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广西西大明山隆起构造特征及其与周缘盆地的关系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构造地质学
作者: 周维博
导师: 吴淦国,汪新文
关键词: 西大明山隆起,逆冲推覆,断裂带,构造样式,构造应力场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论文在丰富的野外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与油气勘探等多方面资料与成果,以活动论和阶段论的思想为指导,应用构造解析、平衡剖面等技术,分析了西大明山隆起区的区域构造、深大断裂、构造样式、构造变形区带、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周缘盆地的关系,取得了以下认识: (1)研究区发育古生代至中三叠世海相沉积和晚三叠世至新生代陆相沉积两大套沉积地层,地层累计总厚度愈万米。 (2)控制西大明山隆起构造格架的是北东向断裂(下雷-灵马断裂带、扶绥断裂带、凭祥-东门断裂带)及北西向断裂(南丹-都安断裂带、右江断裂带),这些断裂带都是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北东向断裂带主要控制其形成演化,北西向断裂带主要影响变形区带的分布。 (3)研究区的构造样式包括挤压构造、伸展构造、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4大类;挤压构造为主体构造,表现为由南或南东指向北或北西方向的挤压逆冲和缩短位移。 (4)将西大明山隆起划分为八个构造变形区带:天等断褶带、武鸣断褶带、龙州断褶带、苏圩断褶带、崇左缓褶带、昆仑关凸起、大新凸起和南宁盆地,每个区带具有不同的构造特点;确定西大明山隆起的北部边界为下雷-灵马断裂带,南部边界为凭祥-东门断裂带。 (5)研究区的古应力场特征表现为:加里东运动主要为近南北向的挤压褶皱-隆升作用;海西运动主要为北西-南东向的挤压褶皱作用;印支运动主要为近南北向的挤压褶皱作用;燕山早期运动主要为北西一南东向的挤压;燕山晚期运动主要为北北东-南南西方向的挤压;喜山早期运动主要为近东西向挤压;喜山晚期为近南北向挤压。 (6)西大明山隆起的构造演化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震旦纪-志留纪的基底构造演化阶段;泥盆纪-中三叠世区域伸展裂陷阶段和晚三叠世-新生代挤压构造变形与隆升剥蚀阶段;对十万山盆地和南盘江坳陷起到分割和阻挡的作用;每个阶段与周缘盆地及油气演化有不同的关系。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1.1 区域构造背景
1.2 构造格架
1.3 沉积层特征
第二章 控制隆起的主要断裂带特征
2.1 南丹-都安断裂带
2.2 下雷-灵马断裂带
2.3 右江断裂带
2.4 凭祥-东门断裂带
2.5 扶绥断裂带
2.6 小结
第三章 构造变形区带及特征
3.1 构造单元划分
3.2 西大明山隆起的构造变形区带特征
3.3 小结
第四章 构造变形的几何学与运动学分析
4.1 构造样式
4.1.1 挤压构造
4.1.2 伸展构造
4.1.3 反转构造
4.1.4 走滑构造
4.2 平衡剖面与深部构造特征
4.2.1 滑脱层
4.2.2 平衡剖面的构造特征
4.3 小结
第五章 构造应力场
5.1 构造期的划分
5.2 构造应力场特征
5.3 小结
第六章 构造发展演化及其与油气关系
6.1 基底构造演化阶段(Z-S)
6.2 区域伸展裂陷阶段(D-T_2)
6.3 挤压构造变形与隆升剥蚀阶段(T_3-Q)
6.4 与油气的关系
6.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6-01-04
参考文献
- [1].广西西大明山地区燕山期岩浆活动及其成矿效应[D]. 张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
相关论文
- [1].华南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和动力学机制[D]. 郝义.中国海洋大学2010
- [2].湘桂地区构造运动对油气藏破坏作用研究[D]. 刘磊.中国石油大学2010
- [3].湘桂地区晚古生代沉积特征研究[D]. 郭桦.中国石油大学2010
- [4].广西罗维银铅锌矿床特征和成因[D]. 涂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 [5].桂中坳陷构造演化及油气保存条件分析[D]. 刘东成.中国石油大学2009
- [6].桂中坳陷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关系[D]. 白忠峰.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
- [7].云开地区糜棱岩岩石组构分析及其构造意义[D]. 丁桔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8].滇黔桂盆地及邻区石炭纪至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及三级海平面变化的全球对比[D]. 初汉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9].桂北河池—宜山断裂带构造演化及其与油气的关系[D]. 侯宇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
- [10].南盘江坳陷东部及邻区构造特征研究[D]. 任立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