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布鲁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D.布鲁尔,维特根斯坦,知识的社会性,语言游戏
布鲁尔论文文献综述
孙明哲[1](2019)在《后期维特根斯坦与知识的社会性——论D.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的知识社会学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提出了知识研究的"强纲领"后,D.布鲁尔致力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解读。借助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布鲁尔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其早期知识论思想中的缺陷,并精致化了其对知识的社会性的论证。基于对语言游戏理论、意义有限论与规则遵守等思想的阐述,布鲁尔对意义决定论与逻辑必然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并在一定程度上论证了社会性是知识的首要属性。尽管布鲁尔的知识论存在着一系列的缺陷,但是布鲁尔基于社会学视野对维特根斯坦后期思想的解读有助于进一步发掘维特根斯坦思想中的当代价值,尤其有助于发掘维特根斯坦在社会哲学领域的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哲学》期刊2019年05期)
刘文旋[2](2018)在《布鲁尔与“强纲领”相对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卫·布鲁尔看来,相对主义是对绝对主义的拒斥,"强纲领"所为之辩护的相对主义,意味着科学中的知识主张不是也不能表示绝对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知识都是猜测性的、有局限的,都是可以修正的,把"绝对"这个词语加于知识主张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一个人接受或者信奉某种形式的相对主义,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哲学动态》期刊2018年10期)
付尧[3](2017)在《费耶阿本德与大卫·布鲁尔科学与社会思想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科学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看到科学能够转化为生产力改善自己的生活,从而无条件地相信科学。科学取代了宗教的地位,成为最高信仰。但科学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对科学的盲目崇拜产生了诸多新问题,甚至带给人类更加惨重的灾难。科学的权威从何而来?社会中的科学实践方式是唯一的吗?西方社会在20世纪70年代涌现的一批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费耶阿本德同大卫·布鲁尔正是其中两位代表人物。费耶阿本德站在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的角度深刻批判唯科学主义。他从观察与理论的关系问题出发,又从意义的“不可通约”发展到文化的“不可通约”,把科学的多元方法论拓展到多元主义认识论,最后反对一切权威,要求人们平等地对待包括科学在内的一切文化传统,提出了自由社会的概念,走向了科学的人本主义。他的思想构成了一个科学哲学内部的解释循环,多元主义内核柔化了他的激进主张,所以他的观点虽然对科学哲学内部冲击很大,但缺少对外部的影响力。大卫·布鲁尔则将科学视为一种自然现象,从社会学角度试图说明社会对于科学知识的建构作用。他总结了古典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社会学的长处与弊端,将社会学方法贯彻实施到科学知识本身。他的思想紧紧围绕“强纲领”,使用利益分析的方法,又用意义的“有限论”对“强纲领”难以顾及的领域加以解释。他的思想构成了科学哲学外部的解释循环。由于其思想的硬核难以被科学界所接受,在长期论战中,布氏将战火扩散到全体知识界,终于引发了科学哲学家、科学社会学家同实证主义科学家间的“科学大战”。二者的理论的来源、关涉的问题以及对于科学未来发展的看法都具有极高的相似性,但由于对于“真理是否实在”这一问题看法的分歧、背景立场的不同以及个人气质与语言风格的差异导致了他们的理论逻辑进路恰恰相反。这种进路的差异直接导致了自然科学界更易于了解与欣赏费氏思想,而对布氏采取抵制的态度。不论采用了何种逻辑进路方向,他们提出的后现代科学与社会思想都注重挖掘知识的非理性因素,反对普遍主义和基础主义,为人类认识知识以及处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野。他们重视理论的适用限度,突出了实践的复杂性与不可通约性,提倡人们更加注重科学实践的重要作用。这两种不同角度的科学哲学进路最终殊途同归,说明科学哲学未来的研究重点必将是对于实践本身的一次复归,从而指明了科学实践哲学的广阔研究前景。在“回到生活”精神的指引下,我们要正视人文学科同自然学科之间的摩擦,将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融入科学教学当中,用这种理论间的张力去促进学科交流与人类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7-04-01)
雷环捷[4](2016)在《科学与宗教的类比何以可能?——评布鲁尔对强纲领的论证》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尔为捍卫强纲领而进行科学与宗教的类比论证。类比的第一阶段是对科学的涂尔干式探讨,效仿宗教将科学知识归为意识形态以解构其神圣性。第二阶段则援引图宾根教会史学学派的经验,并驳斥劳丹的科学思想史说明模式。面对论证引发的质疑,不仅需要尝试性回应,更应分析论证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布鲁尔的论证完整性有余而完善性不足。(本文来源于《自然辩证法研究》期刊2016年11期)
尹维坤[5](2016)在《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象吗?——布鲁尔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批判》一文中研究指出布鲁尔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的核心观点是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象。他一方面通过将科学知识的客观性与社会制度的权威性类比,试图说明科学不过是社会常规;另一方面对寻找科学规范性的科学哲学进行意识形态的比附,论证科学哲学本身就是社会常规的产物,从而进一步解构科学的客观性。这种类比论证缺乏说服力。科学的客观性与社会常规的权威性有本质差异。因此,"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象"的论题远远没有得到合理地论证。(本文来源于《科学与管理》期刊2016年02期)
