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诱导特性论文-韦晓莹,李心元,吴环宝,王天鹤,贾晓东

光诱导特性论文-韦晓莹,李心元,吴环宝,王天鹤,贾晓东

导读:本文包含了光诱导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氧化钒薄膜,太赫兹波,调制,光诱导

光诱导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韦晓莹,李心元,吴环宝,王天鹤,贾晓东[1](2019)在《光诱导氧化钒薄膜原位太赫兹波调制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磁控溅射及快速热氧化法在c-Al_2O_3基底制备出高质量的氧化钒薄膜。首先,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钒薄膜表面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均方根粗糙度约为16.75 nm,主要成分为VO2和V_2O_5,V~(4+)离子的含量为78.59%,所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具有稳定的热致相变特性;其次,光诱导下薄膜的THz波调制特性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激励光功率增大,薄膜的THz透过率逐渐减小;最后,经过多次原位反复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氧化钒薄膜具有稳定可逆的THz波调制特性,可应用于太赫兹开关和调制器等集成式太赫兹功能器件。(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余江海[2](2017)在《掺杂Bi系半导体材料的光诱导功能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部分的Bi系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低于3.2eV,在可见光内具有一定的光响应范围,在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贵金属可以和半导体形成异质结促进光生电子的转移,Ag由于比其他贵金属价格更廉价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利用Ag掺杂获得的材料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鉴于上述优点,本实验利用酯化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铋系半导体材料。此种方法加入硝酸作为溶剂,使整个体系在较低的pH值;丙酮作为稳定剂,丙叁醇作为络合剂。并采用DTA研究了凝胶的热反应过程;采用XRD、SEM、EDS、UV-VisDRS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响应性能。通过不同的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出系列CuBi2O4、ZnBi2O4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采用活性艳红K-2G作为模拟降解液,将制备的样品作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染料来探讨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烧结600℃保温3h制备的(CuBi2O4、ZnBi2O4的光催化效率最好,2h降解率为91.5%和95.2%。采用贵金属Ag对CuBi2O4、ZnBi2O4进行改性研究,通过SEM观察发现Ag-CuBi2O4为柱状结构,Ag-ZnBi2O4为片状结构,通过EDS分析可知,Ag掺杂进入Bi系半导体结构中,通过UV-Vis发现Ag-CuBi2O4、Ag-ZnBi2O4在450-600nm的光吸收能力增强;通过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探讨了 Ag掺杂量对CuBi2O4、ZnBi2O4可见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为2mol%Ag-CuBi2O4、5mol%Ag-ZnBi2O4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其在80分钟时降解率就已经达到96.2%和95.2%,就已经达到纯CuBi2O4、ZnBi2O4的2h光催化降解效率。经过5次循环实验,2mol%Ag-CuBi2O4、5mol%Ag-ZnBi2O4的光催化性能仍然保持在90%、84%以上,得出制备的Bi系半导体是光催化性能优异且光照稳定的可见光光催化剂。通过对2mol%Ag-CuBi2O4和TiO2进行复合,形成异质结半导体结构,将其作为光阳极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性能测试,得出当复合量为2wt%时,光电转换效率提高最大,其中短路电流由9.54 mA/cm2提高到14.04 mA/cm2,增加了 47.2%,转换效率由3.78%提高到4.92%,增加了 30.2%。(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纪文[3](2015)在《铋系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诱导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iO2由于无毒、廉价、易得和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目前研究最为广泛的光催化材料。但是它的光生电子空穴容易复合,可见光响应较差,难以实际应用,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各种改性修饰,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然而经过改性的TiO2光催化材料制作过程相对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推广应用,而且相关研究已经进入瓶颈阶段。开发出高效利用太阳光、且制备过程相对简单的新型光催化材料更具有实际意义,成为研究光催化材料的另一个新突破点。尖晶石作为一种新的窄带隙半导体光催化材料,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而铋系尖晶石光催化材料的相关研究还很少。据此,本课题组系统的研究了铋系光催化材料及其光诱导性能,主要内容如下:采用一种新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铋系光催化材料。