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淮南猪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淮南猪,长白猪,脂肪代谢酶,脂联素
淮南猪论文文献综述
苗志国,谢红兵,王永强,魏刚才[1](2018)在《淮南猪与长白猪脂肪代谢酶及脂联素的发育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明淮南猪与长白猪脂肪代谢酶及血清中脂联素的发育差异,对45日龄、90日龄、135日龄和180日龄健康长白猪和淮南猪进行血清中脂联素含量、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代谢酶测定。结果表明:相同品种猪的肌内脂肪含量随着猪日龄的增加而增加;相同日龄不同猪种间肌内脂肪含量淮南猪显着高于长白猪(P<0.05);同一品种猪血清中脂联素的含量随日龄增加而增加,135日龄和180日龄分别与45日龄间差异显着;淮南猪和长白猪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和激素敏感脂酶(HSL)含量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均以180日龄最高;脂联素及脂肪代谢酶变化趋势均随日龄的增加而增加,具有强脂肪沉积能力。(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1期)
魏攀鹏,谢红兵,杨志刚,王永强,苗志国[2](2017)在《淮南猪血液生化指标发育性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不同日龄淮南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发育变化,测定了45日龄、90日龄、135日龄和180日龄淮南猪血清的各项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淮南猪每升血清中含有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D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摩尔量或质量有一定的差异,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淮南猪血液生化指标有特定的发育规律.(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5期)
张家庆,王璟,陈俊峰,任巧玲,高彬文[3](2016)在《淮南猪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更有效地保护和高效利用现有地方良种资源,充分挖掘其优异基因为育种和生产服务,利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现有淮南公猪的基因组DNA进行了检测,通过计算等位基因数量、基因频率、亲缘关系、遗传距离等参数,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在21个微卫星基因座上共检测到93个等位基因,21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43个;公猪个体间的亲缘关系清晰可见,在系数为0.748水平上可聚为7类。(本文来源于《家畜生态学报》期刊2016年07期)
[4](2013)在《淮南猪优良品系——豫南黑猪》一文中研究指出豫南黑猪是在信阳淮南猪纯种选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育种理论和技术培育而成的优质瘦肉型猪新品种,是我国着名的地方优良猪种之一,2008年通过了国家淮南猪原产地标记注册。豫南黑猪产区主要集中在淮河上游南部地区的新县、商城、罗山、光山、固始、淮滨、潢川、息县、平桥等县区,驻马店及安徽阜阳等地市的部分县区也有少量分布,但70年代以来,由于各地纷纷引入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夏等国外猪种,使豫南黑猪分布区很快缩小到新县(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3年11期)
豆成林,周枫[5](2013)在《淮南猪、豫南黑猪和长白猪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分析与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淮南猪、豫南黑猪、长白猪叁种猪肉的种质特性,对叁种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分析测定。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对叁种猪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测定,采用图表形式对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淮南猪背最长肌18种氨基酸中除了Ser、Ile、His和Ala外,其余14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豫南黑猪和长白猪,其中占优势的氨基酸有Glu、Pro、Asp和Leu;氨基酸总量从高到低分别为淮南猪、豫南黑猪和长白猪,淮南猪中EAA/TAA与长白猪相差不大,豫南黑猪中EAA/TAA略偏低。本试验分析比较了淮南猪、豫南黑猪、长白猪叁种猪背最长肌氨基酸的组成及含量,为进一步研究猪种品质特性提供基础性资料,淮南猪肉可作为优质蛋白质来源之一。(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3年09期)
张晶,陈修栋,王善强,周鑫,郑振宇[6](2011)在《淮南猪品种遗传特异性的AFLP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利用25对引物对河南省地方品种淮南猪及引入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4个品种猪进行AFLP分析。电泳检测结果发现,25对引物共检测到317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79条,占24.92%。多态性统计分析表明,长白猪与大约克猪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为0.0070,遗传关系最近;淮南猪与杜洛克猪、大约克猪遗传距离指数相近,分别为0.0073、0.0075,遗传关系较近;淮南猪与长白猪遗传距离指数为0.0078,遗传关系最远。结果显示,河南省地方品种淮南猪相对于其他引入品种特异性强,具有很高的育种价值,同时也证明了AFLP技术可以很好地检测猪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及猪种鉴别。(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1年05期)
