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研究利用一个天然的水稻紫黑壳突变体pbh为材料,对成熟时期颖壳中色素的成分和含量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通过图位克隆、荧光定量PCR等方法分析和研究了调控紫黑色颖壳基因以及类黄酮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水稻颖壳中的表达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紫黑壳突变体(pbh)来源于大田种植的05261和9311杂交组合的高后代群体,是一天然的自发突变体。该突变体在种子蜡熟期后(开花后20天)颖壳变成紫黑色,之前保持绿色。正在成熟的穗子呈现顶部紫黑色和基部绿色的混合色,到种子完熟期以后所有饱满的种子完全变成紫黑色颖壳且易落粒。我们利用紫黑色突变体与颖壳颜色正常品种巴利拉杂交(pbh×Ballila),构建遗传群体。通过遗传分析发现紫黑壳突变体性状受单显性基因控制,此外调查发现在材料中还存在调控种子果皮颜色的基因,但与紫黑色颖壳基因不连锁,两个性状可以看作是相互独立的基因来分别进行研究。而且所有的分离世代中的紫黑壳表型的单株都极易落粒,我们推测在突变体中落粒性状与紫黑色颖壳性状可能紧密连锁,或是由同一个基因决定的多种性状。与野生型相比,除了紫黑壳突变体穗长略长,千粒重有所增加外,其他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差别。2.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野生型和突变体成熟期水稻颖壳中的花青素和原花青素含量和成分的结果表明,与黄壳野生型材料相比,紫黑色颖壳突变体中可溶性的原花青素含量明显下降,而不可溶的原花青素水解后产生的花青素含量和成分没有显著差别。以原花青素的两个单体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标准品,用反相HPLC测定可溶性原花青素结果表明,紫黑壳突变体中几乎不含有表儿茶素或含量极少未检测出,其它可能属于原花青素多聚体成分,在同等检测条件下,峰图面积也显著变少,表明原花青素的总含量明显减少。3.利用(pbh×Ballila)的F2和F3群体将显性紫黑壳基因精细定位在第4染色体长臂端64.9Kb区间内。该区间共有12个ORF,通过对该区段测序发现,ORF1(multidrug resistance protein,命名为OsMRP)的第10外显子处有一单碱基的突变C→T,造成第1022位的缬氨酸(V)变成异亮氨酸(I);此外,ORF11(amino acid transporter family,命名为Bh4-5)的外显子中有22bp碱基的插入,与最近发表的Bh4基因为等位基因。为了确定控制紫黑色颖壳性状的基因,我们分别构建了OsMRP和Bh4-5两个基因的互补载体、过表达载体和干扰载体。但由于实验材料(亲本紫黑壳突变体和黄壳野生型)的愈伤组织易褐化,继代能力低而难于实行遗传转化,尚未得到以黄壳野生型为受体材料的互补和过表达单株;以紫黑壳突变体为受体材料的干扰单株。仅得到了以丽江新团黑谷、日本晴、kitaaki为受体材料的干扰植株,相关的实验正在进行中。4.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了OsMRP和Bh4-5两个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表明,OsMRP在水稻苗期和成熟期均有表达,而且在成熟期的叶和穗部中,突变体的表达显著高于野生型。而Bh4-5基因在成熟期的穗部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组织,且突变体中表达量高于野生型。5.通过对类黄酮途径相关的基因表达分析的发现,调控类黄酮物质生物合成的关键结构基因OsCHS、OsCHI、OsDFR、OsF3H、OsF3’H、OsGT在成熟期紫黑壳突变体各个组织中表达上调;参与类黄酮转运途径中的基因OsGST、OsAHA10、OsMATE主要是在紫黑颖壳突变体中高表达,但是同一基因在植株的局部组织(叶片或茎)中又以野生型的表达量较高;基因OsFLS、OsLAC和OsLAR在苗期的野生型与突变体中表达差异不明显,在成熟期突变体的叶中OsFLS、OsLAR高于突变体,而茎中却低于野生型。OsPAL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各个组织或时期表达量都很高,但是差异不显著,说明这个基因可能没有受到突变基因的影响。而调控原花青素前体表儿茶素的合成的OsANR基因在黄壳野生型各个组织的表达都显著高于紫黑壳突变体。这些结果显示在紫黑壳突变体的原花青素途径中的主要基因的表达都受到了影响,因此我们推测紫黑壳突变体可能是一个类黄酮代谢途径的一个突变体。6.分析成熟期的水稻颖壳中类黄酮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发现,与野生型相比,大部分类黄酮途径相关基因OsDFR、OsMRP、OsCHS、OsF3H、OsF3’H、OsAHA10、OsANS、OsGT、OsGST在突变体壳中表达上调,OsPAL、OsMATE、OsCHI、OsLAC和OsFLS这几个基因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中表达差异不明显。而与原花青素合成途径相关的两个基因OsLAC和OsANR的表达水平有所下调,该结果与分组织进行表达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因此,我们推测突变的基因可能正向调控类黄酮途径的基因在颖壳中的相关表达,而负调控原花青素合成相关的两个基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小议水稻颖壳不闭合、不结实现象[J]. 河南农业 2017(01)
