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银川地区无公害植保技术使用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推广
作者: 张力
导师: 王惠
关键词: 无公害农产品,植保技术,推广,障碍因素
文献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开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性、科学性和经济性。为此我国启动了“安全食品计划”,并实施了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质量安全控制。但实际上由于市场、政府支持政策、检测体系完善程度以及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等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无公害农产品植保技术并未真正落实贯彻执行。为力使无公害植保技术尽快得到推广应用,对影响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十分必要。本论文主要对银川地区无公害植保技术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根据试验比较,生物农药比化学农药防效慢,且成本高,是生物农药难以大面积推广的障碍因素之一。加强耕作栽培技术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减少农药的使用,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 2、通过对八个主要障碍因子排序的结果可知,推广经费缺乏是阻碍银川地区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最主要的障碍因素。由于经费短缺,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差,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由于经费不足,科技人员下基层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工作积极性受挫,主观上缺乏服务创新源动力,造成植保技术信息传播不力。 3、政府重视程度不足,也是无公害植保技术得不到大力推广的一个制约因素。政府没有把无公害植保技术作为重要推广工作内容,推广机构的技术力量不足,从事蔬菜和植保专业的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求。同时政府用于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资会投入严重不足,技术人员在推广工作中缺乏资金支持和激励机制,使得无公害植保技术向下传输受阻。 4、银川地区农民文化素质低和技术人员的主动性欠缺,是银川地区植保技术不能很好推广的另一制约因素。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绝大部分农民没有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直接导致其对农业科学知识理解不透,掌握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能力弱、速度慢,目光短浅,只考虑经济效益,只要求快速见效,不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了无公害植保技术的应用和传播。另外技术员不能主动进行经常性或全程性技术服务,导致植保技术供需脱节,迫使农民以人际传播形式获取植保知识。这正是银川地区无公害植保技术传播形式不是以组织传播为主,而是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植物保护技术的起源
2 化学农药的使用
2.1 病虫为害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
2.2 化学防治仍是目前防治病虫害夺取丰收的一个重要手段
2.3 化学农药的生态风险性
2.3.1 有益生物被杀伤
2.3.2 害虫抗药性日趋严重
2.3.3 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农药污染大气、土壤和水体
2.4 减少化学农药的经济风险性与可能性
2.4.1 全面禁止使用化学农药的经济风险性
2.4.2 减少化学农药的必然性
3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3.1 农业防治
3.1.1 选用抗性品种
3.1.2 种子消毒
3.1.3 培育无病壮苗
3.1.6 合理轮作、间作、套种
3.1.7 嫁接防病
3.1.8 采用脱毒种苗防病
3.1.9 科学施肥
3.2 生物防治
3.2.1 利用细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剂防治蔬菜病虫害
3.2.2 植物源杀虫剂
3.2.3 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特异性农药
3.3 物理防治
3.3.1 防虫网隔离技术
3.4.2 灯光诱杀
3.4.3 色板、色膜驱避、诱杀
3.4.4 性诱剂诱杀
3.4.5 太阳能土壤消毒
3.4 化学防治
3.4.1 严禁在蔬菜上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和蔬菜上禁用的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3.4.2 科学合理复配混用,轮换交替使用农药
3.4.3 积极推广低容量或超低容量喷雾技术
3.4.4 大力推广烟雾剂
3.4.5 根据各种农药性质严格在安全期内施药
4 存在问题和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银川市无公害植保技术自身的有效程度试验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四种生物杀虫剂防治黄瓜蚜虫的药效评价试验方法
1.2.2 耕作和种植方式对玉米大斑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调查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四种生物杀虫剂防治黄瓜蚜虫的药效
2.2 耕作和种植方式对玉米大斑病的影响
第三章 推广服务体系对无公害植保技术应用的影响
1 方法
1.1 无公害植保技术应用的障碍因素调查方法
1.2 技术装备及技术员的态度对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影响的调查方法
2. 结果
2.1 无公害植保技术应用的障碍因素
2.2 技术装备及技术员的态度对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的影响
第四章 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村科技文化环境对农民采用无公害植保技术的调查研究
1 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数据处理方法
1.1 调查方法
1.2 调查内容
1.3 数据处理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民文化素质的调查结果
2.2 农村科技文化环境调查结果
2.2.1 无公害植保技术信息传播类型调查结果
2.2.2 无公害植保技术信息传播方式调查结果
2.2.3 农民接受农业教育情况调查结果
2.2.4 农民选择农药考虑因素调查结果
2.2.5 农民选择农药的信息来源调查结果
2.2.6 农民采取无公害植保技术态度的调查结果
2.2.7 专业技术人员的服务质量调查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及有效程度对无公害植保技术运用的影响
1 调查方法、调查内容和数据处理
1.1 调查方法
1.2 调查内容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公害植保技术推广投资力度调查结果
2.2 无公害农产品监测网络的调查结果
2.3 市场准入制度建设调查结果
2.4 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水平调查结果
3 讨论
第六章 小结
1 结论
2 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发布时间: 2007-04-06
相关论文
- [1].南阳市植保体系建设问题研究[D]. 李玉生.华中农业大学2009
- [2].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研究[D]. 杨梅.南京农业大学2007
- [3].兰州市植保机械使用现状、分析及对策[D]. 白忠翠.甘肃农业大学2006
- [4].西安地区日光温室番茄病虫害无公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D]. 朱克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5].苹果病虫害生物物理防治技术研究[D]. 杜志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
- [6].植保技术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中主体行为的博弈分析[D]. 何敦春.福建农林大学2007
- [7].天津市植保技术推广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 郝永娟.中国农业大学2005
- [8].广西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D]. 莫丽红.中国农业大学2005
- [9].茶树病虫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与推广[D]. 石春华.浙江大学2005
- [10].桐乡市农作物病虫害无害化治理技术研究和推广实践[D]. 陈轶.浙江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