结果在恒温、恒湿干燥条件下,随温度升高、干燥时间缩短,龙脑樟枝叶色泽明显变差,叶表面皱缩度变大,枝叶气味均变淡,油细胞密度变小,挥发油提取率和右旋龙脑含量均显着降低,异龙脑含量增加,其干燥品质变差。龙脑樟叶的最佳干燥工艺为温度40℃,湿度50%,时间5 h;龙脑樟枝的最佳干燥工艺为温度40℃,湿度30%,时间20 h。结论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作为龙脑樟药材现代产地加工的一种快速干燥方法。(本文来源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龙脑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5年生龙脑樟叶、干、根3个部位精油,利用GC-MS检测方法,结合保留指数(RI)分析法,对精油化学成分组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龙脑叶精油含固体粗龙脑和液体龙脑油2种物质,粗龙脑共鉴定出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97%,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2种;龙脑油共鉴定出2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73%,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16种。干精油共鉴定出27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8.97%,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14种。根精油共鉴定出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含量的99.89%,其中含量> 1.00%的化合物共14种。3个部位精油中所共有的化合物有20种,叶精油、干精油主要成分是龙脑,根精油中主要成分是黄樟油素,但龙脑含量极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龙脑樟论文参考文献
[1].张君诚,许晓颖,邹函卓,杨琳.龙脑樟Acti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J].叁明学院学报.2019
[2].杨海宽,温世钫,章挺,李江.GC-MS结合保留指数研究龙脑樟不同部位精油成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
[3].谢佩吾,何波祥,汪迎利,张谦.龙脑樟开发利用产业的标准化研究[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9
[4].张锡州.龙脑樟引种扦插繁殖技术研究[J].现代园艺.2019
[5].汤行昊,范辉华,贺昱源,张拉,张娟.龙脑樟龙脑含量变化及新梢生长规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
[6].唐湛,吴刚,米秀宝,苏燕兰.龙脑樟组织培养新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8
[7].荔淑楠,王引权,徐名刷,李建文,张卫平.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同时测定龙脑樟鲜叶中右旋龙脑、樟脑及异龙脑的含量[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8].温婷,陈周琴,张露,易敏,李燕山.叶绿素荧光特性对龙脑樟配方肥的响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8
[9].卓培杰.龙脑樟天然冰片含量预测模型初探[J].福建林业.2018
[10].荔淑楠,王引权,马丽丽,徐名刷,冯超.龙脑樟枝叶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优选[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