此种方法不加入水作为溶剂,添加硝酸维持整个体系较低的pH值,防止原料硝酸铋的水解;丙酮作为稳定剂防止高能量体系剧烈反应,丙叁醇作为络合剂提供充足的羟基。并采用差热分析(DTA)研究了凝胶的热反应过程;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X-射线能量散射谱分析(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分析(UV-Vis DRS)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化合价以及光响应性能。采用活性艳红K-2G作为模拟降解液,研究了所制铋系尖晶石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制备出的CuBi2O4光催化材料,XRD结果分析表明600℃下制备的样品是一种尖晶石晶体结构;SEM结果分析表明样品粒径在纳米到亚微米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团聚;ED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元素配比符合尖晶石的晶体结构;UV-Vis DRS分析结果表明样品具有很好的可见光响应性能,禁带宽度为1.6eV。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样品,对染料的两小时降解率为91.5%;五次循环使用后的降解率在80%以上。制备出了 NiBi2O4和ZnBi2O4铋系光催化材料。通过XRD、EDS和XPS分析推测ZnBi2O4光催化剂具有标准库中没有的尖晶石晶体结构。样品的可见光响应良好,对染料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NiBi2O4样品对染料的两小时降解率为82.7%,五次循环后的降解率为77.1%;ZnBi2O4样品对染料的两小时降解率为99.8%,五次循环后的降解率为92.8%。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光催化稳定性。制备出了系列二价金属离子和叁价金属离子掺杂的铋系光催化材料:A0.5B0.5Bi2O4型(当 A=Mg 时,B 分别为 Ni、Cu、Zn;当 A=Ni 时,B=Cu、Zn;当 A=Cu时,B=Zn)、AAlBiO4 和 AFeBiO4(A=Mg、Ni、Cu、Zn)。经过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 AAlBi04(A=Mg、Ni、Cu、Zn)系列光催化材料的热稳定性好,光催化活性优异。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AAlBiO4系列铋系光催化剂可能具有尖晶石晶体结构。紫外漫反射光谱分析表明AAlBiO4系列铋系光催化材料的可见光响应性能良好。光催化降解实验表明ZnAlBiO4铋系光催化材料具有很高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五次循环使用之后,对染料的光催化降解率仍在95%以上,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勇铭[4](2015)在《基于相干光诱导光栅理论的二元溶液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热扩散现象是热学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在能源、化工、半导体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溶液、聚合物、胶体等物质的热扩散性质可以用热扩散系数、质量扩散系数和索雷特系数等参量来描述。由于热扩散过程微观复杂,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选取合适的方法对精确测量热扩散相关参数尤为重要。相干光诱导光栅法是对溶液写入两束相干光,利用吸光作用对溶液产生微扰,用另一束读出光探测溶液经相干光作用后热扩散过程的一种方法。在相干光诱导光栅过程中,由于衍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是热扩散过程和质量扩散过程的映射,所以通过分析衍射光强可以间接得到热扩散系数和质量扩散系数等参量。相比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干光诱导光栅法具有测量速度快、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论文以二元溶液中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理论为基础,理论分析了二元溶液在两束相干写入光作用下和关闭写入光后温度光栅、浓度光栅和折射率光栅等光栅的调制深度随时间的演变规律,并定量分析了实验中各参数对光栅调制深度的影响机制。将理论分析和实验相结合,研究了掺有甲基红染料的二硫化碳酒精溶液的热扩散过程。理论上,数值模拟出在写入光作用下和关闭写入光后样品溶液中温度光栅、浓度光栅、折射率光栅等光栅的调制深度和读出光经折射率光栅作用后一级衍射光强随时间的演变规律。实验上,以波长为532 nm的激光作为相干写入光、以波长为632.8 nm的激光作为探测读出光搭建了相干光诱导光栅实验光路。实验采集的读出光一级衍射光强和理论模拟结果符号较好。根据理论方程和实验结果,拟合出样品溶液的热扩散系数和质量扩散系数,将拟合结果和经典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论文还以温度光栅和浓度光栅组成的双光栅系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读出光经温度光栅和浓度光栅作用后一级衍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基于衍射理论,推导出平面波在任意小角度入射条件下经动态双光栅衍射后的光强分布,数值模拟了在垂直入射和小角度入射条件下0级衍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在实验上,搭建动态双光栅光路,测量了0级衍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并与理论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将双光栅衍射理论应用到二元溶液相干光诱导光栅的分析中。采用双光栅法理论分析了读出光经溶液中温度光栅和浓度光栅作用后的一级衍射光强,并与实验结果和折射率光栅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两种不同的理论方法拟合出的结果和实验结果都符合较好,为相干光诱导光栅法研究二元溶液的热特性提供理论支持。(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6-01)

