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 Kleb.)是青杨派、黑杨派及其杂交杨上重要的病原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该菌种内群体分化明显,遗传背景复杂。欧洲、北美曾报道过该菌的5个生理小种,我国也相继发现该菌生理小种分化现象。为摸清该菌在我国的发生状况和遗传背景,准确的进行小种鉴别,本文采用致病性测定、ITS序列分析、RFLP、RAPD、RAMs、SCAR标记、细胞核染色等技术对该菌进行了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通过对幼苗温室接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松杨栅锈菌致病性分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我国该菌小种鉴别的技术体系,确定了我国该菌小种鉴别的寄主杨树谱,以及扩繁寄主杨树(太白杨),首次提出我国松杨栅锈菌5个生理小种的观点。2.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创建了锈菌夏孢子微量快速提取技术,并对该技术及其在PCR操作中的应用进行了优化研究。该方法克服了常规分子操作中大量需要夏孢子材料的困难,使得DNA提取时间缩短在30min内,夏孢子用量10㎎以下或单个夏孢子堆,产率达882μg/g。对纯化夏孢子DNA提取原液稀释倍数进行了研究,该结果有利于DNA的保存和有效利用。在ITS扩增中,稀释倍数可达6倍,随机引物扩增中优化稀释倍数为1632倍。采用Gardes & Bruns (1993)设计的担子菌特异性ITS引物,可以从感病(显症和不显症)杨树叶片DNA提取液中特异性的检测到松杨栅锈菌ITS片段,该结果对指导杨(柳)树叶锈病检疫和系统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对该菌全国范围内5个小种的11个菌样遗传分化做了初步研究。初步确立了我国该菌西部和北方两大地理菌群的观点。RAPD解析可将高山森林生态型和平原生态型分开,而RAMs解析则不能。遗传多样性指数T检验结果表明,C2小种遗传多样性指数与C4、C3、C1小种的差异显著,其余小种间不显著。我国平原生态型菌群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高于高山森林生态型菌群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推测杨树引种或锈菌的其他行为(如“异核体现象”)可能在该菌变异中起着重要作用。小种致病性分化与遗传分化不一定相关。来自C4小种的Qh、Gl菌样常被聚在同一个遗传型中,而来自C4、C5小种的Cjq、Bq菌样也常被聚在同一个遗传型中。致病性表达不仅决定于遗传背景,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核糖体ITS区段研究表明:该菌ITS序列(ITS1,5.8SrDNA,ITS2)全长581bp,且高度保守,不适合该菌种内群体分化研究。来自德国、法国、加拿大、英国、中国的菌系,ITS序列同源性高达99%以上。ITS序列变异主要发生在个别碱基的颠换上,与已报道的其他病原菌ITS变异方式不同。ITS的RFLP解析也得到相同的结果,根据ITS序列和RFLP结果,首次得到了该菌ITS内切酶限制性图谱。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内蒙古的锈菌Ⅲ.柄锈菌科之外的种[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2].内蒙古的锈菌Ⅱ.柄锈菌[J].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3].中国锈菌五个新式样种[J]. 菌物学报 2018(06)
- [4].中国西北地区锈菌补记(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5].赛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粉菌、黑粉菌和锈菌编目[J]. 菌物研究 2017(04)
- [6].中国金锈菌属Chrysomyxa Unger(锈菌目,金锈菌科)已知种[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7].落叶松-杨栅锈菌在感病杨树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研究[J]. 菌物学报 2016(08)
- [8].中国落叶松-杨栅锈菌生理小种鉴定[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2)
- [9].小麦锈菌碳水化合物酶类基因家族的鉴定与进化分析[J]. 菌物学报 2017(09)
- [10].中国南部锈菌新资料(英文)[J]. 菌物学报 2009(05)
- [11].中国柄锈菌科三个新记录种[J]. 菌物学报 2018(02)
- [12].中国无性型锈菌新资料Ⅰ.春孢子阶段的几个式样种[J]. 菌物学报 2016(12)
- [13].杨树与栅锈菌互作过程中光合、蒸腾作用变化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08(01)
- [14].温度对红花柄锈菌锈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 2008(05)
- [15].小麦锈菌蛋白激酶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J].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1)
- [16].多堆柄锈菌侵染玉米的细胞学及超微结构特征[J].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6)
- [17].落叶松—杨栅锈菌无性繁殖后代反应型及接种研究[J]. 中国森林病虫 2014(02)
- [18].茶藨生柱锈菌(Cronartium ribicola)研究进展[J]. 河南农业科学 2013(02)
- [19].女贞锈病发生初报[J]. 北方园艺 2011(09)
- [20].中国西北祁连山及其邻近地区的锈菌[J]. 菌物研究 2015(02)
- [21].向日葵锈菌夏孢子转录组微卫星特征分析[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06)
- [22].内蒙古的锈菌Ⅰ.胶锈菌和单胞锈菌[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3].新疆锈菌4个新记录种[J]. 菌物研究 2018(02)
- [24].松杨栅锈菌无性发育阶段组织学染色方法[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5)
- [25].杨树与松杨栅锈菌互作中寄主活性氧及抗性相关酶变化[J]. 林业科学 2010(08)
- [26].杨树锈菌种和生理小种鉴别方法述评[J]. 林业科技开发 2012(06)
- [27].外源硅对锈菌诱导下豇豆叶片不同细胞器中抗氧化特征的影响[J].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0(01)
- [28].欧美杂交杨Pnd-LRR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侵染表达[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5(03)
- [29].豚草锈菌对三裂叶豚草叶片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生物安全学报 2011(04)
- [30].云杉锈病病原菌畸形金锈菌风险性分析[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