[6](2016)在《阿科玛与布鲁尔科技联合宣布将定向自组装材料带入半导体市场》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阿科玛与布鲁尔科技联合宣布,其共同生产的用于制造半导体的高品质定向自组装材料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生产成果。自2015年10月阿科玛与布鲁尔科技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结合阿科玛的嵌段共聚物技术和布鲁尔科技的制造经验,合力开展了定向自组装材料中试生产,此次突破将定向自组装技术从研发推进到了主流半导体生产的新阶段。中试生产出的定向自组装材料由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本文来源于《上海化工》期刊2016年03期)
王保成[7](2014)在《布鲁尔和林奇关于维氏“遵从规则”的争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哲学发展至今,经历从实证主义到建构主义的转变。维特根斯坦被认为是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他的后期理论对科学哲学的“社会学转向”和“实践转向”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哲学研究》中,维特根斯坦讨论了大量数学的例子对“遵从规则”进行了论述,其实质在探讨规则和行动的关系问题。克里普克是对这一问题进行怀疑论解读的早期代表。他认为规则不能充分决定行动,而秩序化的行为源于“共同体”制定的共同标准。而以夏克、哈克和贝克为早期代表的反怀疑论者认为克里普克对维特根斯坦进行了最大的误读。夏克认为维特根斯坦描述的是“遵从规则”的“实践图景”,而不是“致因图景”;哈克和贝克则把矛头直指克里普克提出的“共同体”概念,反对秩序化的行为是共同体所制定的推理模式决定的观点。在早期争论观点的基础上,建构主义内部的大卫·布鲁尔和迈克尔·林奇分别站在怀疑论和反怀疑论的立场,对这一问题展开争论。二人分别运用各自的核心理论“有限论”和“常人方法论”进行了系统阐述。然后,就“遵从规则”争论中涉及的两个核心要点即“致因图景”和“共识”进行阐述,即布鲁尔建构的“致因图景”和林奇对的“致因图景”的批判;布鲁尔“约定的共识’和林奇“默认的共识”之争。文章的最后,从对“遵从规则”的解读中,我们能够清晰的了解SSK和后SSK在本体论、认识论、科学观上的关键差异。(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4-04-20)
张玉芝[8](2013)在《现代家具设计的探索——马谢·布鲁尔家具设计评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包豪斯宣言提出的"设计为大众服务"及"技术和艺术相统一"的办学理念对马谢·布鲁尔产生了深刻影响。布鲁尔的家具设计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简练、通透的几何造型,结构简洁精练、利于标准化大生产,致力于对功能的追求,革新和合理配置其所应用的材料等。布鲁尔家具设计是在主客观条件推动下20世纪工业化的必然产物,更是包豪斯教育理念探索施行所产生的典型范例。(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研究》期刊2013年06期)
大卫·布鲁尔,黄之栋,李正风,缪航,戴东源[9](2013)在《“强”不强有关系——大卫·布鲁尔访谈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意义有限论一反意义决定论,坚持意义是无法被固定住的。对于科学史家和科学社会学家而言,科学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概念的变迁、调整、重新定义、重新分类以及协商等,在科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每一个概念应用的行为都隐然牵涉了抉择的元素,社会学家的任务就是寻找并解释这些抉择点,这使得整个科学知识都成为社会学感兴趣的潜在领域。作为一种关于意义的思考方式、一种论证方式,有限论这个有启发性的视角引出了诸多关于知识和意义本质的深切问题。而强纲领之"强"即在于,社会学家不仅能在理解理性的背离中,也能在理性本身的理解上,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那些有洞察力的科学知识社会学研究成果使人类对自身认知的窘境、所处情境的复杂面以及阴郁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中国科技与社会学界应该鼓励科学史研究以及那些有事实根据并关注因果性解释的社会学研究。(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刁大明[10](2013)在《布鲁尔的艰难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极化政治裂痕加剧的氛围下,作为"茶党"青睐的女性政治人物,布鲁尔竟然力挺一项事实上"拯救"奥巴马医改的法案,其中的逻辑耐人寻味。6月17日,亚利桑那州州长简妮丝·布鲁尔签署一项法案,标志着这个"大峡谷州"成为全美第24个接受奥巴马全民医改法案、扩大医改补助计划的联邦州。而布鲁尔本人因此成为第七位支持该法案的共和党籍州长。在极化政治裂痕加剧的氛围下,作为"茶党"青睐的女性政治人物,布鲁尔竟然力挺一项事实上"拯救"奥巴马医改的法案,其中的逻辑耐人寻味。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中,布鲁尔曾道出只言片语,"我们都坚决不喜欢奥巴马的医改方案,我们曾殊死一搏,但一段时间以来,你不得不面对现实、不得不做做数学题"。(本文来源于《世界知识》期刊2013年14期)
布鲁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大卫·布鲁尔看来,相对主义是对绝对主义的拒斥,"强纲领"所为之辩护的相对主义,意味着科学中的知识主张不是也不能表示绝对知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所有知识都是猜测性的、有局限的,都是可以修正的,把"绝对"这个词语加于知识主张没有任何意义。因此,一个人接受或者信奉某种形式的相对主义,乃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布鲁尔论文参考文献
[1].孙明哲.后期维特根斯坦与知识的社会性——论D.布鲁尔对维特根斯坦的知识社会学解读[J].世界哲学.2019
[2].刘文旋.布鲁尔与“强纲领”相对主义[J].哲学动态.2018
[3].付尧.费耶阿本德与大卫·布鲁尔科学与社会思想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雷环捷.科学与宗教的类比何以可能?——评布鲁尔对强纲领的论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
[5].尹维坤.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象吗?——布鲁尔社会建构主义科学观批判[J].科学与管理.2016
[6]..阿科玛与布鲁尔科技联合宣布将定向自组装材料带入半导体市场[J].上海化工.2016
[7].王保成.布鲁尔和林奇关于维氏“遵从规则”的争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8].张玉芝.现代家具设计的探索——马谢·布鲁尔家具设计评析[J].设计艺术研究.2013
[9].大卫·布鲁尔,黄之栋,李正风,缪航,戴东源.“强”不强有关系——大卫·布鲁尔访谈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0].刁大明.布鲁尔的艰难抉择[J].世界知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