余文愫[5](2014)在《光诱导二维光子晶格中涡旋光传播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涡旋光束指的是携带有螺旋相位和非零角动量的局域非线性激励,利用其轨道角动量可以操纵微观粒子,还可以作为信息进行量子编码和信息传输等。在非线性光学中,涡旋光束在自散焦介质中能自陷形成涡旋孤子,但在自聚焦介质中却由于方位角调制不稳定性而演化成沿着切线方向分离的基态孤子。最近,人们发现涡旋光束在自聚焦光子晶格中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涡旋孤子,这拓展了涡旋光束的研究。另外,光诱导光子晶格是一种周期光学系统,其对光束传输的控制在全光交换、光开关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主要工作是研究涡旋光束在光诱导四方晶格和贝塞尔晶格中的传播特性,研究光子晶格对光束传输的影响以及形成涡旋孤子的条件。由麦克斯韦方程组和光折变效应的机理推导出描述光束传输的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并运用优化的交替隐式差分波传输法对方程进行数值求解。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1.研究涡旋光束在自聚焦四方光子晶格中的传输特性。研究发现,不存在晶格时涡旋光束会分裂成基态孤子。存在晶格后,非格点激发和格点激发的一阶涡旋光束在合适的条件下能形成稳定传输的离散涡旋孤子,而二阶涡旋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则会出现拓扑翻转现象,生成准稳态的涡旋孤子。单格点入射时,当输入的涡旋光束强度过低会有能量沿着轴向耦合,但增加输入光强并在合适的条件下就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涡旋孤子。2.研究了涡旋光束在自散焦四方晶格中的传输特性。研究发现,格点激发的一阶涡旋光束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离散涡旋孤子,但四瓣聚焦在格点之间。二阶涡旋光束传输过程中也存在拓扑翻转的现象。3.研究了一阶涡旋光束在贝塞尔晶格中传输的情况。由于贝塞尔晶格的径向对称性,当输入的涡旋光束恰好落在晶格的第一环道内并且晶格深度和外加电场强度都合适时可以形成稳定传输的环状涡旋孤子。(本文来源于《浙江工业大学》期刊2014-04-10)

王畅,王乐新,赵志敏[6](2013)在《激发光诱导奶牛血液的荧光光谱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300~500nm激发光诱导奶牛血液的荧光光谱特性,以正常奶牛和异常奶牛(患乳腺炎)的血液样品为研究对象,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对样品进行了荧光光谱试验。结果显示,当激发光波长为340~380nm时,血液样品产生了较强的荧光且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荧光强度较强的位置为469、605、642nm,并且样品的荧光光谱呈现出宽谱带特征,在468~491nm范围内,正常奶牛样品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异常奶牛的荧光强度。分析表明,患乳腺病的奶牛其血液中的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浓度发生变化,导致468~520nm范围内荧光发生变化;血液中的卟啉分子发生变化,导致676~800nm范围内荧光发生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8期)

