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者: 吴玉军
导师: 韩震
关键词: 非确定性,确定性,现代性,生存
文献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在当代纷繁复杂的哲学流派中,对非确定性问题的关注,构成了它们共同的理论旨趣。当代哲学对非确定性问题的关注,反映了现代人的基本生存现实:高度流动的现代社会与人的无根基状态。本文力图从现代人的这一基本生存情境出发,深入到非确定性问题的探讨当中。从理论变革角度看,在确定性追求的道路上,人类总体上先后经历了神话思维、本体论思维以及主体性思维等不同的阶段。现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正是体现为外在神秘力量的不断衰微和自我力量的不断伸张。从自身当中而非外在的权威中寻找确定性的生存根基,这一方面构成了确定性追寻的现代形态,另一方面也颠覆了原有的秩序框架,将自我非确定的感性欲望凸显了出来。围绕自我而展开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境遇。现代社会的发展体现为自我力量不断增长和社会世俗化不断增强的过程。自我不仅日益摆脱外在枷锁的束缚,而且也不断摆脱自身理性对非理性欲望的控制,从而将自我感性的、经验的一面最为充分地表现出来。但丧失了形而上追求的现代人也失去了其完整性和崇高性,最终导致自我的碎片化。现代社会不再将共同体看作首要的东西,而是将自我意识、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作为自身努力的方向。摈弃了共同体束缚的原子化的个人主义有力地促进了个体自由权利的实现,但同时也将多元主义的种子撒播开来,从而使得价值共识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体现为人以自我意识为基点,力图将外在的自然纳入一个确定化轨道的过程。但是,以主观性保证确定性的努力,奠定了现代技术限定自然、强求自然的基础。现代科学技术在抽象化运用的过程中,对复杂的自然进行了简单化处理,在力图使自然的发展按照人自身的确定轨道运行的过程中,造成了人为的风险和危机,从而危及现代人的生存。总之,以自我为根基寻求确定性的现代性实践,是在二元对立的框架下展开的。它所展现的是自我与自然、自我与社会、经验与超验的对立。封闭、冲突代替了对话,僵化、对峙代替了和谐。力图追求确定性的现代性实践,并没有顺利地向着人们预期的目标前进。现代人在不断取得进步的同时,却也面对着自我认同焦虑、价值共识困境和非安全感增强等生存困境。生存的无根基状态成为现代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的突出问题。正因如此,冲破自我独断的二元对立框架,建构一种新型的自我观,以便为现代人的生存奠定坚实的根基,理应成为当代社会和当代哲学努力的基本方向。立足于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自我观和理性观,为我们重建确定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引论:流动的现代社会与无根基的人
第一节 流动的现代社会
第二节 人的无根基生存
第三节 自觉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第二章 非确定性凸显的理论脉络
第一节 分析前提:非确定性概念阐释
第二节 自我的压制:确定性追求的前现代形态
第三节 自我的建构:确定性追求的现代形态
第四节 自我的解构:非确定性的凸显
第五节 确定性、非确定性与人的存在
第六节 相关概念的阐释以及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
第三章 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认同焦虑
第一节 认同:自我同一性和确定感的追寻
第二节 差异权力的伸张与自我的碎片化
第三节 飘零生存与自我归属感的匮乏
第四节 感性欲望的膨胀与自我意义感的丧失
第四章 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共识困境
第一节 合理多元化社会与绝对确定性原则的解构
第二节 多样化选择与个体自由权利的实现
第三节 非确定性条件下的共识困境
第五章 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非安全感
第一节 绝对必然性的建构
第二节 绝对必然性的解构
第三节 和谐生存的颠覆与风险社会的产生
第六章 非确定性与现代人的生存价值取向
第一节 无根基生存状态的拯救之道:对几种观点的考察
第二节 理性生存观:现代人应有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后 记
发布时间: 2006-08-10
相关论文
- [1].人的生存本体论结构[D]. 刘翠.黑龙江大学2003
- [2].哈贝马斯的话语民主理论研究[D]. 杨礼银.北京师范大学2006
- [3].“第三条道路”价值观批判[D]. 郑伟.北京师范大学2004
- [4].解析与建构:企业价值观解读[D]. 李晓东.北京师范大学2003
- [5].论政治哲学中的道德预设[D]. 欧阳向英.北京师范大学2003
- [6].重建理性主义信念[D]. 韩震.北京师范大学1997
- [7].思考与判断:汉娜·阿伦特的哲学—政治之思[D]. 陈高华.北京师范大学2007
- [8].现代社会中的信任[D]. 倪霞.北京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