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
摘要:本文根据小学生成性数学课堂的现状,结合教学中的实例提出“灵活应用,变错为宝”、“把握原则,及时筛选”、“因地制宜,化解尴尬”等应对策略,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不同发展和教师教学机智的提升。
关键词:生成性;数学课堂;把握
一节课我们并不能预见到课堂中所有的细节问题,教育的技巧就在于你是否能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作出巧妙的变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千变万化,再好的预设也不能预见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因为我们的课堂面对的是一个个那么聪明,那么有个性的学生,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他们带着自己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维角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他们从自己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产生的错误思想,不管是教师所希望的还是不希望的,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资源。面对这些课堂生成的资源,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根据课堂中不断传递出的种种信息,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得当的措施来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成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课堂更富有灵性,更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一、灵活应用,变错为宝
课堂教学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往往是典型的,如果教师为了节省时间,轻描淡写地把错误纠正过来,这样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意义,也忽视了错误资源所在的价值。比如我听了特级教师吴正宪在执教《分数的意义》是有这样的片段:老师出示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中有的认为是“正确”的,也有的认为是“错误”的)当时教师没有直接对出现错误的学生一方直接指出没有注意平均分,而是请分别代表双方意见的同学上来各三个,进行辩论,可以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学生非常踊跃的投入到争辩当中,都想用自己的想法说服对方。生1:(把一张纸对折,再沿折痕撕开)你们看,这其中的一份不是它的二分之一吗?生2:(把一张纸随便一撕)(针锋相对地说)你们看,难道这就是你们说的二分之一吗?败方:我们刚才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平均分。师:刚才的平均分很关键,教师要感谢你们正因为你们大胆的发言和我们的争论才给全班同学带来了有价值的讨论。
例如,在认识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后让学生求棱长总和,学生练习后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长加宽加高的和乘以4,另一种是长加宽加高的和乘以2。板演后学生纷纷要求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把学生分成两队,让他们各自选代表参加辩论。甲方问:长方体有几条棱长,乙方回答有12条,甲方又问我们量出了长、宽、高三条棱,应乘以4,为什么乘以2呢?这是乙方的同学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不肯认输,有些同学就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我在乘以2的后面再乘以2不就对了吗?这时还有一些学生也提出了自己不同的思考方法。上述案例中学生一次错误的“发现”却给课堂带来了一次精彩的机会,教师没有往下进行预设的小结,也没有急于点拨,也没有代替学生包办,而是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了一场激励的辩论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发散了自己的思维。
很多教师在评价学生出现的错误时,一般会学生的反映当然是“恍然大悟”,而事实上这一种错误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很频繁,纠其原因是当时学生所“领悟”的表象并没有真正被学生所领会,只能说浮在表面上。因此,教师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是给予“结论性”评价所不能代替的。教师要把学生的错误资源看作来自学生的宝贵资源,因势利导,纠正其错误,并善于借题发挥,适度由此引出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对比,使其为教学服务。这样教学,既给予学生鼓励,激发学生认错,又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二、把握原则,及时筛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临时生成的问题,不能不屑一顾或简单处理,更不能用威严来压他们,而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果园种植梨树180棵,,比桃树多三分之一,梨树比桃树多多少棵?一些同学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快列出了180乘三分之一,这时教师没有对算式进行否定,而是让学生动笔算一算,看看结果是否一样,经过计算学生发现算式是错误的,因为单位1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契机,充分利用这个生成的教学资源,反问道:如果要使180乘三分之一正确,题目中的条件该怎样改?这时课堂又活跃了,学生又投入到新的探索中,学生纷纷举手发表意见。
又如在教学“图形的面积”复习课的时候,在归纳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后,当教师问学生有什么想法的时候,有一个同学马上举手回答,“老师!我有一个新的发现,我可以把所有的图形都看成梯形,然后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去计算。”说完这个同学洋洋得意。“你能否把你发现的方法具体地其他同学说一说呢?”“我发现三角形就是相当于上底等于0的特殊梯形,平行四边形相当于上下底相等的梯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也类似可以这样计算。”这个方法确实不错啊,在计算的时候确实来得非常方便,我们计算公式只要记住一个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够了,其他同学也对这个同学的发现非常佩服,原本乏味的复习课一下子变得非常生动。在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恰当地去选着没有预设到得课堂生成资源,合理的利用资源,适时调控,使课堂生成资源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课堂的预设可能是完美的,但生成资源有时却不能如愿以偿,我们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做一些选择性的引导,这时的引导就是教师教学机智的表现,教师对课堂生成资源以及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准确把握和判断。
三、因地制宜,化解尴尬
在课堂教学中,会产生预设的内容和预设之外的意外,面对这些“意外”教师先要想好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生成资源,继而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有价值的发现上来。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一道生活实例时,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海洋公园春游,每张门票100元,学生票半价,我们班有49位同学,该付多少元呢?学生通过思考、分析计算得出了多种解题方法。这时,有位同学情不自禁的大声嚷道,老师您带我们去春游,你是不是不用买门票呀?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插嘴,笔者想了想把学生引入到另一道生活问题中来。笔者及时肯定了这位同学的想法,如果再加上老师又该付多少元呢?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联系生活实际大胆想象,提出了许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又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元、角、分”的计算时,这位老师创设了一个购物情景,老师给学生5元,让学生去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学生买了后,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买的,突然有一个学生说:“我同桌用5元钱想买六元的东西。没等老师询问,她的同桌喊道:“不行吗,现在商品打折。”对呀,这正是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呀!你能说这位同学调皮捣蛋吗?课堂中的尴尬的生成资源,蕴含着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善待、宽容、利用这些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氛围,让这一生成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资源,使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发展、富有个性,具有挑战性的学习过程。
如果教师灵活机智地对课堂生成资源加以捕捉和运用,及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判断,让学生获得意外的收获,课堂资源将会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更是学生积极思维时闪烁的瞬间火花。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复杂的、动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机智,驾驭课堂教学整体情况,灵活处理生成性数学信息,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策略,使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叶松英.小学数学课堂中巧用意外收获,精彩生成的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1(18).
[2]周莹.由预设而完美,因生成而精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S1).
[3]庞雨.从课堂上的“尴尬”说起[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09(9).
[4]陈灼钦.挥洒教学智慧幻化灵动课堂[J].小学教学参考,2010(20).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毛家港小学
邮政编码:4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