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背景和目的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特点主要是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低度恶性。膀胱灌注治疗膀胱肿瘤是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有效的方法,传统的膀胱灌注的药物有BCG(Bacillus Camette-Guerin)、丝裂霉素(Mitomycin C)、塞替派(Thiotepa)、阿霉素(Doxorubicin)等。目前,在这几个传统的灌注药物当中,效果比较可靠的、应用最广的要属BCG。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大量的新的灌注方法不断出现,例如吡柔比星、吡柔比星联合BCG、IL-2联合BCG、吡柔比星联合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羟基喜树碱、全反式维甲酸、BCG细胞壁骨架联合IL-2、α-干扰素等,但这些新的灌注方法的疗效大多来自临床观察,尚未得到一致的肯定,在这些新的灌注方法中,众多文献提到了IL-2联合BCG膀胱灌注的疗效优于单纯BCG灌注疗效,但在联合灌注是如何提高疗效,如何预防膀胱肿瘤复发机理的研究却很少(未发现国内相关报道)。本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比分析IL-2联合BCG、BCG、丝裂霉素三种膀胱灌注方法对wistar大白鼠膀胱组织中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和尿IL-2的影响,探讨联合灌注预防膀胱肿瘤复发的免疫机制,为联合灌注治疗优于单纯BCG灌注治疗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也为探索寻找判断膀胱灌注药物疗效的一些理论指标提供新的思路。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是由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的,DC是目前所知的机体内功能最为强大的抗原呈递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有别于其他抗原呈递细胞,DC最大的特点是能够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进行增殖,并为淋巴细胞提供重要的粘附和共同刺激分子。成熟的树突状细胞能够是有效的抗原捕获细胞。炎性因子、Toll样受体(例如细菌的部分成分、BCG)、CD40L、TFN-α等可以影响DC分化成熟。成熟的DC能够激活和维持CTL、使MHC表达增高、促进共同刺激分子如CD83、CD86、CD54、CD40的产生,从而分泌大量的IL-2。因此DC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初始者,在免疫应答的诱导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国内外学者对DC与膀胱肿瘤的关系也做了大量研究,膀胱组织中DC的数量能很好的反映肿瘤的分级、分期、复发以及预后。IL-2抗肿瘤作用已经有了很多的研究,首先,IL-2可以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同时IL-2可诱导T细胞表面IL-2R的表达增加,还可刺激其它细胞因子如TNF、IFN-γ的分泌。除了T细胞,IL-2也对B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有诱导、激活的作用,功能具有上调作用,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材料和方法将44只雌性wistar大白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以及BCG组、丝裂霉素组、IL-2联合BCG组,分别定期进行9次膀胱灌注并分批处死取出膀胱组织并收集膀胱内尿液,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膀胱组织中DC的数量,用双抗体夹心酶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尿IL-2含量,观察膀胱组织DC及尿IL-2的变化。结果1. DC平均数量:对照组为4.8±3.4CDS/HPF、IL-2联合BCG组为28.4±8.0CDS/HPF、BCG组为16.6±5.9CDS/HPF、丝裂霉素组为4±2.3CDS/HPF。2.尿IL-2浓度:对照组为35.7±11.3ng/L、IL-2联合BCG组为87.5±30.4ng/L、BCG组为58.7±20ng/L、丝裂霉素组为35.9±9.6ng/L。3. IL-2联合BCG不仅增加了局部免疫功能,而且提高了全身免疫状态。4. IL-2联合BCG有助于机体维持一个较长时间的免疫状态。结论1. IL-2联合BCG实际上是将主动免疫与被动免疫有机结合,两者间有免疫协同作用。2. IL-2联合BCG灌注更能有效的诱导DC的成熟,增加DC的迁移的能力,并激活T细胞分泌更多的IL-2,为IL-2联合BCG灌注优于BCG单纯灌注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的临床观察[J]. 江西医学院学报 2009(09)
- [2].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吡柔比星早期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J]. 实用医药杂志 2013(07)
- [3].膀胱肿瘤术后化疗药物膀胱灌注的观察和护理[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2(10)
- [4].门诊膀胱灌注病人手册的设计与应用[J]. 护理研究 2011(21)
- [5].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体会[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33)
- [6].卡介苗膀胱灌注新进展[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20(11)
- [7].膀胱肿瘤术后采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术后复发的护理[J]. 中华全科医学 2014(11)
- [8].膀胱癌术后患者膀胱灌注过程中疲乏的护理研究[J]. 吉林医学 2013(28)
- [9].膀胱灌注量对重症患者经膀胱腹内压测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杂志 2012(09)
- [10].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J]. 内蒙古中医药 2011(20)
- [11].电话干预提高膀胱灌注患者依从性的效果分析[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3(06)
- [12].聚维酮碘膀胱灌注预防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尿路感染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3(06)
- [13].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1(04)
- [14].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对膀胱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20)
- [15].膀胱灌注3种药物预防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08)
- [16].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10)
- [17].膀胱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J].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3(04)
- [18].吡柔比星及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 海峡药学 2008(03)
- [19].介入治疗联合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临床研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27)
- [20].表柔比星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分析[J].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0(12)
- [21].苯扎溴铵和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比较[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008(07)
- [22].动脉灌注联合膀胱灌注在膀胱癌术后应用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疗前沿 2013(21)
- [23].六西格玛管理法在缩短门诊膀胱灌注患者等待时间中的应用[J]. 护理与康复 2011(08)
- [24].浅表性膀胱癌术后两种膀胱灌注方法疗效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11)
- [25].膀胱灌注吡柔比星与三种联合化疗药物预防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1(04)
- [26].膀胱癌术后的膀胱灌注护理[J]. 吉林医学 2009(12)
- [27].腺性膀胱炎经尿道等离子电切加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与单纯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疗效对比观察[J].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011(03)
- [28].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辅助膀胱灌注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17)
- [29].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临床护理体会[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14)
- [30].巧用接头行膀胱灌注[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