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对比研究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对比研究

论文题目: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对比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作者: 郑斗汉

导师: 何瑞虹

关键词: 韩国跆拳道,中国武术,国际化,策略,比较

文献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中国与韩国的文化交往可以追溯到远久的年代,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也有很深的联系。跆拳道是韩国国民的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韩国国民体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自从1973年5月28日世界跆拳道联盟(WTF)成立以来,在内容、形式、竞技制度和规则上进行不断的改造,使其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接轨。经过1988年、1992年两届奥运会的表演(临时)项目,到2000年,在悉尼奥运会上发展成为了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如今,武术经过快速的发展也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项目。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IWUF)成立起,武术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在世界各地得到传播和发展。1990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以及1994年在日本广岛举行的十二届亚运会,武术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使武术在走向世界体坛的前途中树立了新的里程碑。2008年中国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证明了武术将走向世界是大势所趋。韩国跆拳道国际化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国际组织、海外示范(教练、师傅)起到的相关作用。因此,从这三个方面开始着手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比较研究,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对韩国跆拳道国际化发展及其自身体系起着重要作用的段位制与中国武术开始不久、试点阶段的段位制进行深层比较,并结合当前中国武术推广策略方面尚待解决的问题对中国武术国际化发展做初步展望。结论1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是东方技击术的代表。它们既有完整的内容体系,而还包含东方的哲学思想。因此,它们在自身国际化发展的路上,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2虽然中国武术的竞赛化及国际化的开始与韩国跆拳道相比较早,但由于60年代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动乱,武术发展基本上是处于停滞状态。而此时正逢韩国跆拳道发展的鼎盛时期,3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都是各国民族精神与体育项目的代表。因此能够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得到正规的发展。4韩国跆拳道的国技院与中国武术的武术院,在其成立目的及职能方面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但在具体操作方面,跆拳道的国技院更为活跃一些。5 1973年成立了世界跆拳道联盟(WTF)。世界跆拳道联盟,目前举办了16届世锦赛,拥有177个会员国。1990年,国际武术联合会(IWUF)在北京正式成立。国际武术联合会,目前举办了7届世锦赛,拥有101个会员国。6韩国跆拳道是从60年代以个人示范为主要输送方式开始向海外传播的。1972年起,韩国政府开始给非同盟国家及发展中国家无偿派遣跆拳道的示范。中国武术的海外传播从古已有。198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提出了“要积极稳步地把武术推向世界”,在这一方针的指导下,自1982年起,中国武术协会先后选派了一批优秀的武术运动员教练员。7韩国跆拳道的段位制是比较完整的制度,而中国武术的段位制是正处于试点阶段。韩国跆拳道的段位制对跆拳道的国际化做了很多方面的贡献。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现况

1.3 研究任务

1.4 有关概念的界定

1.4.1 韩国跆拳道的概念

1.4.2 中国武术的概念

1.4.3 竞技跆拳道

1.4.4 竞技武术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研究法

2.2.2 专家访问法

2.2.3 逻辑方法

3.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过程的对比分析

3.1 韩国跆拳道的国际化发展

3.1.1 韩国跆拳道的国际化开始阶段

3.1.2 韩国跆拳道形成竞赛化的阶段

3.1.3 韩国跆拳道飞跃国际化的阶段

3.2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发展

3.2.1 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开始阶段

3.2.2 中国武术形成竞赛化的阶段

3.2.3 中国武术飞跃国际化的阶段

3.3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过程的比较

3.3.1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国际化开始阶段的比较

3.3.2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形成竞赛化阶段的比较

3.3.3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飞跃国际化阶段的比较

4.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推广模式的对比分析

4.1 韩国跆拳道的推广模式

4.1.1 韩国跆拳道的政策

4.1.2 韩国跆拳道的组织机构

4.1.3 韩国跆拳道的派遣教练

4.2 中国武术的推广模式

4.2.1 中国武术的政策

4.2.2 中国武术的组织机构

4.2.3 中国武术的派遣教练

4.3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推广模式的比较

4.3.1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政策比较

4.3.2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组织机构比较

4.3.3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派遣教练比较

5.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推广的深层对比分析

5.1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段位制对比分析

5.1.1 韩国跆拳道的段位制

5.1.2 中国武术的段位制

5.1.3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的段位制的比较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7. 致谢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12-27

参考文献

  • [1].韩国跆拳道和中国武术的国际发展战略对比研究[D]. 沈贞浩.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 [2].中国武术与韩国跆拳道国际化发展的对比研究[D]. 李彬彬.湖南科技大学2015
  • [3].河南省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师资培训现状与对策研究[D]. 白俊哲.河南大学2017
  • [4].菏泽市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发展及对策研究[D]. 韩艳凯.杭州师范大学2017
  • [5].山东省武术段位制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 刘龙.曲阜师范大学2016
  • [6].普通高校武术段位制推广模式研究[D]. 陈浩.河南大学2016
  • [7].河南省普通高校武术段位制推广现状与对策研究[D]. 管茂森.河南大学2016
  • [8].甘肃省武术段位制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 孙梓杰.西北民族大学2016
  • [9].山西省武术段位制的实施现状及对策[D]. 李婷.山西师范大学2016
  • [10].中国武术段位制在河南省高校实施中的社会学分析[D]. 贾佳.郑州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从散打与跆拳道的比较研究析论竞技散打的发展[D]. 邱郁.福建师范大学2007
  • [2].保定市道馆式跆拳道运营模式的研究[D]. 付超.北京体育大学2005
  • [3].北京高校开展跆拳道运动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 马晓利.北京体育大学2004
  • [4].我国武术科研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 苏跃金.北京体育大学2005
  • [5].中国优秀女子跆拳道运动员技战术特征研究[D]. 谢云.北京体育大学2005
  • [6].吉林省跆拳道俱乐部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研究[D]. 刘广君.东北师范大学2007
  • [7].山西省跆拳道运动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 高明.山西大学2007
  • [8].我国跆拳道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 辛静.西南大学2008
  • [9].人际关系对跆拳道锻炼坚持性的影响[D]. 钟宏.武汉体育学院2006
  • [10].武术国际传播策略研究[D]. 郭强.广西师范大学2006

标签:;  ;  ;  ;  ;  

韩国跆拳道与中国武术竞技项目的国际化发展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