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株论文-施高翔,孙娟,姜晶晶,邵菁,汪天明

临床株论文-施高翔,孙娟,姜晶晶,邵菁,汪天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临床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念珠菌,生物膜,凋亡,苦参-蛇床子药对

临床株论文文献综述

施高翔,孙娟,姜晶晶,邵菁,汪天明[1](2019)在《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诱导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生物膜细胞凋亡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extract of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Cnidii fructus Coupletmedicines,ESCC)对白念珠菌外阴阴道念珠菌病(VVC)临床株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以256、512、1 024μg·mL~(-1)的ESCC处理白念珠菌VVC临床株后,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态结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凋亡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白念珠菌生物膜细胞Caspase酶活性和细胞核的损伤情况。结果终浓度>256μg·mL~(-1)的ESCC可影响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生物膜细胞的形态结构,提高胞内ROS,降低MMP,升高Caspase酶活性,损伤细胞核。结论 ESCC可通过诱导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生物膜细胞凋亡而发挥抗真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期刊2019年08期)

施高翔,姜晶晶,汪云霞,赵婷,邵菁[2](2019)在《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着重研究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Extract of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Cnidii Fructus Couplet medicines,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的MIC_(80);XTT减低法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分别在4 h、8 h、12 h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微孔板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成熟生物膜的影响;qRT-PCR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菌丝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ESCC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MIC_(80)在512~1024μg/mL之间,可显着降低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细胞增殖活性;ESCC可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并可影响成熟生物膜的完整性。PCR结果显示ESCC可显着降低ALS1、ASL3、HWP1等基因转录水平。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苦参-蛇床子1∶1药对水提物可通过下调白念珠菌菌丝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从而抑制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影响其代谢活性,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可破坏完整生物膜的完整性,从而起到抗真菌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真菌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高红,张琰,章丹阳,杨元斌,叶硕[3](2019)在《2017年宁波市副溶血弧菌临床株病原学和分子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宁波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病例中副溶血弧菌流行情况、毒力基因携带、耐药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特征。方法对2017年宁波市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哨点分离副溶血弧菌进行菌株复核、血清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耐药检测,并对部分O3:K6血清型菌株进行MLST分子分型。结果 2017年11家哨点共检测粪便和肛拭子标本共3467份,分离到318致病株,检出率为9.17%;副溶血弧菌的检出阳性率最高,为4.87%。169株副溶血弧菌分为18种血清型,最主要的血清型为O3:K6,其次为O4:K44和O4:KUT。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携带率高,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基因(trh)携带率低,有16株不携带这两种毒力基因。副溶血弧菌对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为100%;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达98.82%;共检出15株多重耐药菌株。30株O3:K6血清型菌株MLST分型均为ST3。结论应加强对副溶血弧菌的监测,尤其是加强对细菌耐药的监测。(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林洪亮,栾小静,马晓宁[4](2019)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检测分布及紫外线照射对其灭菌效果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本院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分布和耐药情况,并采取有效的院内感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本院住院与门诊2016年1月-2017年6月检出的鲍曼不动杆菌319株,对菌株的科室分布、分离部位、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呼吸内科采用延长近距离紫外线消毒有效性进行分析。结果 319株鲍曼不动杆菌主要分布科室为ICU、呼吸内科病房、烧伤科病房; 2017年与2016年同期耐药情况比较耐药率稍有上升;使用紫外线灯近距离(0.5m),进行8 h消毒有效。结论 ICU和呼吸内科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最高发病区,在呼吸内科和ICU应采取有效消毒隔离措施,对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唐婕[5](2019)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耐药、毒力特征及其与Abal/AbaR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为重要的临床机会性致病菌,在院内感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所引发的临床抗感染治疗失败以及院内感染的爆发流行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群体感应(Quorum sensing,QS)是细菌通过感知群体密度来协调自身群体行为的一种机制,在细菌中广泛存在,参与包括细菌毒力和致病过程在内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调节。鲍曼不动杆菌QS系统新近发现,由AbaI/AbaR二组分系统组成,目前关于鲍曼不动杆菌群体感应系统对细菌毒力和耐药的调控作用和机制尚不明晰。本研究从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入手,明确其耐药和毒力特征,分析AbaI/AbaR群体感应系统在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中的存在状况,探究其与细菌毒力和耐药的关系。上述问题的阐明,对于我们应用QS系统调控鲍曼不动杆菌毒力,有效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与结果:(1)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耐药特征:本研究共收集鉴定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80株,通过药物敏感性测定、耐药基因的筛选及国际克隆分型明确了菌株的耐药特征。当前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达75%,除对米诺环素和多粘菌素尚保持较高敏感性外,对氨苄西林等17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率均大于50%;临床株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主要包括bla_(TEM)(40/80,50%)、bla_(IMP1)(61/80,76.25%)、bla_(AmpC)(33/80,41.25%)、bla_(OXA-23-like)(42/80,52.5%)和bla_(OXA-51-like)(80/80,100%);克隆分型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国际克隆II型(IC-II)菌株最为流行。(2)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毒力特征:我们分别检测了所有临床分离株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表面运动性、对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的黏附、侵袭能力以及对大蜡螟的感染毒性。结果显示:不同临床株各项毒力特征差异较为显着。95%(76/80)的Ab临床株具有生物膜形成能力,其中38株表现出较强的生物膜形成能力(+++),4株未见明显生物膜形成(-)。细菌表面相关运动能力总体较弱,仅有5株(5/80,6.25%)表现出较强的表面相关运动能力。不同临床株对A549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差别较大,其中35株(35/80,43.75%)表现出较强的黏附能力,56株(56/80,70%)表现出一定的侵袭能力。大蜡螟感染实验发现有16株(16/80,20%)具有较强的大蜡螟感染毒性(感染1天后存活率小于50%,感染6天后存活率为0)。(3)群体感应系统携带状况及与细菌耐药和毒力的相关性研究:通过PCR方法检测群体感应系统abaI、abaR基因的携带状况,应用生物传感菌检测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信号分子的产生情况。结果显示:62株(62/80,77.5%)临床株携带abaI及abaR基因,其中有24株(24/80,30%)通过生物传感菌检测到AHLs信号分子产生。对鲍曼不动杆菌群体感应系统携带状况与其耐药情况、毒力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abaI和abaR基因的携带与细菌耐药显着相关;所有表现出表面相关运动能力的菌株都携带abaI基因和abaR基因并检出AHLs信号分子;携带abaI基因和abaR基因以及产AHLs的临床株表现出更强的侵袭A549细胞的能力。AHLs检测阳性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对大蜡螟的感染毒性高于AHLs检测阴性的菌株。结论:(1)当前吉林省院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磺胺类抗生素广泛耐药,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临床株以国际克隆II型(IC-II)菌株最为流行。(2)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毒力特征差异较为显着,具有较普遍的生物膜形成能力、部分菌株表现出较强的表面相关运动能力、对A549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能力及大蜡螟感染毒性。(3)临床菌株广泛携带AbaI/AbaR群体感应系统,且该系统与细菌耐药、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及大蜡螟感染毒性显着相关。(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董丹丹,刘真真,李笃军,张会,赵辉[6](2019)在《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Amp 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是临床抗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近几年,碳青霉烯类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在全球范围内逐年增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挑战~([1,2])。弗氏柠檬酸杆菌是柠檬酸杆菌属最常见的分离株,也是医院感染中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因此,我们(本文来源于《中国实验诊断学》期刊2019年03期)

