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草莓属于蔷薇科(Rosaceae)草莓属(Fragaria)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重要的浆果类果树,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研究通过草莓游离小孢子培养方法得到了单倍体,初步对培养诱导体系进行探讨,同时对栽培草莓离体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做了探讨,利用秋水仙素诱导离体叶片与秋水仙素诱导茎尖生长点两种方法得到了染色体加倍株系,为草莓倍性育种奠定了基础。以6个栽培草莓品种为实验材料,研究了草莓小孢子细胞学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相关性,明确了小孢子具有胚发生能力的花器形态。通过对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观察发现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直径长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萼片长度、花瓣颜色有一定的相关性。花蕾直径处于0.50-0.90cm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的比例较高,不同品种略有差异。在野生草莓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中,以东北草莓(F. mandschurica Staudt)和绿色草莓(F. viridis Duch.)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影响小孢子培养的相关因素,首次对草莓小孢子培养体系进行了探索。在东北草莓上获得了1个小孢子发育而来的胚状体,不同基因型之间成胚率有显著差异。培养基中添加0.25%椰汁或1.0 mg/L的2,4-D能促进野生草莓小孢子胚状体的发育,添加NAA、6-BA没有效果;低温处理对小孢子胚状体的发育起到积极作用,适宜的处理时间为1天;小孢子培养基中添加0.1g/L活性炭能促进胚状体的发育,减轻培养过程中的褐化。以‘雪蜜’和‘红颊’草莓为试材,分别采用秋水仙素诱导茎尖生长点与秋水仙素诱导离体叶片两种方法探讨了栽培草莓染色体加倍的技术方法,获得染色体数目变异植株,包括9×、10×、11×、12×、14×、16×,并对‘雪蜜’加倍植株的田间表现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表明诱导茎尖生长点的方法中利用0.2%秋水仙素离体处理草莓生长点20min效果最好,成活率为70.3%,变异率为83.3%,得到了9x-16×的加倍株系;诱导离体叶片方法中0.3%秋水仙素处理4d效果最佳,草莓叶片的再生率为40.5%,变异率100%,该处理诱导产生了16×的株系。