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分析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孟晓驷
导师: 王东京
关键词: 物质,文化,均衡
文献来源: 中共中央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也日渐频繁。发达国家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科学技术,迅速占据了世界文化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将文化产品视为其发展经济和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有力武器。因此,文化产业一如普罗米修斯之火,可为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也可能会引发危险甚至灾难。中国新兴的文化产业发展如何能够快速、高效、可持续发展?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生产如何能够均衡发展?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当今经济学界应该关注的视点,也是本文分析探讨的肯綮所在。 本文力图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把经济学研究方法与历史文化分析方法紧密结合起来,对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进行微观与宏观、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并试图对发展中国文化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在构思和撰写过程中,笔者始终致力于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互证互补和高度统一。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对物质产品生产和文化产品生产作了具体而详尽、既有抽象分析也有历史分析的多角度比较研究,进而提出了统领和贯穿全文的两个定理,即: 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定理一)。 其理论表述为:假定,当人的生物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则人们对物质产品的需求和文化产品的需求在边际上是相等的。定理一的假定对本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只有当人的生物需求满足了之后,人的文化需求才会产生。在此基础上,定理一从需求方面揭示物质产品需求和文化产品需求的关系。根据这一定理,人们不仅存在两种需求,而且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文化产品需求与物质产品需求在 2边际上总是能够相等的。准确地说,定理一是一个需求定理。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定理二)由于需求创造供给,便引出从供给角度立论的定理二,假定:(1)人的生物需求得到满足之后;(2)维权成本为零;则物质产品生产和文化产品生产的边际收益是相等的。根据经济学的一般知识和定理一,如果物质产品的边际需求与文化产品的边际需求是相等的,那么物质产品的供给与文化产品的供给在边际上也应该是相等的。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的不同特点,尤其是文化消费非排他性的存在,使人在生物需求满足之后,面临着文化产品维权成本不为零或者较高,物质产品的维权成本较低的情况。此情况导致了不同动机和不同的社会选择,进而影响到投资者的选择取舍和两种产品生产的不同步。由此可见,维权成本高是文化产品生产滞后于物质产品生产的重要原因。根据这两个定理,本文提出发展文化产业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只有把人们的生存需求解决好了,文化产业才能有更大的需求空间;二是政府在维权上要发挥积极作用,完善法律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这是运用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方法所得出的结论。本文的全部内容都在于提出和论证这两个定理,笔者认为,无论是排解我国传统文化发达、现实文化产业落后的疑问,还是解决当前文化产业发展实践中的问题,这两个定理都是有意义的。这是本文所试图达到的理论创新,更是论述辨析的核心和主线。本文共分为五篇。在第一篇导言部分,主要交待了写作动机、文章的基本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第二篇,按照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提出并论证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一和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二。第三篇,运用纵向的历 3史分析的方法,从经济学经典著作和最新研究成果中,总结归纳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作为对两个定理的理论支撑,既体现了本文对前人理论精华的汲取继承,也体现了本文的发展与创新。第四篇,是对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发展的具体研究,举例研判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法制建设和维权成本之间的关系。第五篇,把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二定理的基本理论,进一步具体运用到中国文化建设的实践中,逻辑地推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备条件,提出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政策建议。需要说明的是,通常的论文写作是把理论综述部分放在前面,目的是通过综述归纳出新的东西,而我放在第二部分,则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本文首先提出的两个定理是立论之关键,放在前面,有利于后面诸章节从理论、历史、现实等层面去证实或证伪;二是从配弟、斯密、李嘉图、李斯特、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到马斯洛、波特等经济学家,都曾经涉及这一论题,其理论散见于各论述之中。为体现对前人学说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在结构上有意作了这样的安排。本论文的理论意义在于:虽然有些经济学者较以往给予了文化现象更多关注,但从整个经济学界来看,文化产业仍然是被忽视的;而文化界则多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产业的概念有些陌生。无论对经济学来讲,还是对文化学来讲,这都是一项缺失。本文试图用经济学的原理、方法、框架和工具来研究分析文化产业的问题,努力把经济研究与文化研究有机地联系起来,希望能够借此拓宽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和文化研究的视野。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我殷切希望本文能有三个方?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
英文摘要
第一篇 导言
第一章 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
第二章 本文的结构与方法
第三章 几个基本概念
第二篇 物质、文化产品生产均衡理论
第四章 物质、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定理一)
第一节 从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引出的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发展的假说
第二节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与物质、文化产品需求均衡
第三节 印第安人的风俗和鲁滨逊的故事
第四节 物质产品需求与文化产品需求均衡定理
第五节 历史的证明
第五章 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定理二)
第一节 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的不同特点
第二节 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均衡定理
第三节 维权成本与所有人收益——对定理二第二个假定条件的证明
第四节 维权成本、维权体系建设与社会选择
第三篇 商品经济时代的社会选择观及其历史演变——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生产由非均衡走向均衡的理论轨迹
第六章 古典经济学家对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态度
第一节 威廉·配弟的认识述评
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认识述评
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认识述评
第四节 古典经济学时代历史演变趋势的总结
第七章 李斯特:生产力理论与物质生产和文化生产均衡
第一节 文化在生产力理论中的意义
第二节 文化的作用方式
第三节 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关系
第四节 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相互关系的演变趋势
第八章 马克思、恩格斯对物质产品与文化产品生产的认识
第一节 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分
第二节 文化产品效用的增加与文化产品需求的扩大
第三节 物质产品生产与文化产品生产的变动趋势
第四节 小结
第九章 其他有关经济学观点对物质生产与文化生产均衡发展趋势的证明
第一节 恩格尔系数的证明
第二节 配弟—克拉克法则中的历史趋势演变
第三节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证明
第四节 波特的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第四篇 经济发展、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
第十章 经济发展、法制建设与产权维护的关系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法制建设
第二节 法制建设与文化产品的产权维护
第十一章 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
第一节 产权维护与文化产业发展
第二节 文化产业的功能和作用
第十二章 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社会需求与文化产业
第二节 商品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作用形式及变化趋势
第三节 文化产品内在需求的作用
第五篇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中国文化产业
第十三章 中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需求结构的变化
第十四章 中国的维权体系建设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文化产业发展
第十六章 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必要性
第一节 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节 开放条件下国外文化产业的影响和冲击
第十七章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第一节 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节 中国文化产品维权状况
第三节 发展中国文化产业的对策
第十八章 结束语
附录一:相关学派及其理论简述
文化产业与法兰克福学派
英国文化研究的文化产业理论
中国理论界关于文化产业的争论综述
附录二: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4
相关论文
- [1].文化生产论纲[D]. 荣跃明.复旦大学2009
- [2].文化发展转型与国家的作用[D]. 黄斌.暨南大学2001
- [3].WTO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 雷光华.湖南大学2005
- [4].文化资本导论[D]. 陈锋.中共中央党校2005
- [5].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 冯潮华.福建师范大学2005
- [6].文化产业政策法规研究[D]. 周斌.南京师范大学2005
- [7].文化消费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D]. 杨晓光.吉林大学2006
- [8].文化资本论[D]. 李沛新.中央民族大学2006
- [9].中国文化产业作用问题研究[D]. 杨永生.首都师范大学2007
- [10].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D]. 邓显超.中共中央党校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