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格列酮下调DC-SIGN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粘附和迁移

吡格列酮下调DC-SIGN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粘附和迁移

论文摘要

【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炎症和免疫性疾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体内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捕获的非整合蛋白(DC-specific ICAM-3 grabbing nonintegrin,DC-SIGN)是DC表面一种新型的凝集素受体。吡格列酮(Pioglitazone,Pio)是新一代的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inediones,TZD)胰岛素增敏剂,最近发现对AS有一定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Pio对DC表面DC-SIGN表达的影响,探讨Pio调节DC粘附和迁移功能拮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1、各种细胞的分离和培养:(1)用淋巴细胞分离液从健康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悬液分离单个核细胞,再用CD14+磁珠分选出纯度大于98%的CD14+单核细胞,用含20 ng/ml rhGM-CSF(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mae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10 ng/ml rhIL-4(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4)、10%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RPMI1640培养基培养,第5天收集悬浮细胞作为未成熟DC。(2)用0.1%Ⅰ型胶原酶从健康产妇剖宫产脐带消化获得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用含15%FBS,10 ng/ml rhEGF(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的M199培养基培养,用抗Ⅷ因子抗体鉴定呈阳性。2、细胞干预:使用不同浓度的Pio(0.1μmol/L、1.0μmol/L、10μmol/L)加或不加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拮抗剂GW9662(10μmol/L)干预DC24h。3、各种指标的检测:然后通过Western blot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检测Pio对DC表达DC-SIGN蛋白的影响,运用细胞粘附试验检测Pio对DC粘附功能的作用,运用细胞迁移试验检测Pio对DC迁移功能的作用。【结果】1、在倒置显微镜下见DC悬浮生长,聚集成簇,有大量胞质突起。2、Pio呈浓度依赖性下调DC-SIGN蛋白的表达,Pio 1.0μmol/L时就开始明显减少(P<0.05),尤其在较高浓度Pio 10μmol/L时,DC-SIGN蛋白表达的减少更明显(P<0.01或P<0.001),而且此作用能被GW9662逆转(P<0.05或P<0.01)。3、Pio呈浓度依赖性抑制DC粘附和迁移功能,Pio 1.0μmol/L时就开始明显降低(P<0.05),尤其在较高浓度Pio 10μmol/L时,DC的粘附和迁移降低更明显(P<0.001或P<0.01),而且此作用能被GW9662逆转(P<0.001或P<0.05),同时经抗DC-SIGN抗体作用后DC粘附和迁移较空白对照明显降低(P<0.001或P<0.01)。【结论】1、Pio呈浓度倚赖地下调DC表面DC-SIGN蛋白的表达,这种作用可以被PPAR-γ拮抗剂GW9662逆转。2、Pio呈浓度依赖性抑制DC的粘附和迁移,这个过程同样可以被PPAR-γ拮抗剂GW9662逆转。3、Pio通过激活PPAR-γ下调DC-SIGN蛋白的表达,抑制DC的粘附和迁移。

论文目录

  •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吡格列酮下调DC-SIGN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粘附和迁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