林君,曹利[7](2019)在《重庆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的分子型别与耐药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重庆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菌株的分子型别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为防控该地区金葡菌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重庆地区西南医院临床分离的1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特征性基因扩增区分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再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spa分型、SCCmec分型、agr分型等方法检测金葡菌的型别,采用PCR检测pvl毒力基因,药敏试验分析菌株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四环素等13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析菌株的耐药谱。结果 110株金葡菌中有59株为MRSA,51株为MSSA,MRSA阳性率为53.6%。59株MRSA分为11种spa型和8种ST型,优势流行克隆为ST239-MRSA-Ⅲ(57.6%,34/59),pvl毒力基因检出率为23.7%(14/59)。51株MSSA分为27种spa型和18种ST型,agrI型占68.6%(35/51),pvl检出率为7.8%(4/51)。药敏结果显示59株MRSA均为多重耐药(MDR)菌株,51株MSSA中有24株为MDR菌株。结论重庆地区流行的MRSA以ST239-MRSA-Ⅲ为主,而MSSA表现出较高遗传多样性,发现ST121等高毒力、高耐药性菌株,值得高度重视。(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李冰纯,李昕龙,林焕彩,周燕[8](2018)在《姜黄素对变链菌临床株生物膜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估姜黄素对变链菌标准株生物膜的抑制作用。方法从课题组前期保存的变链菌临床株中选取18株,9株来自重症婴幼儿龋组,9株来自无龋组。姜黄素浓度为500μg/ml。使用含1%蔗糖的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形成24小时成熟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实验(Crystal Violet stains assay,CV)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观察姜黄素处理后变链菌生物膜量的变化、死活菌的组成、生物膜厚度以及胞外多糖量的变化。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婴幼儿龋组的变链菌临床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高于无龋组。两组间产酸能力无明显差异。姜黄素处理5分钟后,两组间生物膜活力和胞外多糖无明显变化,24小时后两组间生物膜活力和胞外多糖减少,且重症婴幼儿龋组降低能力更明显。结论姜黄素具有降低变链菌临床株生物膜致龋毒力的能力,具有发展成为新型防龋药物的潜能。(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8-10-25)