- [2].2010年水稻白色颖壳现象研究初报[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6)
- [3].寿县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状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21)
- [4].小麦颖壳绒毛性状的驯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9(06)
- [5].水稻颖壳不闭合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20)
- [6].普通野生稻黑颖壳遗传分析及育种利用初探[J].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3)
- [7].水稻颖壳开裂变形原因的推导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2(04)
- [8].不同品种和施肥处理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症的影响[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
- [9].专用配方肥对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及产量的影响[J]. 农业灾害研究 2014(11)
- [10].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和节间基因的遗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4)
- [11].水稻施用颖壳不闭合专用肥的效果[J]. 农技服务 2011(06)
- [12].水稻颖壳畸形不结实产生原因及其预防[J]. 杂交水稻 2016(04)
- [13].一个水稻金黄色颖壳与节间基因的定位[J]. 核农学报 2012(07)
- [14].人工合成小麦的颖壳硬度和穗发芽抗性关系研究[J].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8(04)
- [15].江淮丘陵地区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生理因素浅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1(21)
- [16].神经网络对水稻种子颖壳闭合的识别研究[J]. 农业网络信息 2010(03)
- [17].水稻颖壳畸变不实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J]. 农技服务 2011(04)
- [18].水稻鞘腐病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 2011(03)
- [19].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转录组学分析[J]. 核农学报 2017(12)
- [20].晚稻生长后期颖壳变黑应辨因防治[J]. 农药市场信息 2019(20)
- [21].大麦白化颖壳突变体的遗传、生理及品质分析[J]. 核农学报 2013(11)
- [22].随州水稻“鹰钩嘴”形成的主要原因及预防对策[J]. 湖北植保 2011(06)
- [23].含中微量元素的有机无机复混肥在防治水稻颖壳不闭合现象上的试验研究[J]. 磷肥与复肥 2011(05)
- [24].小麦株高和茎秆不同部位砷镉磷含量与籽粒砷镉磷含量的关系[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7(01)
- [25].水分亏缺对不同小麦品种N、P、K分布与产量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 2017(08)
- [26].水稻种子颖壳开裂对活力的影响[J]. 种子世界 2008(02)
- [27].稻虾田旱青立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 2020(19)
- [28].一个水稻颖壳扭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J]. 中国水稻科学 2008(06)
- [29].颖壳不闭合水稻专用肥的生产与应用[J]. 化肥工业 2014(05)
- [30].联合收割机的维修保养、安全使用及存放[J]. 现代农机 2014(04)
标签:水稻论文; 紫黑色颖壳突变体论文; 精细定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