刘强,闵成军,彭增起,胡志军,靳红果[7](2011)在《大理石花纹评分与淮南猪背最长肌感官特性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研究不同大理石花纹猪肉的感官特性,进一步阐明大理石花纹与猪肉感官特性的内在联系。根据第5~6根肋骨背最长肌横切面的大理石花纹分布程度,进行感官评分;以肉色相近且含有不同大理石花纹的淮南猪背最长肌腰段为原料,各大理石花纹等级随机选择10条,测定它们的肉色、肌内脂肪含量、剪切力、多汁性和风味等。结果表明:大理石花纹分为3级,1级、2级和3级的肌内脂肪含量范围分别是<2%、2%~4%和﹥4%。随着大理石花纹等级的增加,L*值、b*值和肌内脂肪含量明显增加(P<0.01),剪切力值明显降低(P<0.01)。大理石花纹等级3与等级1、等级2之间的风味和多汁性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因此,大理石花纹评分越高,则肌内脂肪含量越高,剪切力值越低。多汁性和风味随着大理石花纹评分的增加而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1年04期)
曾波,张传志[8](2010)在《热应激期维持淮南猪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淮南猪的体温为38~39℃,仔猪体温稍高。淮南猪最适生长环境温度为15~26℃,在此环境温度下,生长性能最大。当环境温度过低时,淮南猪通过耗能产热并减少散热来调节体温;当环境温度低于10℃时,淮南猪需耗能产热维持正常体温,增加了饲料消耗。当环境(本文来源于《畜禽业》期刊2010年11期)
周鑫,张晶,柴保国,王善强,郑振宇[9](2010)在《淮南猪遗传特异性的RAPD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试验用150个10碱基随机引物对引入品种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猪及河南地方品种淮南猪4个猪种基因组池DNA进行了RAPD分析。电泳检测结果发现,其中72个引物扩增出明显的多态性条带,共检测到911条扩增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462条,占50.71%。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约克猪与长白猪之间的遗传距离指数为0.0064,遗传关系最近;淮南猪与杜洛克猪、大约克猪遗传距离指数相近,分别为0.0068、0.0069,遗传关系较近;淮南猪与长白猪遗传距离指数为0.0072,遗传关系最远。结果显示,河南省地方品种淮南猪与其他引入品种之间有遗传的相似性,也存在差异,同时也证明了RAPD技术可以作为分子标记,很好地检测猪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及区分不同猪种的遗传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期刊2010年09期)
邵其斌,杨智,韩霞[10](2010)在《浅谈淮南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操作》一文中研究指出淮南猪是中国着名的地方优良猪种之一,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其品种特征在西汉时期就有记载。淮南猪广泛分布在淮河中上游地区,地处江淮之间的新县是淮南猪原产地。淮南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这一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但部分养猪场技术人员在技术操作上有一些不当之处,影响了种公猪的利用率和种母猪的产仔数,降低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笔者现就这一问题谈一点(本文来源于《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期刊2010年05期)
淮南猪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不同日龄淮南猪血液生化指标的发育变化,测定了45日龄、90日龄、135日龄和180日龄淮南猪血清的各项生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日龄淮南猪每升血清中含有的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脂联素(ADP)、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摩尔量或质量有一定的差异,随日龄的增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表明淮南猪血液生化指标有特定的发育规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淮南猪论文参考文献
[1].苗志国,谢红兵,王永强,魏刚才.淮南猪与长白猪脂肪代谢酶及脂联素的发育差异[J].贵州农业科学.2018
[2].魏攀鹏,谢红兵,杨志刚,王永强,苗志国.淮南猪血液生化指标发育性变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3].张家庆,王璟,陈俊峰,任巧玲,高彬文.淮南猪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研究[J].家畜生态学报.2016
[4]..淮南猪优良品系——豫南黑猪[J].乡村科技.2013
[5].豆成林,周枫.淮南猪、豫南黑猪和长白猪氨基酸组成及含量的分析与比较[J].食品工业.2013
[6].张晶,陈修栋,王善强,周鑫,郑振宇.淮南猪品种遗传特异性的AFLP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1
[7].刘强,闵成军,彭增起,胡志军,靳红果.大理石花纹评分与淮南猪背最长肌感官特性的关系研究[J].食品科技.2011
[8].曾波,张传志.热应激期维持淮南猪生产性能的技术措施[J].畜禽业.2010
[9].周鑫,张晶,柴保国,王善强,郑振宇.淮南猪遗传特异性的RAPD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10
[10].邵其斌,杨智,韩霞.浅谈淮南猪常温人工授精技术操作[J].河南畜牧兽医(综合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