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从1958年开始,一场声势浩大的大跃进民歌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这是中国当代文学运动和中共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大跃进民歌运动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我党在文艺领域的一次重大实践活动。这场运动是大跃进运动中的文艺跃进,它的产生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形势的产物。它与大跃进运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大跃进运动催生了大跃进民歌运动;另一方面,大跃进民歌运动加剧了当时普遍存在的浮夸风和唯意志论,对大跃进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大跃进民歌运动的产生与发展与大跃进时期普遍存在的几种社会心理分不开,主要包括急于求成心理、攀比竞赛心理、“左”比右好的保守心理以及盲目崇拜心理。其中,大跃进时期知识分子的政治文化心理对大跃进民歌运动又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大跃进民歌运动的产生还与当时最高领导人毛泽东的个人意志分不开,它包含着毛泽东对于崭新的共和国文化的设想。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开展的政治动员曾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促使中共取得了革命斗争的胜利,壮大了中共自身的力量,并使广大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激发中国人民对大跃进运动的热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再次寻求在革命斗争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政治动员,并把大跃进民歌运动作为政治动员的手段,发动了一场全民性的造诗运动。而这种政治动员忽视了客观规律,带有“左”倾色彩,因此,它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它促进了党内个人崇拜的蔓延和我国政治庸俗化的发展。“大跃进”及那场轰轰烈烈的大跃进民歌运动都已经尘埃落定,我们透过发黄的报刊杂志回顾那场民歌运动,当看到九十五岁的隔世老人“拐杖腾空神色勇,仗花飞溅似蛟龙。唱着歌儿感谢党,感谢毛主席恩隆”的时候,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歌舞颂盛世”的时代氛围。虽然大跃进民歌运动已经过去50年,但无论作为历史的鉴戒,还是作为文学的鉴戒,都不会成为过去。我们应该从这种政治动员的消极影响中总结经验教训,反思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