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重视,风能因为其技术成熟可大规模利用的优点而成为研究的热点,而风电场并网运行则是实现风能大规模利用的最有效方式。然而由于风速随机性和间歇性,导致风电场功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快速增长的风电装机容量使得风电场并网波动很大。另外,在外部电网发生故障时,也会造成风电场出口处的低电压及由此引起的风电场退出运行等等问题,对电网运行稳定性和经济性都带来很大影响。目前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改善风电机组自身功率输出特性和利用储能装置改善风电场并网特性。鉴于目前的风力发电技术发展水平有限,本文将对利用储能系统提高风电并网系统运行稳定性从理论和仿真两方面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了国内外风力发电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了储能系统在风电并网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利用储能系统平抑风电场功率波动和提高风电场故障穿越运行能力。其次,本文介绍了双馈风电机(DFIG)的动态特性,包括DFIG的基本原理、数学模型建立以及控制策略,并对DFIG风电场并网运行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再次,本文研究了储能系统应用于平抑风电场功率的波动,包括储能系统在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应用模式,以及应用于平抑功率波动的控制策略,并以超导磁储能(SMES)为例,对利用SMES平抑DFIG风电场功率波动的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平抑波动效果明显,并能满足电网要求。最后,本文还对外部电网短路故障下风电场的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能系统提高DFIG风电场故障穿越运行能力的控制策略,并对其效果在MATLAB/SIN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了控制策略的正确有效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风电场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研究进展[J]. 地球科学进展 2019(10)
- [2].探讨风电场运行与检修维护管理[J]. 门窗 2019(16)
- [3].印度尼西亚建设世界最大的海浪电场[J]. 能源与环境 2020(01)
- [4].高压输电线电场检测与距离估计方法设计[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20(01)
- [5].智能化风电场运行维护研究[J]. 通信电源技术 2020(05)
- [6].利用地理场景的风电场微观智能选址方法[J]. 测绘科学 2020(04)
- [7].基于风功率预测对风电场并网稳定性影响分析[J]. 日用电器 2020(05)
- [8].闽东沿海风电场水土流失突出问题及防治对策——以霞浦马耳山、浮鹰岛风电场为例[J].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0(02)
- [9].风电场集控运行技术[J]. 电工技术 2020(12)
- [10].基于深度学习的风电场孤岛检测策略的研究[J]. 电气自动化 2020(03)
- [11].张家川风电场覆冰环境制约机理研究[J]. 风能 2020(06)
- [12].湖北风电场生态环境影响调查方法与研究[J].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20(08)
- [13].风电场的集群功率优化控制[J]. 科技经济导刊 2020(22)
- [14].考虑最小弃风的风电场接入容量与位置优化方法[J].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20(08)
- [15].风电场运维管理体系实践[J]. 电力安全技术 2020(07)
- [16].浅论风电场电气设备中风力发电机的运行与维护[J]. 科技风 2020(26)
- [17].山脉对于风电场影响的计算分析[J].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20(08)
- [18].基于自持式剖面浮标的目标电场探测方法研究[J]. 中国造船 2020(S1)
- [19].风电场投资建设期间物资管理的有效方法[J]. 智能城市 2020(19)
- [20].直流电场激励下非金属目标的扰动电场特性[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20(04)
- [21].风电场运行与检修维护管理[J]. 湖北农机化 2020(17)
- [22].基于大数据应用的智慧型风电场模型开发应用探讨[J]. 中国新通信 2020(19)
- [23].安全准入技术在风电场控制网络中的应用[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17)
- [24].风电场区域集中化运行管理方法分析[J]. 科技风 2019(33)
- [25].风电场安全运行管理方略谈[J]. 科技展望 2016(33)
- [26].探究含风电场电网的无功电压运行规划[J]. 山东工业技术 2016(24)
- [27].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风电场多机等值方法[J]. 现代电力 2016(06)
- [28].基于突变理论的风电场静态电压稳定分析方法[J]. 电工电能新技术 2016(12)
- [29].服务型制造模式下的风电场维护服务调度及服务成本研究[J]. 运筹与管理 2016(06)
- [30].“风电场运行状况分析及优化”赛题评述[J].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