袁瑾懿,徐晓刚,胡付品,郭燕,杨洋[9](2018)在《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喹诺酮类耐药性及ST494型菌株耐药机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琼脂稀释法测定112株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对常用喹诺酮类敏感性,对其中48株细菌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PCR检测特征克隆耐药基因。结果该院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敏感率均低于40%。环丙沙星不敏感菌株中存在克隆传播趋势。ST494型(18.8%)为仅次于ST11型(31.2%)的主要肺炎克雷伯菌ST型别。ST494型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可产多种β内酰胺酶,oqxAB基因、gyrA基因存在单位点突变,部分菌株携带qnrD、aac-(6')-lb-cr和armA基因,因而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耐药率高,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亦达22%,但对替加环素、四环素均敏感。结论多重耐药克隆ST11和ST494是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主要的ST型,导致该院肺炎克雷伯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程度甚高。其中ST494型对替加环素和四环素类高度敏感,提示此类药物或可成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治疗优选。(本文来源于《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徐媛[10](2018)在《上海2家教学医院曲霉菌临床株的遗传多样性及药敏监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曲霉菌(Aspergillus)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的丝状真菌,约300余种,其中大多数曲霉菌种仅无性阶段被描述,属于半知菌;少数菌种如烟曲霉已同时发现并描述无性及有性阶段,被归入子囊菌。曲霉菌常见于湿润的土壤、发霉腐烂的面包、谷类等,其中少数菌种可感染人类导致严重疾病。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人群数量的增多,侵袭性曲霉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易于累及造血干细胞、实体器官移植后及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患者,其早期诊断困难,死亡率长期居高不下。烟曲霉是临床最主要的致病曲霉菌种,近年来发现其对唑类药物耐药率不断上升,且非烟曲霉感染引起的侵袭性曲霉菌病也不断增加。值得注意的是,曲霉菌各菌种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有显着不同。目前临床上传统的曲霉菌鉴定模式,不能及时准确的将菌株鉴定至种的水平,这常常制约临床采取恰当的治疗方案。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地区,包括上海等医疗中心城市,有关的曲霉菌临床分离菌株的遗传多态性及体外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监测等研究工作还很不够,尤其缺乏系统地持续性监测调查。因此,本研究随机选取了上海地区2家叁级甲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对分离自深部体液样本的曲霉菌株进行了持续2年的分离、培养及保藏,并应用最新的分子标记技术及药敏监测操作规范,对相关曲霉菌临床分离株的种群遗传多态性以及药物敏感性进行研究,为提高上海乃及我国的曲霉病临床诊治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及研究基础。研究目的第一,通过多基因测序及序列分析等分子标记技术对相关曲霉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明确相关曲霉菌株的种群构成及种内遗传变异特征;第二,通过体外药敏试验调查相关菌株对现有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第叁,对筛选出的曲霉菌耐药烟曲霉菌株,检测其唑类耐药突变位点,初步分析其耐药的演化分子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对分离自上海地区两家教学医院住院患者的深部体液样本的相关菌株,采用核酸扩增技术分别对ribosomal 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region(ITS)、β-tubulin和calmodulin叁个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与NCBI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后初步鉴定至种水平;分别利用上述叁个基因及联用其序列,利用MEGA7.0软件,采用K2+G模型和K2+G+I模型,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每一菌株鉴定至种的水平,并比较ITS,β-tubulin和calmodulin叁个单基因片段序列对鉴定曲霉菌属的优劣。第二部分利用最新的肉汤微量稀释法(CLSI M38-A2方案),对相关曲霉菌临床分离株进行9种临床一线抗真菌药物的体外敏感性试验,并筛选出耐药菌株。第叁部分将药敏试验中筛选出的对唑类耐药烟曲霉进行cyp51A基因的扩增及测序,与唑类敏感烟曲霉菌株(GenBank accession no.AF338659)进行序列比对,确定其耐药突变位点。结果第一部分本研究中收集的菌株菌种构成包括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塔宾曲霉(Aspergillus tubingensis)、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溜曲霉(Aspergillus tamarii)、构巢曲霉(Aspergillusnidulans)和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共9种曲霉菌,其中以烟曲霉(54.6%;59/108)为主。相关菌株主要分离自呼吸系统标本(90.7%;98/108),且烟曲霉(58.2%;57/98)为呼吸系统的最主要致病曲霉菌;然而在来自非呼吸系统标本的曲霉菌株中,非烟曲霉菌(75%;6/8)多于烟曲霉(25%;2/8)。第二部分在本研究中应用的棘白菌素类、唑类和多烯类等9种抗真菌药物中,棘白菌素类药物对相关曲霉菌菌株的抗菌活性最高(MEC_(50) 0.03μg/ml;MEC_(90)0.25μg/ml),其次为唑类(MIC_(50) 0.5μg/ml;MIC_(90) 2μg/ml)及多烯类(MIC_(50) 1μg/ml;MIC_(90)2μg/ml)。其中棘白菌素类药物中以阿尼芬净的敏感性最高(MEC_(50) 0.03μg/ml;MEC_(90)0.03μg/ml);唑类药物中以泊沙康唑的敏感性最高(MIC_(50) 0.25μg/ml;MIC_(90) 0.5μg/ml)。另外,我们发现相当比例的菌株(34.3%的MIC值≥2μg/ml)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下降,值得警惕及后续相关研究进一步监测。第叁部分本次研究中发现烟曲霉的唑类耐药率约6.8%,且首次在上海地区发现存在TR46/Y121F/T289A突变位点的烟曲霉菌株;同时,我们还发现了2株对唑类耐药的烟曲霉菌株同时存在F46Y,G89G,M172V,N248T,D255E的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中收集自2所教学医院的曲霉菌临床分离菌株种类主要包括烟曲霉、黄曲霉、黑曲霉、塔宾曲霉、聚多曲霉、溜曲霉、构巢曲霉和土曲霉这8个菌种,烟曲霉仍是优势致病曲霉菌种。体外抗真菌药敏试验提示,棘白菌素类药物对本次研究收集的曲霉菌株的抗菌活性最高,其次为唑类、多烯类。烟曲霉菌株对唑类耐药率有所上升,且相关耐药突变位点存在丰富的多样性,且首次在上海地区发现含TR46/Y121F/T289A突变位点的交叉耐药烟曲霉菌株,提示相关耐药菌株存在多种起源及演化途径,值得真菌病学、医学真菌学及流行病学等领域的学者警惕,未来在上海地区就烟曲霉临床与环境分离菌株对唑类药物的耐药趋势进行系统的、长期的监测研究对于临床侵袭性曲霉病的诊治是非常必要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期刊2018-05-01)