马文娟[7](2013)在《深聚焦径向偏振涡旋光诱导SPPs驻波场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SPPs)是在一定条件下入射光光子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相互作用集体振荡,从而引发的一种局域在介质表面传播的激发态倏逝波,它拥有超越亚波长衍射极限的较高的空间频率且具有近场增强效应。基于以上特点使SPPs满足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并应用广泛。过去,大多数关于SPPs的报道都是关于高斯光束的,但是,高斯光束的透射场分量会对SPPs干涉场造成干扰,并且导致干涉条纹可见度下降。而涡旋光束的中心为一个“暗核”,此处场强为零,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与其他激发方式相比,深聚焦具有大角度的入射角谱,有利于SPPs的激发。此外,径向偏振光在金属表面全部为可激发SPPs的P偏振,并且所形成的SPPs场强分布具有中心对称的特点。综合以上考虑,本文利用角谱表征的方法对深聚焦径向偏振涡旋光垂直入射激发SPPs驻波场的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线性偏振涡旋光和径向偏振高斯光所得到的SPPs干涉图样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为了提高基于SPPs光子器件的性能,还进一步研究了SPPs自干涉场的特性,并着重分析了一些关键因素对SPPs驻波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下金属薄膜存在最佳厚度,SPPs驻波场对基质材料折射率的变化极其敏感,由于欧姆损耗的存在,会严重影响SPPs中心干涉环的最大场强。对于入射光而言, SPPs驻波场严重依赖于入射光的最大发散角,此外拓扑电荷数的改变也会影响SPPs的干涉图样和大小。随后,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考虑在金膜和银膜上分别激发SPPs驻波场并对比了二者的效果。最后分析了不同激发光波长诱导SPPs的情况。基于以上分析可知,对金属薄膜厚度、基质折射率、拓扑荷数等的研究可以为传感器的制作、生物大分子成像及操纵、亚波长光学存储等方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南昌航空大学》期刊2013-06-01)

杨世海,金克新,王晶,罗炳成,陈长乐[8](2013)在《BaTiO_3/p-Si异质结的整流特性和光诱导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法成功制备了BaTiO3/p-Si异质结,该异质结在80—300K显示出了良好的整流特性和光诱导特性.开启电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利用不同频率的光子辐照样品,观察到明显的光电导效应.且随着照射光子能量的增大,结电流也相应变大,光诱导效应越明显.BaTiO3薄膜电阻-温度(R-T)曲线显示氧缺陷条件下BaTiO3薄膜具有良好的半导体特性.(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3年14期)

周凤霞[9](2013)在《Cu(MAl)_2O_4(M=Cr、Mn、Fe)混合尖晶石的制备与光诱导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从光催化氧化技术被人们发现以来,由于其非选择性氧化、无二次污染、效率高等具有的独特的性质,引起了人们热情的关注。为有机污染物的工业化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所用的半导体光催化剂由于通常带隙较宽、仅在紫外光范围内有响应,大大的降低了光催化降解效率。所以研制新型的宽吸收带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成为光催化材料重要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尖晶石型化合物Cu(MxAly)2O4(M= Cr、Fe、Mn),利用XRD测试手段对叁种尖晶石型光催化剂的晶型结构进行了分析。并以其为光催化剂对两种水溶性染料(活性艳红K-2G、酸性红B)进行可见光催化降解实验,以染料的降解脱色率表征样品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对由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光催化活性较好的Cu(CrxAly)2O4、Cu(FexAly)2O4进行了重点研究,并讨论了热处理温度及混合比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对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溶胶凝胶法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制备尖晶石型Cu(MxAly)2O4(M=Cr、Fe、Mn)前躯体化合物,同时对前驱物进行热处理制得了尖晶石型Cu(MxAly)2O4(M=Cr、Fe、Mn)样品。通过对Cu(MAl)2O4(M=Cr、Fe、Mn)的光催化活性分析发现,叁种样品均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催化降解2h后叁种染料溶液的降解脱色率均可达到80%以上。对Cu(MxAly)2O4(M=Cr、Fe)的光催化活性分析表明,热处理温度和混合比对Cu(MxAly)2O4(M=Cr、Fe)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影响较大,反应温度为800℃、x=0.2,y=0.8时制得样品对酸性红B和活性艳红的催化降解效果最佳,光照2h的降解脱色率均达到90%以上。将尖晶石Cu(M0.2Al0.8)2O4(M=Cr、Fe)粉体与TiO2混合后,对其进行光电转换效率测试,结果表明,当掺入1%的Cu(Fe0.2A10.8)2O4粉体时,其光电效率转化率最佳为2.91%,当掺入3%的Cu(Cr0.2Al0.8)2O4粉体时,其光电效率转化率最佳为3.59%。将纳米尖晶石粉体Ni0.4Cu0.6Al2O4对梨和香蕉进行保鲜处理,发现粉体对梨和香蕉有较好的保鲜作用,可延长4-5天。(本文来源于《大连工业大学》期刊2013-04-01)

