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复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历时复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论文摘要

复译是一种重要的翻译现象,随着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展以及复译高潮的涌现,它得到了来自国内外译者和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先前的相关研究大都遵循传统的规定性研究范式,多注重具体文本的语言转化,着重对不同译本进行比较。这种研究范式的缺点在于只考虑到语言内层面,而诸如社会和文化背景、译者的意图、读者的期待和认知能力等语言外部因素被忽略了,致使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在翻译界长期被单纯当作一种语言转换。这种静态的、单方面的研究方法只会制约着翻译研究的发展,而且它无法全面、客观地解释文学复译这一现象。而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尝试从描述性的研究范式出发,对复译现象加以解释。这种描述性的翻译研究突破了由单纯的文本构成的封闭空间,将翻译视为一种文化和历史现象,在社会文化这个大语境中研究翻译,考察翻译与译入语文化的互动关系。这样一来,对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其着重点不在于找出译本的错误所在,做出价值判断,而是客观地描述不同译本的不同之处,并找出译者选择不同翻译策略的深层原因。那么,到底如何解释不同的译者在翻译同一作品时为什么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创造出不同风格的译本,而他们的不同译本为何又都受到当时读者的欢迎,我们又能否找到一种适合的理论来指导翻译过程中的决策问题呢?Yerschueren(维索尔伦)1999年在他的《语用学新解》这本书中提出了语用综观论和语用顺应论,旨在研究和分析语言的使用。他用选择与顺应来描述语言使用的过程,为我们研究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一种描述性的研究范式。因此,在这种理论的启迪和指导下,翻译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动态的选择与顺应的过程,而有关讨论则在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两个层次展开。用这种方式,翻译中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翻译策略的选择(归化或异化)、复译的必要性等,可以被合理的解释。为了使本文研究更具有说服力,从语言内和语言外两个方面,并结合时间因素,作者对比研究了《苔丝》的两个不同时期的中译本,旨在分析和研究这一历时复译现象中的选择与顺应。最终得出这样的结论:翻译中充满了动态的选择与顺应。译者可以根据顺应的需要灵活的选择某一种翻译策略。译本是译者动态顺应和选择的结果。因此,用静止的绝对的观点来评价一个译本的好坏是不合适的,只有对原文结构、社会背景、翻译目的和读者期待等因素的顺应程度最高的和最合适的译文才可以被评论为好的译文,为广大读者所接受。Verschueren的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使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对语言内和语言外的因素做全面的分析和研究来探讨翻译中的具体问题,这一点不同于只侧重于语言转换的传统的研究方法。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Rationale and Significance of Present Study
  • 1.3 Research Questions
  • 1.4 Research Methodology
  • 1.5 Outline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wo Majo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2.1.1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2.1.2 Debates on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 2.2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 2.2.1 The Novel
  • 2.2.2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2.2.3 Relevant Studies on the Chinese Versions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2.3 Literary Retranslation and Adaptation Theory
  • 2.3.1 Views on Literary Retranslation
  • 2.3.2 Adaptation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ranslation
  • CHAPTER THREE ADAPT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 3.1 Framework of Adaptation Theory
  • 3.1.1 Language Use as a Process of Choice-making
  • 3.1.2 Three Properties of Language
  • 3.2 Four Angles of Investigation
  • 3.2.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
  • 3.2.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
  • 3.2.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
  • 3.2.4 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
  • 3.3 The Im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for Translation
  • 3.3.1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f Choice-making
  • 3.3.2 Translation as a Process of Adaptation
  • 3.4 Summary
  • CHAPTER FOUR CASE STUDY----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IN THE RETRANSLATION OF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 4.1 About the Two Versions
  • 4.2 Reasons for Choosing the Two Versions Over Others
  • 4.3 Selection and Adaptation in the Two Versions
  • 4.3.1 Selection in the Two Versions
  • 4.3.1.1 Selection in Zhang Guruo's Translation
  • 4.3.1.2 Selection in Sun Fali's Translation
  • 4.3.2 Adaptation of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in the Two Versions
  • 4.3.2.1 At the Lexical Level
  • 4.3.2.2 At the Syntactic Level
  • 4.3.2.3 Reproduction of Dialect
  • 4.3.2.4 Reproduction of Proper Names
  • 4.3.2.5 Different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4.3.3 Adaptation of the Contexts in the Two Versions
  • 4.3.3.1 The Social Background
  • 4.3.3.2 The Intended Readers' Expectations and Cognitive Abilities
  • 4.3.3.3 The Translator's Intention
  • 4.3.4 Dynamic Process of Adaptation in the Two Versions
  • 4.4 The Influence on Diachronic Retranslation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 5.1 A General Summary
  • 5.2 Major Findings
  • 5.3 Limitations of Present Study
  • REFERENCES
  • APPENDIX
  • 相关论文文献

    • [1].文学作品复译研究[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06)
    • [2].再析文学翻译中的复译现象[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08)
    • [3].翻译伦理与文学名著的复译[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06)
    • [4].也谈文学作品的复译现象——从《沉思录》的复译谈起[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12)
    • [5].《论语》的复译及其原因的探究[J]. 青年文学家 2011(09)
    • [6].从复译研究看中国翻译的文化转向[J].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4(01)
    • [7].非有复译不可[J]. 今日科苑 2009(04)
    • [8].出场、差异、合理性:论文学复译的三个循环[J]. 外国语文 2014(04)
    • [9].一场跑不完的马拉松——复译现象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5(04)
    • [10].从目的论角度看文学作品复译的必要性——以《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为例[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 [11].浅谈翻译无定本以及复译的可行性[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0)
    • [12].历史、社会与文化语境中的复译——Gone with the Wind中译研究(1940-1990年)[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3].20世纪80年代学术著作复译的反思——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的不同译本[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14].从文学作品的复译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J]. 青年文学家 2011(07)
    • [15].体用合一:加葛里亚蒂的文化资本运作观管窥[J]. 学理论 2015(03)
    • [16].“国民财富”不可改作“国家财富”——就《国富论》译名与谢祖钧先生商榷[J]. 中国翻译 2012(01)
    • [17].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兼谈复译现象[J]. 绥化学院学报 2011(06)
    • [18].阐释学关照下的“非有复译不可”[J]. 科技信息 2010(35)
    • [19].《小银和我》的复译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4)
    • [20].内文视角下典籍重译的共性与个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7(06)
    • [21].从《苔丝》的汉译本看经典文学作品的复译[J]. 大众文艺(理论) 2009(22)
    • [22].文学作品复译中的译者声音研究:现状与趋势[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23].从复译研究看中国翻译理论话语的嬗变[J].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 [24].典籍复译的危机——《论语》英译二百年(1809~2009)之启示[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3)
    • [25].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谈文学作品复译的意义[J]. 语文建设 2014(05)
    • [26].文学作品复译中的译者主体性[J].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02)
    • [27].哲学诠释学观照下的歌德《西东合集》复译研究及翻译策略探讨[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9(05)
    • [28].名著复译与误读[J]. 外国语文 2013(04)
    • [29].后现代语境下跨文化传播的“图像转向”——蔡志忠漫画中英文版《论语》的启示[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2)
    • [30].复译的伦理[J]. 山东外语教学 2012(03)

    标签:;  ;  ;  ;  ;  ;  ;  

    历时复译中的选择与顺应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