临床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文着重研究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Extract of Sophorae Flavescentis Radix—Cnidii Fructus Couplet medicines,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的抑制作用。方法实验通过微量液基稀释法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的MIC_(80);XTT减低法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倒置显微镜分别在4 h、8 h、12 h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微孔板观察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成熟生物膜的影响;qRT-PCR检测ESCC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菌丝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显示,ESCC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MIC_(80)在512~1024μg/mL之间,可显着降低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细胞增殖活性;ESCC可抑制白念珠菌VVC临床株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并可影响成熟生物膜的完整性。PCR结果显示ESCC可显着降低ALS1、ASL3、HWP1等基因转录水平。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苦参-蛇床子1∶1药对水提物可通过下调白念珠菌菌丝和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转录水平,从而抑制酵母-菌丝二相性转换,影响其代谢活性,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并可破坏完整生物膜的完整性,从而起到抗真菌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临床株论文参考文献

[1].施高翔,孙娟,姜晶晶,邵菁,汪天明.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诱导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生物膜细胞凋亡作用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9

[2].施高翔,姜晶晶,汪云霞,赵婷,邵菁.苦参-蛇床子药对提取物对白念珠菌VVC临床株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9

[3].高红,张琰,章丹阳,杨元斌,叶硕.2017年宁波市副溶血弧菌临床株病原学和分子特征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9

[4].林洪亮,栾小静,马晓宁.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检测分布及紫外线照射对其灭菌效果的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5].唐婕.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株耐药、毒力特征及其与Abal/AbaR群体感应系统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6].董丹丹,刘真真,李笃军,张会,赵辉.弗氏柠檬酸杆菌临床株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

[7].林君,曹利.重庆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株的分子型别与耐药性检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8].李冰纯,李昕龙,林焕彩,周燕.姜黄素对变链菌临床株生物膜影响的研究[C].2018年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十八次口腔预防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8

[9].袁瑾懿,徐晓刚,胡付品,郭燕,杨洋.肺炎克雷伯菌临床株喹诺酮类耐药性及ST494型菌株耐药机制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

[10].徐媛.上海2家教学医院曲霉菌临床株的遗传多样性及药敏监测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2018

标签:;  ;  ;  ;  

临床株论文-施高翔,孙娟,姜晶晶,邵菁,汪天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