严晓娟,安学勤[10](2012)在《具有热-光诱导可逆荧光特性的聚联乙炔-脂质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各种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在人类环境保护中,病毒、药物、DNA和免疫分析等方面迫切需要快速和简易的检测。化学和生物传感器是由分子识别器和换能器组装起来的一种快速识别系统。聚联乙炔(PDA)的表面分子在结合特定敏感物质时,可使其颜色从蓝色转变为红色,是一种直接的视觉变化,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具有荧光性质的PDA在(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NCBPC2)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期刊2012-10-15)

光诱导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部分的Bi系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低于3.2eV,在可见光内具有一定的光响应范围,在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而贵金属可以和半导体形成异质结促进光生电子的转移,Ag由于比其他贵金属价格更廉价而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利用Ag掺杂获得的材料有利于电子空穴对的分离,从而提高光催化效率。鉴于上述优点,本实验利用酯化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铋系半导体材料。此种方法加入硝酸作为溶剂,使整个体系在较低的pH值;丙酮作为稳定剂,丙叁醇作为络合剂。并采用DTA研究了凝胶的热反应过程;采用XRD、SEM、EDS、UV-VisDRS研究了样品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光响应性能。通过不同的烧结温度和保温时间制备出系列CuBi2O4、ZnBi2O4样品,并对样品进行结构与性能表征,采用活性艳红K-2G作为模拟降解液,将制备的样品作为光催化剂,在可见光下降解有机染料来探讨可见光光催化性能进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烧结600℃保温3h制备的(CuBi2O4、ZnBi2O4的光催化效率最好,2h降解率为91.5%和95.2%。采用贵金属Ag对CuBi2O4、ZnBi2O4进行改性研究,通过SEM观察发现Ag-CuBi2O4为柱状结构,Ag-ZnBi2O4为片状结构,通过EDS分析可知,Ag掺杂进入Bi系半导体结构中,通过UV-Vis发现Ag-CuBi2O4、Ag-ZnBi2O4在450-600nm的光吸收能力增强;通过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活性艳红,探讨了 Ag掺杂量对CuBi2O4、ZnBi2O4可见光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量为2mol%Ag-CuBi2O4、5mol%Ag-ZnBi2O4的光催化性能最好,其在80分钟时降解率就已经达到96.2%和95.2%,就已经达到纯CuBi2O4、ZnBi2O4的2h光催化降解效率。经过5次循环实验,2mol%Ag-CuBi2O4、5mol%Ag-ZnBi2O4的光催化性能仍然保持在90%、84%以上,得出制备的Bi系半导体是光催化性能优异且光照稳定的可见光光催化剂。通过对2mol%Ag-CuBi2O4和TiO2进行复合,形成异质结半导体结构,将其作为光阳极制备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光电性能测试,得出当复合量为2wt%时,光电转换效率提高最大,其中短路电流由9.54 mA/cm2提高到14.04 mA/cm2,增加了 47.2%,转换效率由3.78%提高到4.92%,增加了 30.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诱导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韦晓莹,李心元,吴环宝,王天鹤,贾晓东.光诱导氧化钒薄膜原位太赫兹波调制特性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余江海.掺杂Bi系半导体材料的光诱导功能特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7

[3].张纪文.铋系光催化剂的制备与光诱导特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

[4].张勇铭.基于相干光诱导光栅理论的二元溶液热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5].余文愫.光诱导二维光子晶格中涡旋光传播特性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

[6].王畅,王乐新,赵志敏.激发光诱导奶牛血液的荧光光谱特性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2013

[7].马文娟.深聚焦径向偏振涡旋光诱导SPPs驻波场的特性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3

[8].杨世海,金克新,王晶,罗炳成,陈长乐.BaTiO_3/p-Si异质结的整流特性和光诱导特性的研究[J].物理学报.2013

[9].周凤霞.Cu(MAl)_2O_4(M=Cr、Mn、Fe)混合尖晶石的制备与光诱导特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3

[10].严晓娟,安学勤.具有热-光诱导可逆荧光特性的聚联乙炔-脂质体[C].中国化学会成立80周年中国化学会第二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NCBPC2)暨国际华人生物物理化学发展论坛会议论文集.2012

标签:;  ;  ;  ;  

光诱导特性论文-韦晓莹,李心元,吴环宝,王天鹤,贾晓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